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文冠果田间设置松土、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土壤管理模式,通过文冠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相关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文冠果抗性生理、根系发育的比较,从文冠果根际土壤性质及根系生理的角度,探讨松土和自然生草促进文冠果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相比于清耕,松土和自然生草处理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文冠果根际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质量分数,降低了文冠果根际土壤密度、pH值及电导率,提高了文冠果根际土壤肥力相关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可见松土和自然生草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文冠果根际土壤质量.(2)松土和自然生草处理相比于清耕处理,增加了文冠果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根系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表明松土和自然生草处理能增强文冠果幼苗根系渗透调节能力,较为有效清除文冠果根系产生的活性氧,降低根系脂质过氧化,这对于文冠果适应干旱等环境逆境具有积极的作用.(3)松土及自然生草处理增加了文冠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尖数,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了根系生长;松土及自然生草还显著提高了文冠果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文冠果幼苗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促进了文冠果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这也对应了松土和自然生草这两种处理改善土壤性质,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4)对比松土和自然生草这两种田间土壤管理措施,松土对文冠果根际土壤肥力的提高较为显著,而自然生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提高较为明显,二者皆可通过改善根际土壤微环境,促进文冠果生长发育.从整体情况来看,松土对文冠果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显著优于自然生草和清耕.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深度而递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荆条、侧柏土壤有机质表聚性表现最为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改善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后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平,而对速效磷的提高却非常有限;土壤速效钾在苜蓿植被下有少量减少,中幼龄侧柏导致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明显下降。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性,为陕南茶园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南8个县(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城固县、宁强县、紫阳县、平利县和商南县)99个茶园土壤样品,对其pH值、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96~43.34 g/kg,未达到优质高产茶园的要求;pH为4.08~6.93,均能满足茶叶生长的基本土壤酸碱度条件。西乡县茶园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县(P<0.05),宁强县和勉县土壤pH值有减小的趋势。pH值与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速效N和速效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陕南茶园应合理施用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酸碱度。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着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栽培文冠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平作为对照,研究垄作种植对文冠果幼苗生长状况、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平作相比,垄作显著降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2)垄作增加2个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且20~40 cm土层增幅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平作分别提高了117.05%、53.06%、28.31%和23.40%。(3)垄作种植显著增加根长,促进分枝和侧枝生长,提高叶面积,其地上生物量、根干重和冠根比显著高于平作121.20%、46.15%和51.19%。可见,垄作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供肥能力,更利于文冠果幼苗生长,是较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施肥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重点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化学氮肥、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以及施用化学除草剂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主要影响土壤速效氮含量;粉碎以后结合耕作秸秆、还田或者粉碎以后覆盖还田对土壤质量改善明显,整秸秆覆盖还田以及免耕条件下还田效果不明显;常规的深浅轮耕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速效氮的含量,但是也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浅耕、少耕和免耕土壤无机氮含量相对于深浅轮耕明显降低,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深浅轮耕相比则明显提高。施用除草剂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但是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保山市烟区烟田的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采集保山市腾冲县、昌宁县、隆阳区、施甸县和龙陵县5个县区植烟土壤样品,检测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保山市5个县区植烟土壤的pH适宜,平均为6.64;70%以上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至很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略偏低。腾冲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含量中等至丰富的土壤比例较其他县高,70%左右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状态;昌宁县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26%土壤的有机质处于缺乏状况,且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市水平;施甸县、隆阳区、龙陵县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隆阳区植烟土壤的速效氮、磷含量低于全市水平。各县区间和乡镇间养分状况差异很大,在烤烟施肥及土壤改良方面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有效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淮安红椒连作10年大棚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基础上,研究了早春和秋延迟红椒施用有益微生物菌液、凹土+有益微生物菌液后连作土壤中有机质、有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红椒连作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有益微生物菌液能够显著促进红椒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凹土和有益微生物能够进一步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降低连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使土壤酶活性更接近露地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条件下桑园土壤肥力变化及其与桑叶产量的关系,为桑园土壤养分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15年未植桑的田块为对照(CK),测定连作5、10和15年桑园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等土壤参数,并分析其与桑叶年产量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连作5和15年的桑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pH和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显著提高(P<0.05,下同);连作10年,桑园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显著降低.桑园土壤养分整体以连作15年最高,连作5年次之,连作10年最低;桑叶年产量以连作10年最高,达40050 kg/ha,连作5年次之,连作15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pH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桑叶年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植桑的桑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桑叶年产量密切相关.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桑园土壤有机质,也有助于均衡提高土壤养分及改善土壤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田土壤养分对泥鳅扰动的响应。[方法]通过野外定期取样,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在养鱼水田和对照水田中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的含量。[结果]养鱼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水田。养鱼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对照水田间不存在差异。[结论]底栖鱼类泥鳅改善了水田土壤养分状况,尤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土壤速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文冠果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金凤  吴建华  闵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06-15708
[目的]建立文冠果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快速成苗的悬浮培养体系,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文冠果新旧种子为材料,诱导体胚发生,进行文冠果细胞悬浮培养。[结果]适合胚性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2,4-D0.5mg/L+3%蔗糖;适合胚性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一BA1.0mg/L.4-NAA1.0mg/L+3%蔗糖,且萌芽率最高;适合单细胞团再生植株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3%蔗糖。[结论]NAA和2,4-D混合使用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一定浓度的NAA对文冠果愈伤组织萌芽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东矿区文冠果营养杯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东矿区文冠果的营养杯育苗技术。[方法]以营养杯规格、装杯粒数、营养土类型、覆土厚度和种子等级为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以上因子对文冠果营养杯育苗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适宜神东矿区文冠果营养杯育苗的组合为:营养杯规格15cm×15cm、种子装杯粒数1粒、营养土类型为腐殖酸土、覆土厚度5cm。[结论]试验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培育的文冠果苗木可用于神东矿区下一生长季的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文冠果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提高文冠果的嫁接成活率。[方法]对接穗采集地的温度、接穗保存时间、保存措施及嫁接手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接穗保存措施、嫁接人员操作技术和嫁接手法直接影响文冠果嫁接成活率。在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内,接穗保存时间和采集地温度对文冠果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为文冠果的选优繁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李强峰  徐青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4-16665
[目的]确定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花粉生活力及其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方法]采用染色法对文冠果4种类型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培养基法对文冠果花粉进行了萌发试验。[结果]文冠果4种类型花粉生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LY型、LR型、SR型和SY型,且各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适宜文冠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0.1 g/L琼脂+2.0 g/L蔗糖(C12H22O11)+0.15mg/L硼酸(H3BO3)。[结论]为文冠果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冠果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近30年在文冠果的嫁接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的技术途径的效果,明确文冠果繁殖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今后文冠果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文冠果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是重要的园林绿化和生物质能源植物,但大多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且产量较低。嫁接不仅可提高植物的产量、改良植物抗逆性能性状,也可影响根际土壤性质。目前对文冠果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嫁接技术方面,但嫁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探讨嫁接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变化的影响,比较了文冠果嫁接和未嫁接处理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变化。在嫁接处理中,以北京昌平文冠果做砧木,分别采用辽宁阜新白花古树(LFB)、辽宁建平白花古树(LJB)、内蒙古赤峰红花古树(NCH)和内蒙古实生红花苗(NSH)4种不同品种的接穗进行嫁接。结果表明,与未嫁接的北京昌平文冠果(CK)相比,嫁接LFB、LJB、NCH和NSH 接穗1年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显著提高了62%、45%、91%和40%;而嫁接NCH、LFB和NSH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比未嫁接的CK分别提高了140%、107%和56%。采用LFB和NCH嫁接可显著提高β-糖苷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显著降低了酚氧化酶的活性。β-糖苷酶、几丁质酶和亮氨酸肽酶活性的变化与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有机氮溶解性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采用辽宁阜新白花和内蒙古赤峰红花古树接穗嫁接北京昌平文冠果有利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地理分布和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野外踏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的种群地理分布、个体生长规律以及有性和无性生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文冠果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黄土高原是文冠果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文冠果1~3 a生幼苗随年龄的增长其根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下降;不同生境类型下有性生殖特性有差别;不同直径级别的伐桩和断根萌发幼苗的能力随着级别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在我国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我国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为28°34~47°20′N7、3°20′~120°25′E,遍布华北、华东及西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文冠果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布区主要在暖温带气候区内,天然分布区内植被以灌草为主。土壤以黄绵土占绝对优势,其次是黑垆土、风沙土、山地褐土、栗钙土等。文冠果呈小面积块状零星分布,水平分布不连续,垂直分布上下限随着经纬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辽宁建平-北京-山东青岛-安徽合肥-河南栾川-陕西洛南-甘肃平凉-青海循化-西藏察隅一线以西以北地区均有文冠果分布,而在此界以东以南地区无文冠果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提高文冠果油脂产量的技术措施。[方法]对文冠果进行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定期测定文冠果的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文冠果脂肪积累的影响及提高文冠果油脂产量的措施。[结果]在种子发育与充实期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能加快文冠果种子的油脂积累速率。7月30日采摘的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的文冠果种子的油脂产量均比对照高。8月20日采摘的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的成熟种子的油脂产量分别比对照高55.9%和28.4%。根外喷施0.1%硫酸锌的文冠果种子油脂产量比对照高1倍;根外喷施高锰酸钾可将其油脂产量提高44.9%~75.1%,根外喷施0.1%硫酸亚铁可将其油脂产量提高48.2%。[结论]文冠果油脂产量随着千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合理施肥及适当根外喷施微量元素能显著提高文冠果的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