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和谐等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美学、生态效益、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择18个指标因子对淮南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物种丰富度(22.43%)、空间尺度协调性(14.11%)和绿地率(9.64%)等指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影响较大,而景观功能多样性(0.72%)、景观可识别性(1.06%)和绿化养护满意度(1.49%)等指标的影响较小.未来,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应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加强不同观赏特性植物的应用,提升绿化用地面积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广大居民营造用于开展各类活动适宜比例尺度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众感知的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65张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由213名公众作为评价人员,使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群体差异与美景度的关系发现,专业、性别等群体差异对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江滨绿地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15个要素,每个要素2~4个类目,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保留的景观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沙滩比(24.7%)、亲水性(24.1%)、植物生长状况(15.7%)、色彩对比度(14.3%)、天空比(12.3%)、景观硬度(8.8%),以此建立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视觉景观评价模型。对美景度评分最高的3个样地景观进行分析发现,6个筛选的景观要素对公众喜好作出了良好的解释。本研究可为江滨复合型绿地的设计、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丽江古城桥梁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30个桥梁景观单元进行景观美学评价。通过景观评价得出直观视觉与感性形态的综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优化建议,提升丽江古城桥梁景观的美学质量,为丽江古城桥梁旅游路线开发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综合运用美景度评价法与语义分析法,构建桥梁景观评价体系,得出影响桥梁景观公众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视野开阔度、环境共生性、桥梁个性度、生态因子、认知因子;根据各桥梁景观单元综合评价得分高低,分析评价者对各景观单元喜好度,提升整体景观美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是由许多构景因子叠加并相互作用的共同表征,所以探寻整体景观质量与基础构景因子之间的内在关联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湘潭市公园绿地的39个复层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其视觉景观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同时提取并量化群落中的基础构景因子,利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将二者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方式关联起来,分析了基础构景因子对视觉景观质量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整形乔灌木修剪质量、枝叶茂密程度、色叶植物比例、植物物种数、乔灌盖度比这5个构景因子对复层植物群落的视觉景观质量有显著影响,为人工复层植物群落的构建与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也为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法的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指标.在对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48个功能性植物景观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功能(0.5889)、服务功能(0.2518)、美学功能(0.1593).指标层中前3位权重值排序为植物与植物的协调共生性(0.1599)、植物的滞尘能力(0.0839)、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0.0839).所选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综合结果是Ⅰ级共13个,占总数的27.1%;Ⅱ级35个,占总数的72.9%;无Ⅲ级,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居住区植物景观整体较好.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发展策略,为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一定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建立合理的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居住区景观设计,运用景观设计学相关原理,分析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的因素,筛选出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确立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构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能够切实反应景观适宜性状况的总体分级评价,利用新乡市新建住区评价的案例进行了对照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得出新乡新建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偏低且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自身特点,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与生境和谐度、绿视率、空间层次丰富度、色彩形态丰富度、展现地域特色、与背景和谐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从视觉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共8个评价因子建立高架桥空间景观美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等级达到Ⅰ级的有4个,占28.6%;达到Ⅱ级的有9个,占64.3%;达到Ⅲ级的有1个,占7.1%。说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的整体水平较好,植物能够适应高架桥环境,物种多样、长势良好,立体绿化较为完善,绿视率较高,雕塑小品、园建等景观要素结合较好,景观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龙子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36个植物景观样本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得到对应的景观质量排序。然后结合语义差异法(SD法)和ColorImpact软件,以色彩量化方法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项色彩因子,通过运算剔除偏相关系数较小的因子,保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并得出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色彩比例、色彩对比、色彩数量、层次感4项色彩因子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绿地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魏雯  毛志睿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62-12164,12391
为探寻影响居住区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6个准则层因素和18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相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准则层中因素按权重降序排列依次为:绿化景观、水景景观、空间场所景观、小品景观、照明设施和园路铺装.其中,绿化景观权重占总权重的46%,表明其在居住区景观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②18个评价因子中,绿化景观中的层次性权重值最大,进一步表明了绿化景现在居住区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AHP法对铜仁市最具代表性的10个居住区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居住区景观评价在80分以上,3个居住小区景观评价在70~80分,2个居住小区景观评价在60~70分,说明铜仁市居住区景观绿化整体较好。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18-4720,4743
对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态、构成元素、空间尺度以及构成法则等内容展开调查与分析,解析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整体格局和组织形式;并从外部开放型景观空间、内部围合型景观空间、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3个角度探讨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在分析仙市古镇聚落街巷空间尺度问题时,介绍了影响街巷空间及建筑尺度的因素,计算了仙市古镇主要街道空间尺度及其建筑比例;最后从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仙市古镇聚落街道景观构成法则.由此可知,仙市古镇聚落无论是在整体空间的组织还是局部空间的设计方面,都较为全面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王宜川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27-19929,19933
现代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许多居住小区仿照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失去中国传统的园林特色的现状,提出在现代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对策。通过分析合肥"世纪阳光花园"现代中式园林景观,探索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理相融合,营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宜居、舒适、诗画般的生活空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冲击开发(LID)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暴雨水管理模式,它的基础原理是模仿自然:利用均匀分布的小规模的控制点,从源头控制雨水。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城市开放空间,居住区,道路,停车场等)应用低冲击开发技术的探讨,提出减少场地的地表径流,保护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滨水区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滨水区已成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而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滨水景观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包括南湖荡主体及沿湖岸500 km的区域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其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相关分析评价,针对南湖荡3个景观子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每个子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以期实现滨水区的生物平衡、滨水景观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市作为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深居中国内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景观斑块,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石河子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型绿地面积中以单位附属绿地面积最大,道路绿地次之;公共绿地中以面积>10 000 m2的大型斑块为主,居住区绿地中各级斑块数量相当,但仍是大型斑块所占面积最大;市区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最大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79),破碎化指数为22.87个·km-2,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高,为2.21 km·km-2。表明石河子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状况良好,但仍应加强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并注重使用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娄底市大同芙蓉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从设计指导思想、景观形象布局等方面对大同芙蓉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以自然和谐为主旨,将功能与审美、行为与心理、生态与文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的布局,巧妙的构思,才能创造高品质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居住小区外部绿地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51-1553
通过对不同居住小区外部环境的实地调查,认为居住小区外部绿地作为小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突出绿化和美化效果、满足人性化设计需求、体现个性化的景观特点方面发挥作用,对于整个小区景观环境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居住小区外部绿地景观在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植物配置方式、景观表现效果、景观差异性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且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认为小区外部绿地应完善植物配置形式,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做到以人为本,合理组织空间。以期对小区外部环境的营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赏草作为一类新型景观植物,在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研究也较少。笔者就观赏草的概念、应用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多年调查对山东地区主要野生观赏草的种类、景观特点、分布进行了初步描述。调查表明,狼尾草等13种野生观赏草在山东地区极具发展潜力,并分别加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现状入手,依据建筑规划所形成的空间提出了新合院的景观设计理念,并通过对道路系统、出入口、水系、植物、老年儿童活动空间等景观空间的精心组织,形成小区一心、二街、三轴、四院的景观骨架,再结合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来打造一个简洁朴实又不失特色的小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