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测试方法,对调水后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巢湖表层水、底层水、间隙水磷酸盐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16、0.02~0.17、0.01~0.08 mg·L-1,均值分别为(0.03±0.04)、(0.04±0.04)mg·L-1和(0.03±0.02)mg·L-1.秋季6个取样点表层水、底层水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范围均为0.03~0.06 mg·L-1,均值为(0.04±0.04)mg·L-1显著高于夏季对应样点浓度.而秋季间隙水磷酸盐浓度平均值为(0.015±0.003)mg·L-1(变化范围0.01~0.02 mg·L-1),与夏季对应样点相比差异不显著.夏季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7.46~6.27 μgP·m-2·d-1,平均值为-1.54 μgP·m-2·d-1秋季磷酸盐释放通量变化范围为-10.61~-3.77μgP·m-2·d-1,均值为-6.19 μgP·m-2·d-1,与夏季对应样点释放通量差异显著(a=0.05,P=0.002).情景模拟表明,排除外源污染的影响,当引入长江水磷酸盐浓度介于0.0034~0.009mg·L-1时,巢湖调水后替换水体可在7.2 a左右达二次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
植物-浮床触生藻类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的协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浮床系统,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在有光、避光条件下,植物与浮床触生藻类协同作用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后水体中的藻类减少,但在浮床上的触生藻类增多,且其主要以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小球衣藻(Chamydomonas.microsphaera)等绿藻为主.植物和无植物在有光条件下对,TN、TP、CODMn、BOD5的去除率比在避光时要高,且植物处理的水体中的TN、TP去除率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处理.处理20 d,植物在有光条件下对TN的去除率达76.8%以上,对TP的去除率在89.9%以上;而在遮光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仅为61.1%,对TP的去除率最高为85.4%.植物在有光条件下对CODMn、BOD5的去除率达94.0%以上,而在遮光时对CODMn、BOD5的去除率最高为89.5%.有植物和无植物在有光、遮光条件下处理,水体中的NH4-N、NO3-N、NO2-N,DP,Chla的浓度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有光处理下,NH4-N、NO2-N、DP浓度下降明显低于比在遮光下和对照处理.然而,DO浓度变化则相反,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在有光条件下的比在遮光下和对照处理要高.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遮光条件下,水芹和豆瓣菜地上部分N的净积累量分别为0.590 8和0.367 5 mg·plant-1(DW)·d-1,P的净积累量分别为0.153 0和0.066 5 mg·plant-1(DW)·d-1;而无光条件下, 水芹和豆瓣菜地上部分N的净积累量为0.256 6和0.116 2mg·plant-1(DW)·d-1,P的净积累量为0.054 8和0.018 1 mg·plant-1(DW)·d-1.本试验结果为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去除机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流域--小江水域水体实测,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流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埘应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其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并结合库区消落带水体实际情况,选用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TP、TN和CODMn为参数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Chla、TP、TN和CODMn含量差异很大,含量范围分别为:1.2~3.5 m、2.12~37.04 mg·m-3,0.026~0.103 mg·L-1、0.681~1.643 mg·L-1、1.15~3.05 mg·L-1.CODMn对水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最小,Chla、SD、TP和TN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在春夏季,水域大多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评价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模拟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重污染河水中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温室内构建的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净化北京市清河污染河水,研究2种水力负荷、3个串联级数、有无植物等对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5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总氮(TN)浓度平均12.36 mg·L-1,氨氮浓度平均5.92 mg·L-1时,TN去除率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1时明显高于0.4 m3·m-2·d-1时;串联级数对氮去除有一定影响,1级柱与3级柱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级柱系统间无差异(P0.05);植物显著影响除氮,有-无植物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水力负荷为0.2m3·m-2·d-1时,有植物3级柱系统的TN、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其中氨氮去除率高达85.74%,出水平均浓度0.43 mg·L-1,达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间歇曝气对生物填料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部分生物填料替换页岩构建生物填料人工湿地处理津河富营养化水体,并在填料内部设置曝气装置研究间歇曝气对湿地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设计水力负荷800 mm·d-1,气水比15∶1.结果表明,当氨氮(NH4-N)、总氮(TN)、溶解性反应磷(SRP)和总磷(TP)平均进水浓度为4.61、5.68、0.338和0.464 mg·-1时,无曝气条件下NH4-N、TN、SRP、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9%、65.3%、62.2%和56.9%.中部曝气使NH4-N、TN、SRP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5.9%、8%、13.7%和8.9%,底部曝气则为24.4%、12.9%、16.1%和12%,间歇曝气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填料人工湿地NH4-N、TN、SRP和TP去除效率.但是曝气产生的有氧环境不利于硝酸盐氮(NO3-N)去除,试验期间底部曝气和中部曝气NO3-N出水浓度均高于无曝气系统.  相似文献   

6.
梁世君  许立宏  曹玉成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40-142,154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与CMC掺量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内,A组(5~1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05%掺量CMC)、B组(10~2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掺量CMC)和C组(20~4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5%掺量CMC)TP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0.919g·m-3·d-1、0.722g·m-3·d-1和0.600g·m-3·d-1;TN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5.756g·m-3·d-1、5.912g·m-3·d-1和5.949g·m-3·d-1;COD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52.726g·m-3·d-1、53.710g·m-3·d-1和53.704g·m-3·d-1.说明生态混凝土净化污水的能力受粒径与CMC掺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清单分析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清单分析方法,估算了江苏省总体的及其13个城市的农田化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等5类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总量、排放浓度及其贡献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江苏省在1990 ~2009年间农业面源污染变化程度及各市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COD、TN和TP的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6420、54.29和4.78万t增加到2009年的96.88、72.87和8.33万t,排放浓度从1990年的20.978、17.740和1.560 mg·L-1增加到31.654、23.810和2.721mg·L-1.2009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面源污染差异较大,COD、TN、TP的排放总量分别在2.459 ~ 17.263、1.619~14.403、0.177~ 1.757万t,排放浓度分别在11.261 ~ 105.597、6.135 ~ 90.005、0.813 ~ 9.239 mg·L-1.农业面源污染COD和TP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而TN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  相似文献   

8.
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以底泥为营养源并搭配湿地植物,构建土培-水培复合系统,研究模拟复合系统对富营养水体中总氮(TN)与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复合系统49d的净化运行,富营养水体中TN和TP浓度大幅度下降,第49天时,从初始的8.098mg/L和0.319mg/L降至1.248mg/L和0.051mg/L,扣除对照相同时间对TN和TP的去除率,复合系统对TN和TP的实际去除率分别为59.66%和73.66%,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系统中植物及其共生体对TN和对TP的吸收量占复合系统总量的43.68%和42.95%。土培-水培复合系统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正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选取重庆三峡库区3个行政区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有无下水设施的18户典型农户为监测对象,对其生活污水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6项指标进行了连续12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18户对象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P、TN、TAN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22L·cap-·1d-1、6.67、838.93mg·L-1、4.19mg·L-1、53.60mg·L-1、13.39mg·L-1,具有人均污水日产生量明显低于而各特征指标的浓度明显高于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COD、TP、TN、TAN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夏季浓度较低,冬季浓度较高的规律,且COD、TP、TN、TAN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性的地域、季节、农户收入水平和有无下水设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COD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收入水平和季节,T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域、有无下水,TN和TA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季节。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以天然植物中空纤维作为填料的生物质-生物膜反应器(BBFR)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组合工艺处理系统,研究了5种不同的运行工况,即不同的停留时间、水力及污染负荷条件下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种工况下组合系统的出水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86%、93.5%和74.78%.各工况条件下因为装置控制参数和稳定程度的不同,各运行阶段下的净化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探讨BBFR和IVCW的最佳耦合模式,即系统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时的运行参数,实现了BBFR和IVCW二者间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养殖废水主要由动物尿液、粪便和养殖管理用水组成,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还包括构成盐分的部分元素。为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迄今为止我国养殖废水技术关键突破口以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在本领域组稿主题之外额外归纳总结了养殖废弃物在资源化利用与深度处理之间的纠结、当前备受关注的污染物内容,以及部分技术领域的进展。最后对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剑宏  马学玲  刘派  马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67-9069
[目的]研究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连续运行,重点考察了HRT、DO、C/N比、pH对其运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参数。[结果]C/N比和pH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运行效果的影响不大,而HRT和DO的影响较为明显,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的主次关系:DOHRTpHC/N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DO=1.0 mg/L,HRT=8 h,C/N=3.5,pH=7。[结论]该研究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春子  李光春  金明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29-1443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及方法,建立一个4个层次11个指标6个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等方面,对氧化沟、SBR法、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及高级氧化法等6种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中拟选取适合图们江下游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最优方案.同时,采用专家评分法对6种处理技术进行计算、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的分值最高,为图们江下游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竹丝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难降解且低C/N污水。[方法]利用连续流小试装置,以人工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竹丝为生物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难降解且低C/N污水,研究污水中CODCr、TN、NO3--N的去除效果。[结果]当进水C/N基本控制在2左右时,CODCr、TN和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7%、23.6%和34.5%。竹丝填料能在低C/N且难降解污水中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其优良的表面特性和成分组成是其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成因。[结论]该研究为难降解且低C/N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地最低气温高于20℃,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KLa)为0.191L·min-1(自来水)和0.175L/min(模拟废水),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0.916和0.698。试验证明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具有出色的硝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Bio-SAC生物反应器、高效纤维过滤器、臭氧活性炭过滤器等工艺组合将大庆某石化公司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该系统处理后的污水完全满足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Bio-SAC生物反应器对二级生物处理后水中残留难降解有机物仍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在去除有机物、色度、浊度、饱和周期方面均优于普通生物活性炭。  相似文献   

17.
李雅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98-14599
[目的]探讨新型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化粪池污水的效果。[方法]将A/O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有机结合,设计成新型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处理化粪池污水的效果,分析反应器各区间(缺氧区、好氧区、沉淀池、膜室)的污染物去除效能。[结果]COD主要是在好氧池被去除,其次为缺氧池,膜室对稳定出水水质起到重要作用,出水COD在50mg/L以下。好氧池是去除氨氮的主要功能单元,反应器出水氨氮在30mg/L以下;硝态氮浓度在好氧池最高,出水中硝态氮浓度在15mg/L以下,亚硝态氮小于1.0mg/L;在处理高氨氮化粪池污水时,整个反应器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论]将A/O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有机结合,用于处理高氨氮化粪池污水,能够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苏南  黄评  刘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57-1259
[目的]充分利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A/O)的脱氮除磷作用和MBR膜生物反应器(MBR)的高效截留与微生物富集作用,提高系统处理废水的能力和保证出水水质。[方法]在中试规模下采用A/A/O+MBR组合工艺处理某豆制品厂废水,同时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对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A/A/O+MBR组合工艺对该豆制品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60 d的监测结果显示,在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时,出水平均COD、氨氮、TP分别为20.80、0.40、0.23 mg/L。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级标准。其中膜分离技术对COD、氨氮和TP的强化去除率分别为23.25%、0.85%和4.13%。[结论]研究可为生产中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剖析了去除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和吸附途径,讨论了温度、p H、污泥浓度、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MBR中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的强化去除效果,旨在为MBR去除抗生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条件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光春  金明姬  董微巍  鄭宣龙  严昌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46-16148,16346
通过调查4组不同微生物组合反应器的排放恶臭浓度,研究了4组不同微生物组合对养猪场废水中恶臭气体物质的产生及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和Acinetobacter seohaensis)微生物组合时抑制恶臭气体产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