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高;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在间种苜蓿田中,前期高密度杂草的较大,而在生育后期则为低密度杂草的较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植物全氮含量的在清种玉米田的生育前期杂草密度为25和100株/m~2时值较高,间种苜蓿处理下杂草密度为50株/m~2的含量在玉米生育前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分析了三门峡地区玉米田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 :①该地区玉米杂草约 15 9种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 ,将其划分为 4种生态类型区 ,3种发生型和 3种高度型 ;②玉米田杂草优势种群有 5种 ,分别是玉米—马唐 牛筋草、玉米—牛筋草 马唐 阔叶草、玉米—播娘蒿 野油菜、玉米—婆婆纳 旋花、玉米—旋花 小蓟 ;③玉米田杂草发生与种植方式、管理水平、土壤肥力、施肥种类、土壤质地和气候因子等有密切关系 ;④玉米田杂草出土高峰在播种后15~ 35d(夏播 )和 5 0~ 6 0d(春播 ) ,高峰期出现早晚取决于土壤湿度和降水时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杂草自然生长区及无杂草危害区,形成不同的杂草群落,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的生长发育受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年份相同杂草的生长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杂草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生存竞争,在混合杂草自然生长群落中,绝大多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长状况均明显比单一杂草群落中的生长状况差,表现为混合杂草群落中杂草的单株鲜重明显低于单一群落中相同杂草的单株鲜重.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影响力由强到弱(作物产量损失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混合杂草自然生长群落>禾本科杂草自然生长群落>阅叶杂草自然生长群落.春玉米产量损失率与杂草的数量和生长量呈正相关.杂草的数量越多、生长量越大,春玉米的产量损失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宽的玉米行间杂草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精确识别和定位玉米行间杂草,满足基于机器视觉的变量施药系统喷施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行宽的多行玉米行间杂草识别算法.该算法以垂直拍摄的3叶期3行玉米田间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YIQ颜色空间中的Q分量灰度化田间彩色图像,以降低自然光源对图像的影响;通过建立实际田间玉米行宽与图像玉米行宽的映射关系,将3叶期玉米行的宽度映射到对应图像中,并确定基于识别率和运算速度的覆盖范围;以具有一定宽度的玉米行作为识别基准,减小未连通叶片区域的误识别率,提高对杂草识别的精度.从识别精度和速度2方面与基于作物行中心线识别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叶期3行玉米田间图像,杂草正确识别率可达89.2%,速度为197 ms.本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行间杂草识别的精度和速度,能够初步满足基于机器视觉的变量施药系统对大田玉米多行喷施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海县常年小麦—玉米轮作以及夏玉米播种期为高温、多雨季节,杂草发生较重,产量损失大的现状,总结了东海县夏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2013年和2014年通过不同时间除草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杂草以稗草、藜、苘麻为主,发生密度在100株·m~(-2)。出苗后21d之前除草玉米产量与无草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出苗后28d除草玉米产量和无草对照差异显著,可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根据试验结果,春玉米杂草防治关键期为玉米出苗后21~28d。为了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最好在玉米出苗后21d之前对杂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20%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油悬浮剂是新型玉米田除草混剂,本文对其杂草防治和玉米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3~5叶时喷雾,剂量为270~300g,hm^2,药后45d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达到82.7%~89.0%,对阔叶杂草防效为77.7%。84.3%,对杂草综合防效为80.4%~86.8%,与人工除草比较增产18.2%。  相似文献   

8.
杂草对夏玉米危害损失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对夏玉米危害损失率测定张凤海(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21121)夏玉米,由于其生长季节气温高、肥水条件好,杂草生长速度快,因而受杂草的危害较严重。为此,1995~1996年研究了不同密度杂草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忻州市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年播种362万亩,每年因其杂草危害减产10%左左右。为了解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笔者在近两年对我市玉米田杂草种类的分布,化学除草剂种类以及当地优势种的发生与防除进行了研究,获得主要杂草优势种8~10种;同时对除草剂种类也进行了市场调查,得知80年代单剂发展到现在的混合剂,2~3种混合,使杀草种类广泛,同时降低莠去津的用量,减少了环境的残留和地下水的污染。防除技术也由过去的播后苗前发展到苗后至成株期定向喷雾,有效地控制了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杂草危害,亩挽回了损失5%左右。  相似文献   

10.
1996~ 2 0 0 3年对河北省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免耕玉米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将土壤处理除草剂与茎叶处理除草剂混用在免耕玉米田除草的措施。根据作物生长、杂草叶龄及环境条件 ,将土壤处理除草剂如乙阿合剂和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克无踪或农达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桶混或分别施用 ,可以有效控制免耕玉米田杂草。施用 2 0 %克无踪水剂或 41 %农达水剂 2 2 5 0mL/hm2 混用 40 %乙阿合剂悬乳剂2 2 5 0mL/hm2 ,对免耕玉米田杂草鲜重防效在 95 %左右 ,比单用乙阿合剂 2 2 5 0mL/hm2 的防效提高 2 0多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杂草防除适期,在陇东旱塬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对露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呈逐渐改善、产量呈逐渐递增的态势。其中,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果穗长、穗粒数、果穗粗及产量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的幅度均以0~10 d的最大,10~20 d的次之;百粒重随玉米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较快的递增态势;果穗秃顶长随苗后无杂草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持续缓慢递减态势。可见,玉米全生育期不除草(玉米苗后0 d无草)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均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玉米减产幅度接近70%;玉米苗后20 d内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于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制在5.85%以内。生产上宜将陇东旱塬区露地玉米田杂草的防除适期掌握在玉米苗后20 d以内。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年对覆膜蒜田杂草萌发数量进行了调查,播后0~15天、15~30天、翌年3月上中旬,杂草萌发数量分别占总草量的57.29%、23.67%和19.04%。通过研究0、66.25、132.5、198.75、265株/m25个杂草密度水平对蒜头和蒜薹产量的影响,计算出产量损失率与杂草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Y=0.00005X2+0.0083X+0.16,得出杂草经济危害损失允许水平为0.62%,从而确定蒜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为:43.84株/m2。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作为我国3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杂草处理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农村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杂草种类以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为主,这些杂草不仅与玉米植株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而且容易诱发病害,因此必须要重点做好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工作,为玉米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田间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甲磺隆为磺酰脲类选择性除草剂 ,该类除草剂在辉县市主要用于防除小麦田一年生双子叶杂草 ,其使用范围只限于在水旱轮作区麦田施用 ,但由于该类除草剂除草效果较好 ,且商品价位较低 ,部分小麦、玉米轮作区麦田也有使用 ,因此对后茬玉米造成不同程度药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据辉县市植保植检站调查统计 ,1 999年全市玉米田共发生此类除草剂药害面积达 2 33.33hm2 ,造成粮食损失约 70 0 0 0 0kg ;2 0 0 0年全市药害面积达2 66.67hm2 ,造成粮食损失约 75 0 0 0 0kg ;2 0 0 1年全市药害面积 1 46.67hm2 ,造成粮食损失约340 0 0 0kg。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7,1998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云南2年5熟地区玉米地杂草有21科,61种。与10年前结果相比,杂草的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但杂草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杂草对玉米危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危害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其中马唐、旱稗、牛膝菊、胜红蓟、苦荞麦为主要优势种。防除玉米地杂草的除草剂以阿宝桶混剂(30%莠去津SC+25%宝成DF),50%都阿合剂SC,40%乙莠水SC,72%都尔EC,40%莠去津SC,25%宝成DF等较好。  相似文献   

16.
51~#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表明 ,15 % 5 1# 除草剂为水剂 ,在 90 0~ 12 0 0g/hm2 剂量下 ,对玉米田苗后稗草、蓼、藜、苍耳及苘麻等主要杂草均有明显防效 ,防治时期以玉米 3~ 4叶期为宜 ,对杂草则越早越好 ,综合防效好于玉农乐 ,且成本较低 ,对玉米安全 ,可代替玉农乐成为玉米田较为理想的苗后除草剂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棉花种植面积得到控制,青贮玉米、籽粒玉米、糯玉米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玉米草害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发展的一大问题。绿成公司种植玉米时间较长,对玉米杂草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玉米地杂草防治的一些实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 :草全克用作苗前除草时对玉米是安全的 ,对马唐、稗草、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鲤肠等杂草有封闭作用 ,对刺儿菜、苘麻、铁苋菜等杂草有一定的抑制生长作用 ;建议用量为 1875~ 3 0 0 0g/hm2 。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7,(5):36-39
利用3种不同的施药方式对玉米田杂草进行防除试验和对玉米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米苗后两次用药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苗后一次用药次之,播后苗前施药对杂草的防效最差,施药后35 d 3种施药方式对杂草鲜重的防效分别为99.1%、89.2%~89.7%和63.5%。3种施药方式均对玉米安全,无药害。苗后两次用药对玉米的株高、鲜重及产量均无影响,产量与人工除草相当,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郊区旱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春市郊区不同轮作方式旱田的土壤杂草种子库中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方式旱田土壤的杂草种子有5科8种,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内。玉米连作田和玉米一大豆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主要杂草种类有:小叶藜(Chenopodiun serotium L.)、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hispidula(Retz.)Hack.]、茼麻(Abutilon theophratsti Medic)等,其中小叶藜为优势种;而小麦连作田,主要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L.)、旱稗等,其中反枝苋为优势种,玉米连作田杂草种子较均匀分布在各土层,而玉米一大豆轮作田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小麦连作田的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