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枫香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种子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枫香种子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枫香种子阴干至含水量为10.54%,然后分别贮藏于室温(25±2)℃、4℃、-20℃和-70℃的温度条件下,于贮藏0、60、180、300、360、520、730 d分别测定种子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并将种子于室内播种,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及播种1个月后萌发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种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苗高与根长均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贮藏至360 d时,4种温度均能较好地保持种子活力,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至730 d时,4℃、-20℃和-70℃的贮藏效果明显优于室温,-70℃的贮藏效果最佳。[结论]枫香种子在含水量10.54%时,若贮藏时间在360d以内,则室温贮藏即可有效保持种子活力;若贮藏时间进一步延长,则需要采用低温进行贮藏;贮藏730d时,4℃、-20℃和-70℃均可有效保持种子活力,其中,-70℃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香椿种子发芽指标、抗氧化酶活性等测定分析,探索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香椿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香椿种子的贮藏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00%湿度环境获得9.1%、12.2%、14.0%、15.8%和17.8%五个含水量的香椿种子,在10、15、和20℃下分别贮藏90 d,每30 d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逐渐上升。经90 d贮藏,随种子含水量或贮藏温度的升高,香椿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上升,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结论]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与香椿种子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膜质过氧化作用是引起香椿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得出的香椿种子安全贮藏条件为:当温度不超过15℃时,含水量应控制在12.2%以下,当温度在15~20℃时,含水量应低于9.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贮藏温度对南京椴种子耐贮性的影响,揭示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探寻种子适宜贮藏温度,为南京椴种子贮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水量为9.80%的南京椴种子为试验材料,存放在室温(23~27℃)、4、-5和-40℃等4种温度条件下开展种子贮藏,对贮藏0、180、360、540、720 d的种子分别测定种子绝对发芽率和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 O2-·含量、OH·产生能力与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协同影响南京椴种子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贮藏温度条件的种子发芽率均下降;随着贮藏温度的下降,种子发芽率显著上升;至720 d贮藏试验结束时,在室温、4、-5和-40℃贮藏条件下的种子绝对发芽率分别为43%、49%、60%、62%。贮藏时间延长导致种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种子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在贮藏前期,种子SOD和POD活性升高,后期均有所下降;种子O2-·含量、OH·产生能力和MDA含量整体均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室温贮藏180 d时,南京椴种子仍可保持较高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到影响山核桃属植物种子活力的因素,探讨了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山核桃属植物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种子的含水量、种子中过氧化氢酶含量、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山核桃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含水量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种子发芽率和种子的含水量、过氧化氢酶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棉 Bombax ceiba 和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混合种子,在0、4、和8℃条件下贮藏135d,每隔45 d测定一次种子场圃发芽率和活力指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TTC法)测定种子的初始和贮藏135 d的生活力。结果如下:木棉种子在相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活力逐渐下降,贮藏135 d后种子发芽率在8.33%以下,基本失去发芽能力;美丽异木棉种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率为新鲜种子发芽率的67.46%以上;利用TTC染色法(1.0%浓度)能反映出木棉的种子生活力;木棉种子0℃贮藏90 d发芽率好于4和8℃,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木棉的种子生活力;美丽异木棉种子0、4、8℃贮藏135 d的发芽率差异很小,0℃贮藏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较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水杉种子贮藏的适宜含水量、温度和时长,以期为水杉种子的科学贮藏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水杉原产地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小河村的原生水杉母树上采收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种子含水量、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长试验,比较了入库和出库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在10.00%~10.99%时,贮藏期间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降低值最小,贮藏效果最佳。种子含水量为10.00%~10.99%,在-5℃贮藏1 a时,发芽率、发芽势降低值最小,贮藏效果最佳;-5℃贮藏1 a、2 a、3 a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水杉种子贮藏入库含水量应控制在10.00%~10.99%,贮藏温度推荐-5℃,在-5℃条件下可以贮藏3 a。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发芽率除受树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影响外 ,还受贮藏条件 (温度、温度、通气状况 )和贮藏年限的影响 ,贮藏期间种子的含水量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因子。白榆、桑树种子适宜随采随播 ,否则 ,会降低发芽率。不能及时播种应密封干藏。为探讨白榆和桑树种子在密闭、低温条件下长期贮藏 ,种子含水量对发芽率的影响 ,做了以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用的白榆和桑树种子于 1 995年装入小广口瓶 ,封蜡密封后放在温度为 1~ 4℃的冰箱冷藏室贮藏 ,种子装瓶时含水量 :白榆种子分别为 6 .8%、4 .1 %、2 .7%、,桑树种子分别为 4 .9%、3.4 %、2 .0…  相似文献   

8.
以成熟的垂柳种子为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贮藏时间下垂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生活力指标的变化,以探索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垂柳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10℃、-5℃、4℃可以延缓垂柳种子的劣变,延长其贮藏时间;常温20℃与极低温-20℃条件下会降低种子的生活力,表现为活力指数降低;随贮藏天数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速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常温20℃贮藏7天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在-5℃贮藏3天的条件下种子生活力最强,可应用于垂柳种子萌发及人工种苗培育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自然脱水过程中七叶树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方圆  杜艳  沈永宝 《林业研究》2006,17(2):103-106
于 2003 年研究了自然脱水过程中七叶树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七叶树种子对脱水高度敏感,为顽拗性种子。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 60.3%,种子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0 天后,含水量下降到 30.2%,此时种子生活力完全丧失。在脱水初期,种子发芽率有所上升,但随后种子发芽率迅速降低。随着含水量的下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上升,但当含水量在 53.7% 到 50.9%之间时,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出现异常升高。同时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脱水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只有种子含水量在 53.7% 到 50.9%之间时出现例外。丙二醛(MDA)含量在脱水初期缓慢上升,在含水量下降到低于 50.9%时,丙二醛(MDA)含量快速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脱水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当种子含水量为 47%–60%时,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这一含水量区间有利于种子生活力的保持。图 6 参 13。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条件对米老排种子含水率和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真空铝箔袋、瓦罐和布袋3种封装材料和-20、-5、4、10℃和室温5种贮藏温度等15个组合,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贮藏6个月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种子含水率和萌发特性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种子贮藏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封装材料和贮藏温度对米老排种子含水率和萌发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布袋封装时,5种贮藏温度的种子含水率平均为9.61%,发芽率平均为21.5%;瓦罐封装时,种子含水率为11.48%,发芽率为15.8%;而真空铝箔袋封装时,种子含水率高达16.90%,发芽率基本为0。对于贮藏温度,4℃和10℃贮藏的种子发芽效果较好,-20℃和-5℃的效果一般,而常温贮藏的效果最差。不同封装材料和贮藏温度对种子含水率和种子萌发特性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采用布袋或瓦罐封装在4℃和10℃进行冷藏的贮藏条件最佳,其贮藏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约为30%,为新鲜种子发芽率的40%左右。种子含水率与种子发芽率具有较强的关联,其关系大致呈尖峰状分布,适宜的种子含水率有利于保持种子活力,从而促进种子发芽。综合分析,采用布袋或瓦罐封装在4℃和10℃进行冷藏的贮藏条件最佳,其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檀种子超干贮藏的适宜含水量,采用人工老化法研究超干贮藏对黄檀种子发芽率及生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含水量为2.4%~12.1%老化黄檀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电导率等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黄檀种子含水量(MC)降至4.5%,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的能力。在同等老化处理(50℃,15 d)后,未超干种子(MC=12.1%)完全失去了发芽能力,而超干种子(MC=2.4%~4.5%)的发芽率仍保持在64%以上。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超干种子经回水处理后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种子为材料,进行生活力、发芽率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1 a左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均先下降后升高,但就近1a的保存效果来看,种子发芽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推测毛竹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二次休眠.不同保存条件下毛竹种子的生活力与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与发芽率呈正相关.相对电导率和发芽率的负相关性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冷冻条件下,各指标相关性均较强.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毛竹种子相对电导率之间的差异最先表现出来,可能是反映毛竹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经过近1 a的贮藏,现有保存条件对毛竹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影响较小,其保存效果还需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从种子含水量、包装方法、保存温度和预回湿方法4个因素来探索山合欢种子超干燥保存的可行性。用硅胶将种子脱水至1.42%~6.35%6个含水量梯度,结合不同处理密封保存1年,随后测定发芽率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相对电导率(RC)、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和预回湿方法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超干种子与未经超干处理的种子相比,发芽率有明显提高;超干种子发芽率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超干种子的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比对照提高。适宜的超干处理能使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使不饱和脂肪酸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从而减缓种子生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奥氏黄檀属红木类珍贵用材树种,在常规条件下,奥氏黄檀种子发芽率相对较低,通过研究不同贮藏方式、不同种子处理及不同播种基质对奥氏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奥氏黄檀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播种前,采用40℃温水浸泡自然冷却,再用冷水浸泡24h,种子发芽率为70.3%,高于其它处理;为保持种子有较高的活性,应将种子贮藏在低温(4-5℃)的环境中,发芽率较高,为69.3%;奥氏黄檀种子萌发适宜的基质为江沙+林地表土(体积比1︰1),种子在18d便开始出苗,完成出苗需33d,发芽率为72.7%,均高于其它4种基质。  相似文献   

15.
春季没有播种完的新采的杉木种子,如需留作秋季播种或次年春播时,都需进行贮藏。贮藏不得法,会使种子发芽力迅速下降,终至无用。根据我们多年试验和生产性的大量贮藏经验,在没有降温设备条件下,杉木种子常温贮藏并不特别困难,保持种子生活力的关键是使种子一直保持较低的含水量。二、三万斤种子贮藏证明,种子含水量保持在8%以下时,贮藏一年后发芽率约38%,贮藏二年后,发芽率仍可达35%(第一年入库前未检验发芽率),都达到二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阿拉善盟几种常用沙生灌木种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对发芽率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梭梭与花棒种子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20℃,小叶锦鸡儿为0~25℃;梭梭的适宜贮藏湿度为10%~30%,花棒和小叶锦鸡儿为10%~40%。在该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子生理活动较弱,能长期地保持其生活力,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黄芩种子在高温、高湿模拟条件下人工加速老化1-5 d,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其生活力和活力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老化5 d后,种子丧失活力,发芽率为0。在老化过程中,电导率随老化程度的增大而呈平行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增加呈规律性下降,丙二醛含量随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以确定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对不同脱水处理的响应。【结果】经不同温度脱水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随脱水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时间则呈现出随脱水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常温(20℃)脱水种子的发芽能力最强,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种子发芽能力较弱。与常温脱水相比,低温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与慢速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SOD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最适的干燥脱水温度是20℃,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会导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低温(5℃)或快速脱水后种子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和快速脱水反应不同,POD和CAT对低温脱水更敏感,而SOD则对快速脱水更敏感,SOD、POD和CAT 3种酶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处于对细胞无害的较低水平。种子低温或快速脱水过程中脱水保护功能下降主要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油松种子在6个梯度恒温条件下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对比结果表明:6个恒温条件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提出了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榆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刺榆种子在10~35℃均能发芽,最佳发芽温度为25℃,发芽率达90%以上,种子的发芽活力最强。不同温度处理对刺榆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均差异显著,温度的升高能明显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达到最佳发芽温度后,随温度增加而降低。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排序为25℃20℃与30℃35℃15℃10℃。10℃、15℃、20℃、30℃和3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活力较最佳温度条件分别下降92%、67%、33%、34%和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