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供给优质饲料饲料须以动物性为主,稚鳖饲料必须含蛋白质50%,日投料为其体重的1.5~2.0%。鳖料配制比例为:鱼粉35%、麸皮30%、大豆粉20%、面粉7%、谷芽3%、骨粉1%、食盐1%、植物油1%,加适量水搅拌,压成条状或颗粒状。2.提高产卵量提供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与活鱼、虾、蚌、螺等各半投喂;在水温保持30℃条件下,每天保持14小时的光照,母鳖可常年产卵。3.人工孵化自制若干个边长10厘米的盒子,盒内铺设含水量7~10%的细沙,厚3厘米,用食指在铺平的沙土上划出2厘米深的小槽,把鳖卵置于小槽内。卵上放2厘米厚的细沙,再放第二层,将盛卵盒放入温箱内孵化,温度控制在30℃,相对湿度为80~90%。4.加温饲养鳖在常温28~30℃寸,生长最快,若水温低于20℃,其生长明显减慢,进入冬眠。因此,冬季加温饲养可促进幼鳖生长,缩短养殖周期,使商品鳖的饲养期缩短为1年左右。特别是有地热资源以及终年气温较高的地区,更应大力发展养鳖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山瑞鳖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为山瑞鳖繁育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2年4月29日,选购5~8冬龄、平均体重3.51 kg、成熟良好的山瑞鳖亲鳖9组共36只(雌雄比例3∶1),放养于1口面积为240 m2的池塘中,以淡水鱼为主、配合饲料为辅投喂,种植水葫芦遮荫和净化水质,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位稳定和水质清洁,收集鳖卵于室内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至2013年9月25日,成活34只,培育成活率94.4%;亲鳖于2013年5月6日至6月29日产卵,共产卵52窝、818枚,受精615枚,孵化鳖苗503只,平均每只雌鳖年产卵30.3枚,受精率75.2%,孵化率81.8%。[结论]研究表明,山瑞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品种,活动、摄食温度范围为20~30℃,交配于水中进行,在岸上沙池产卵,产卵期5—6月,年产卵1~3次,每次产卵13~20枚,适宜孵化温度28~30℃,适宜孵化空气湿度82%~90%,在28~30℃的条件下孵化时长68~74 d,孵化积温约49 500℃·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甘肃虫草寄主昆虫蝠蛾的全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5a对虫草寄主昆虫蝠蛾的全人工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蝠蛾幼虫、蛹期的适宜温度为6-12℃,卵和蛹期对湿度敏感,适宜卵孵化,蛹羽化的湿度均为85%-95%,适宜成虫交配的湿度为70%-85%;饲料以胡萝卜最佳。同时,总结提出了各虫态人工饲养的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换箱孵化对黄沙鳖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 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鳖是珍贵水产品,属变温动物,适宜生长于25~30℃水温中,如低于15℃,就进入休眠状态,因而在自然界生长缓慢,需4~5年才能长成商品鳖。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利用地热加温鳖池,可以打破鳖的冬眠期,大大缩短育成时间,使其能够周年生长,16~18个月仔鳖就可长成500克左右的商业鳖。利用地热养鳖需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鳖池的修建一般利用靠近地热资源的池塘(大小可据实际而定),采用砖石水泥结构,四周有水泥反边周缘,以防鳖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温度及土壤含水量与卵孵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的卵在恒温30℃、35℃,土壤含水量20% 的组合情况下,孵化率最高、孵化所需时间最短、孵化整齐度最好。该结果可作为养殖过程中,较理想的孵化蝗卵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2007,(4):26-26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加温方法适宜的温度是养殖中华真地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只要能提供适宜的温度,加温方法可灵活选用。规模化饲养一般采用土暖气加温法,小规模养殖可采用炉子或火墙加温。有的养殖户采用铁桶改造的炉子,加温效果好而且成本较低。但注意烟道的严密性,温度保持在26~32℃。[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一、孵化温度。龟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8~35℃,以30℃为最好。温度低时,可采用电热、太阳能、火炉等方式加温;温度过高,则开窗通风降温。总之,一旦定好孵化温度,最大温差不能相差3℃。二、孵化湿度。龟卵孵化湿度一般为孵化用砂含水量7%~8%为宜。湿度太大,龟卵容易闭气而死;湿度太  相似文献   

10.
1 孵化 选好相应面积的孵化室.如果1次孵化50kg土元卵块,需要6m3空间,把卵块和饲养土搅拌在一起,放到孵化室内,同时开始加温、加湿.加温可用煤炉或电热炉. 用煤炉加温应注意用管道把煤气排出孵化室外.孵化室内温度长期保持在28~30℃,不能忽高忽低,相对湿度保持为50%~60%.选用直径60~80cm的塑料盆,每盆可放置4kg种卵,每天翻动1~2次,20~30天开始孵化出小虫,一般43天出完.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越冬棉蚜卵孵化率和干母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64%,每枝条上平均有卵945粒,卵越冬后的自然干瘪率为30.1%,卵孵化率为20.78%,在5℃、10℃和19.5℃条件下,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使其存活率下降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正> 有关鳖卵极性变化对鳖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日本川崎义一先生所著《甲鱼—习性和新的养殖法》一书中明确提出:收集鳖受精卵,必须把乳白色的部分(即动物极)朝上放置,否则就孵化不出稚鳖来;湖南师范大学和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合作的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甲鱼(鳖)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把鳖卵在孵化过程中能否翻动与鸡卵在孵化过程中必须翻动的情况作比较,提出:鳖卵在孵化过程中不能翻  相似文献   

14.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种卵孵化选择内壁光滑、直径在50~80厘米的塑料盆,内放置4公斤种卵,拌入种卵体积1/2的饲养土,饲养土的温度保持在29℃左右(手抓成团,自由落地即散)。盆内连卵带土厚8~10厘米,饲养土应预先配好,放置孵化室内预热,温差不能超过5℃,在孵化期内,温度保持在25~30℃(孵化温度以28℃为佳)。每天用手翻动种卵1次,翻动时动作要轻,避  相似文献   

16.
丰收 《新农村》2001,(12):16-16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温度降到16℃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  相似文献   

17.
绿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新乡市采集绿盲蝽成虫的非滞育种群和自然越冬种群置于室内饲养,收集其所产的卵进行观察,并将越冬卵放入4℃冰箱经过低温处理后重新进行孵化.结果表明,越冬卵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10%,光照L:D=16:8的试验条件下不能像非滞育卵一样正常孵化,经低温处理60 d后能够正常孵化,说明了绿盲蝽以卵的滞育进行越冬的特性.非滞育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5 d以后出现红色复眼,随后卵变为黄绿色;而滞育卵同样条件下进行孵化并不出现红色复眼且颜色为黄色.  相似文献   

18.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95.3%,比常温越冬成活率(81.75%)提高13.55%;平均饲养稚鳖229d,增重倍数为5.14,饲养幼鳖3400只,成活率97.01%,增重倍数为7.63。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栎叶集中饲养研究蚕室加温和自然温湿对南岭天蚕种卵孵化、幼虫期生长的影响。采取小龄蚕期酒瓶插枝套袋、大龄蚕期拉线挂枝、结茧期竹筒泥沙室外插枝等措施对南岭天蚕饲和更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蚕室加温处理能明显提高种卵的孵化率和幼蚕的成活率,插枝、挂枝等措施有利于天蚕个体生长和吐丝结茧。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中初步探究了蚱蝉卵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以及以不处理为对照,0℃、5℃冷藏和自然条件下存放的卵枝经弱碱处理后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是32℃,在此温度下卵孵化的天数最短,孵化率最高。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不经任何处理,卵孵化率比较高;弱碱处理对蚱蝉卵的孵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