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旨在进一步鉴定从1例长期慢性腹泻猫粪便中新分离到的1株毛滴虫,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离与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及18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分离株毛滴虫呈梨形或纺锤形,且具有3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为胎儿三毛滴虫形态结构。18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三毛滴虫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的猫源毛滴虫序列与胎儿三毛滴虫MH400076.1处于同一分支,且相似性达到了99%。综合判定,从患有长期慢性腹泻猫的粪便中分离到的毛滴虫为胎儿三毛滴虫。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鉴定从河北秦皇岛地区腹泻貉子的盲肠中新分离得到的一株毛滴虫,本研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离与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及18S rRNA和ITS1-5.8S rRNA-ITS2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从貉子体内分离的毛滴虫具有4根前鞭毛和一根独立鞭毛,为人五毛滴虫形态结构。18S rRNA和ITS1-5.8SrRNA-ITS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人五毛滴虫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基于18S rRNA和ITS1-5.8SrRNA-ITS2两种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从貉体内分离的毛滴虫与人五毛滴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综合以上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从秦皇岛地区貉子体内所分离的这株毛滴虫为人五毛滴虫。由此推断貉子毛滴虫病可能由人体内的毛滴虫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猫毛滴虫病在西安地区的流行情况与分布规律,基于ITS1-5.8S rRNA-ITS2序列片段,对西安某动物医院2018年-2019年就诊的猫粪便样品进行了套式PCR检测,调查人五毛滴虫和胎儿三毛滴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猫毛滴虫总感染率为49.1%(28/57),其中人五毛滴虫的感染率为5.3%(3/57),胎儿三毛滴虫的感染率为47.4%(27/57),二者的混合感染率为3.5%(2/57);在不同季节,猫的胎儿三毛滴虫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春季的感染率最高(100%),秋、冬季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3.3%和31.6%;而年龄、性别、腹泻表现和品种因素等均对猫的胎儿三毛滴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猫毛滴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1):74-80
旨在对猕猴肠道内的小袋纤毛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基于ITS1-5.8SrRNA-ITS2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收集猕猴的新鲜粪便,经直接涂片、碘液染色、吖啶橙染色和苏木素染色后镜检进行虫体形态学观察;提取粪便总DNA,针对ITS1-5.8SrRNA-ITS2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经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7.0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虫体形态学观察显示,镜检可大致判断该虫属于小袋纤毛虫;经碘液染色后可见虫体外周排列致密均匀的纤毛以及清晰可见的胞口;吖啶橙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苏木素染色后滋养体大核、液泡结构明显;ITS1-5.8SrRNA-ITS2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序列相似性高达96%以上。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基于ITS1-5.8SrRNA-ITS2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寄生虫为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研究结果对猕猴肠道寄生虫的鉴定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珍稀雉类组织滴虫核糖体18S rRNA序列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18S rRNA序列分析组织滴虫与其他原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应用PCR技术扩增珍稀雉类异刺线虫体内组织滴虫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异刺线虫雄虫与异刺线虫雌虫体内均含有火鸡组织滴虫,且9个组织滴虫分离株核糖体18S rRNA序列片段大小基本一致,约为590 bp,各分离株之间核糖体18S rRNA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9.4%,与Gen Bank中收录其他原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低于66.8%;通过建立NJ系统发育树,9个组织滴虫分离株与Gen Bank收录的火鸡组织滴虫位于同一分支,得到明显的鉴定。核糖体18S rRNA序列种内相对保守,但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火鸡组织滴虫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保定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从当地3个奶牛场随机采集145份奶牛粪便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后直接镜检和抗酸染色后镜检,阳性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18S rRNA基因,同时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分离株与其他11个隐孢子虫参考株的18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表明:有10份粪便样本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6.9%(10/145),不同奶牛场、年龄段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0份粪便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后有7份为18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出的18S rRNA部分基因片段长528 bp。保定地区隐孢子虫分离株扩增的基因序列与牛源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HQ179571)同源性最高,确定保定地区分离到的奶牛源隐孢子虫为牛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7.
正毛滴虫属动物鞭毛虫纲、毛滴目、毛滴虫科,该科虫体有4~6根鞭毛,一根向后与波动膜相连[1]。兽医学上常见的主要是三毛滴虫属感染,主要寄生于泌尿生殖道中,引起孕畜流产、泌尿生殖道炎症、死胎、子宫积脓等。有人报道在犬的粪便中分离到人的五毛滴虫,主要引起犬的腹泻[2]。毛滴虫感染属人畜共患病,主要见于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笔者在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湖南娄底(简称HMLD1-3)、湘潭(HMXT1-2)、永州(HMYZ1-3)和宁乡(HMNX1-2)共10株火鸡组织滴虫,并用18S rRNA部分序列重构火鸡组织滴虫与其它相近原虫的种群遗传关系.作者通过PCR扩增火鸡组织滴虫虫株的18S rRNA部分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羊泰勒虫吉林省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根据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吉林省的绵羊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459 bp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将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与已发表的羊泰勒虫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序列分析显示,羊泰勒虫吉林省分离株与羊泰勒虫China 1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9,(12):82-85
为了开展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种系发育分析,本试验基于18S rRNA和5.8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用于扩增包含18S rRNA、5.8S rRNA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1区(ITS-1)的靶片段,对蛇体内分离的绦虫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然后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将所得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分析。PCR结果显示,扩增片段大小为737 bp,序列经分析发现包括18S rRNA 17 bp,5.8S rRNA 421 bp,ITS-1片段为304 bp。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猬迭宫绦虫同源性最高,高达86%;遗传进化树表明,其与猬迭宫绦虫广州株(FJ886754.1)最为接近,与微小膜壳绦虫(AF461124.1)关系最远。综上所述,本次分离的绦虫为曼氏迭宫绦虫,ITS-1基因可作为良好的分类工具区别不同种的迭宫绦虫。  相似文献   

11.
河南某鸡场约4周龄鸡疑似发生鸡组织滴虫病.根据鸡组织滴虫18 S r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肝脏、盲肠内客物寄生虫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产物,经测序比对,证实为鸡组织滴虫感染.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不仅能用于鸡组织滴虫病临床诊断,还能用于开展流行病学研...  相似文献   

12.
禽源大肠埃希菌Biolog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iolog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菌种室收集保藏的18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了鉴定.菌株经纯化培养,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8株菌株为大肠埃希菌.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6S rRNA通用引物,用PCR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序列经人工校对后用Clustal X 1.83软件进行比对分析,采用Mega 3.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8株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马来穿山甲病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本研究通过对一只死亡的马来穿山甲的肠道细菌分别进行接种培养、革兰氏染色及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等,对穿山甲病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鉴定.高通量测序后,共获得有效序列77441条,8个OUTs,细菌分类归属3门3纲5目6科8属.属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变形杆菌属(53.4...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湖南省湘西地区鸡蛔虫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系发育关系,试验以采集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条鸡蛔虫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Ⅲ,cox3)和核糖体18S rRNA的部分序列。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的鸡蛔虫cox3、18S rRNA基因序列的长度分别为399 bp、637 bp,种内差异分别为0~1.5%、0~1.6%,种间差异分别为13.0%~40.1%、5.18%~61.38%;构建了基于cox3、18S rRNA基因序列的种系发育树,来自于湖南省湘西地区的鸡蛔虫均处于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研究表明来自于湖南湘西地区的鸡蛔虫间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猫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三毛滴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型,试验采集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和河池市各宠物医院、流浪动物中心及送检的新鲜猫粪便样本300份,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和gp60基因,十二指肠贾第虫bg、tpi和gdh基因及三毛滴虫ITS基因采用PCR方法对粪便DNA进行PCR扩增,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2份隐孢子虫、24份十二指肠贾第虫和41份三毛滴虫阳性样本,阳性率分别为7.3%、8.0%和13.7%。幼猫三种原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成年猫(P<0.05),腹泻猫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腹泻猫(P<0.05),雄性猫三毛滴虫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雌性(P<0.05)。检测出的隐孢子虫都为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felis,C.felis),根据gp60基因进行亚型分型,鉴定出ⅩⅨa和ⅩⅨc两种亚型。十二指肠贾第虫共鉴定出集聚体F、B和F+B三种基因型,其中集聚体F为优势基因型。说明广西部分地区猫普遍存在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三毛滴虫的感染,且感染的虫种和部分基因型为人兽共患型,由于宠...  相似文献   

16.
<正>猫是最常见的宠物。有些主人对猫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够,不科学的饲养常导致疾病发生。三毛滴虫(Tritrichomonas)是毛滴虫目(Trichomonadida),毛滴虫属(Trichomonas)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可感染多种动物,在动物毛滴虫多发的季节,猫的发病率可能较高。由于对猫毛滴虫病了解不够,兽医在宠物临床中往往将本病忽视。此毛滴虫只有一种滋养体形态,不形成包囊,呈椭圆形或梨形,虫体前部有核,为五鞭毛滴虫,主要寄生在大肠并在肠道内  相似文献   

17.
将从长春地区腹泻仔猪盲肠中分离得到的猪三毛滴虫用1640培养基短期培养后,使用碘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氏染色法、姬氏-瑞氏复染法、Weigere铁苏木素染色法和鞭毛染色法染色分别对其染色,观察不同虫体形态结构,并比较了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显示,姬氏染色、瑞氏-姬氏复染和鞭毛染色法对猪三毛滴虫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的染色标本。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牛无浆体虫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虫16 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对湖南5个地区牛无浆体感染的阳性血液样品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和序列拼接,获得5个无浆体样品16 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所获得序列的保守区间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诊断方法的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通用引物下,5个地区无浆体感染的阳性血液样品均获得1 425 bp大小的虫体16 S rRNA基因条带;测序后5个无浆体16 S rRNA序列同源性均在97%~98%.证明5个分离虫株初步鉴定为牛边缘无浆体.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序列(ISR)两端的16S及23S rRNA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对9株奇异变形杆菌和6株相近菌株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23S rRNA ISR序列.通过PCR长度多态性比较、RFLP分析以及部分序列测序比较,分析鉴别奇异变形杆菌.结果显示,PCR长度多态性可以将奇异变形杆菌同其余菌种进行区分;RFLP分析可以将所有试验菌种进行区分;部分序列测序可以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型.由此表明,16S 23S rRNA ISR序列PCR及RFLP分析可以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陕西省榆林地区鸡蛔虫核糖体18S rR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及其种系发育关系,试验以采集于该地区的28条鸡蛔虫为样品,PCR扩增其18S rRNA、ITS-2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序后分别对鸡蛔虫18S rRNA、ITS-2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A、T、G和C的含量,并对这两个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其种内、种间差异,构建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测序所获得的鸡蛔虫18S rRNA、ITS-2基因序列的长度分别为637,350 bp;其中18S rRNA基因序列的A、T、G和C的含量分别为24.5%~25.2%、26.1%~26.4%、28.3%~28.7%和20.3%~20.9%,A+T含量为50.6%~51.6%,G+C含量为48.6%~49.6%,种内差异为0~1.6%;与猪蛔虫(MF358962)、人蛔虫(LC422643)、犬弓首蛔虫(FJ418788)及狮弓蛔虫(JF837179)种间差异为5.18%~61.38%;ITS-2基因序列中的A、T、G和C的含量分别为28.9%~29.1%、38.0%~38.6%、19.1%~19.7%与12.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