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SR)是一种核酸受体,具有转录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影响着雌激素基因在雌性脊椎动物组织的表达,从而对第二性征、繁殖周期、生殖力、妊娠维持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对雌激素受体的分布、生物学作用、分子结构、基因定位、多态性及其与猪繁殖性能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核酸受体,具有转录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广泛的生理作用必须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才能发挥。综述了ESR基因的结构与定位,ESR的生物学功能,以及ESR基因多态性与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是一类核受体,具有转录调节的作用。在人类,主要着重研究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在猪则侧重研究其与产仔数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女性受到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和出生缺陷等诸多生殖相关疾病的困扰,其主要原因为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雌激素不仅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的发情和性行为,也参与调控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雌激素受体作为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一种,在介导雌激素发挥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雌激素受体调控卵母细胞成熟的报道多集中于硬骨鱼类,特别是新型膜受体GPR30,而在哺乳动物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作者介绍了雌激素核受体ERα、ERβ与新型膜受体GPR30的结构与分布,简述了膜受体GPR30的不同类型配体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雌激素受体在调控卵母细胞发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雌激素的核受体与膜受体在卵母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潜在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ES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核酸受体,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广泛的生理作用必须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才能发挥。研究ESR基因功能区的突变对其蛋白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在生产中探讨ESR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的生产水平,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在鸡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在雌性性分化和繁殖的调节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雌激素首先在脊椎动物的胚胎时期的卵巢中产生.哺乳动物性腺的分化独立于雌激素的产生,试验表明雌激素在其他的脊椎动物的性腺分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3].雌激素在鸟类卵巢的分化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胚胎时期的鸡胚胎性腺能够合成类固醇类激素,包括雌二醇,并且雌性性腺比雄性分泌更多的类固醇类激素,外源性雌激素可以使雄性雌性化,而雌激素的对抗物则可以扰乱正常的卵巢的形成,如果给遗传上的雌性注射芳香化酶抑制剂就可以使其雄性化,同时外源性雌激素也可使爬行动物睾丸雌性化.和其他的激素一样,雌激素是以配体介导转录因子方式通过特殊的核受体蛋白发挥其生物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对胎儿性腺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是通过位于性腺的特异性受体,即雌激素受体(ER)来实现的。ER包括α(ERα)和β(ERβ)两种亚型。本文总结了此前关于两种雌激素受体亚型在胎儿性腺分布的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物种,胎儿性腺雌激素受体的分布明显不同,而且即使是在同种动物,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部位其受体的表达强度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去势雌兔作为对照,用高胆固醇饮食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研究了利维爱(Livial)在防治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对雌激素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β-actin做内参照,对各组去势雌兔心脏、肝脏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2种受体在兔心脏和肝脏内均有表达。对照组,雌激素受体在心脏、肝脏内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12、0.39±0.20;低密底脂蛋白受体在心脏、肝脏内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0.05、0.86±0.12,差异显著(P<0.001)。AS模型组,雌激素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心脏、肝脏内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0.03、0.27±0.06和0.04±0.01、0.17±0.02,2种受体的mRNA表达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P<0.001)。利维爱组(饲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给予利维爱),雌激素受体在心脏、肝脏内的相对表达量为0.41±0.09、0.36±0.06,与模型组相比表达量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表达量接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心脏、肝脏内的相对表达量为0.04±0.02、0.18±0.04,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变化。由此认为,组织内2种受体的mRNA表达量降低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利维爱通过提高组织内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可防治AS的发生与发展,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表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孤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ONR)是核受体三大成员(类固醇激素受体、非类固醇激素受体和孤核受体)之一.目前,已发现了150余种孤核受体,其确认的相应配体有20多种.其中,部分孤核受体在进化过程中,已发展成为配体依赖性核受体.  相似文献   

10.
"免疫抑制"一直是临床医学上关注的焦点,而内源性的雌激素、孕酮和糖皮质激素等主要的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被认为是导致PMN等免疫细胞功能障碍,进而诱发免疫抑制的原因。本文就类固醇激素受体介导类固醇激素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ES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是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明ESR基因是控制猪高产仔数的主效基因之一。Hewitt S C等研究发现,敲除ESR的小鼠不能排卵,促黄体生成素(LH)调节紊乱,子宫对雌激素不敏感,说明ESR在繁殖中有重要作用。由于ESR基因在动物繁殖中的综合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将ESR基因作为绵羊繁殖性能的一个候选基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类固醇/核受体辅激活因子1(SRC-1/NCOA-1)是p160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RC)家族中的一员,它能够与一些配体依赖式核受体相结合,从而提高这些受体的转录活性,在人的生殖生理、病理和动物繁殖性能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SRC-1基因的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以便于对该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422-2428
为探究母鼠妊娠期暴露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子代雌鼠生殖激素的影响及BPA与机体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灌服不同剂量的BPA制造孕鼠BPA暴露模型,然后计算子代小鼠断乳时的死亡率、卵巢与子宫系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_2)、孕酮(P_4)、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含量;qPCR法检测卵巢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孕酮受体(PgR)及雌激素受体α(EsR1)mRNA表达。结果显示,子代雌鼠的相关指标与母鼠妊娠期BPA暴露存在非单调性剂量-反应关系;卵巢系数、E_2含量与BPA剂量呈现"U"型关系;子宫系数,血清P_4、FSH、LH水平,卵巢ERβ含量,卵巢Dnmt1、 Dnmt3A、 Dnmt3B mRNA相对转录水平与BPA剂量呈现"波浪式"关系;卵巢PgR、EsR1 mRNA相对转录水平与BPA剂量呈现"倒U"型关系;且BPA暴露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BPA可能通过增强子代雌鼠DNA甲基化酶的转录活性使生殖激素分泌紊乱,造成子代生殖损伤。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1):6-11
旨在研究雌激素与前列腺素受体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调控作用。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表达。同时,加入雌激素(10~(-10)mol/L)和butaprost(PE受体激动剂,10~(-6)mol/L),雌激素(10~(-10)mol/L)和fluprostenol(PF受体激动剂,10-6mol/L),分别观察对输卵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激素与PGE_2受体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分泌调控具有协同作用;雌激素与PGF_(2α)受体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分泌调控具有间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是一类核受体,具有转录调节的作用。在人类,主要着重研究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在猪则侧重研究其与产仔数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NCOA1为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基因,是影响母猪多产性状的候选基因。NCOA1与结合在DNA上的雌激素受体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加强其转录活性。NCOA1蛋白在暴露其他难接近的染色质的过程中使组蛋自乙酞化并与其他乙酞基转移酶(P300/CBP)相互作用。因此,NCOA1蛋白增强了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反过来也刺激特定的雌激素反应基因的转录并调节随后的生理反应。国内外有学者己经对NCOA1基因与猪多产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它是繁殖性状的“开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及其受体调控卵母细胞成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很多女性受到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和出生缺陷等诸多生殖相关疾病的困扰,其主要原因为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雌激素不仅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的发情和性行为,也参与调控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雌激素受体作为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一种,在介导雌激素发挥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雌激素受体调控卵母细胞成熟的报道多集中于硬骨鱼类,特别是新型膜受体GPR30,而在哺乳动物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作者介绍了雌激素核受体ERα、ERβ与新型膜受体GPR30的结构与分布,简述了膜受体GPR30的不同类型配体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雌激素受体在调控卵母细胞发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雌激素的核受体与膜受体在卵母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潜在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鸡进行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脂肪肝综合征是产蛋期母鸡常见的一种亚临床生理性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综合征呈渐进性发展,特别是进入产蛋后期会严重影响母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雌激素水平与母鸡产蛋和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密切相关,雌激素的作用主要由雌激素受体(ER)介导.大量的数据表明,ERα和ERβ在哺乳动物的...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是重要的生殖激素之一,其作用的发挥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介导.因此,研究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对阐明鹅卵巢发育和产蛋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育期和产蛋期籽鹅卵巢组织中雌激素受体1(ESR1)和雌激素受体2(ESR2)表达的动态变化,为鹅卵巢组织中雌激素及其受体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两种PPARs调控剂对草鱼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知有三种亚型:PPARα、PPARβ和PPARγ。PPARs与各自特异性配体结合而激活后,与维甲酸类受体X(retinoid X receptor,RXR)或糖皮质激素受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