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2005-2016年海南省城乡居民生活实物消费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因生活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与区域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足迹与区域生态承载力存在结构性失衡,耕地资源不足。由于海产品消费量大,海水水域在消费足迹中占较大比例。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足迹及消费占用土地类型均与农村居民存在差异。2013-2016年,海南省农村不同收入居民的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占用的生态环境资源较收入水平相对公平。因此,应该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保障海水水质安全,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居民生活消费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态足迹法测度我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利用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和富裕对环境压力的具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技术环境效益.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构成不尽相同,且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人口数量是农村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二者近同比例变化,富裕程度增加也将加剧农村环境压力;在现有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省际农村技术环境效益差异很大,多个省市存在较大的通过技术改善环境效益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陕北资源型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根据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11年靖边县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构、生态容量结构和生态赤字结构。结果表明:靖边县人均生态足迹为5.8372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为1.6426 hm2,生态足迹是生态容量的3.5倍,生态赤字为4.1946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发展是资源耗竭型的,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靖边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b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食物消费占用了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种农用地资源,本文从包括耕地在内的全部农用地资源角度,动态分析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以便更全面合理地评估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农用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方法】首次对中国主要食物消费项目的用地类型和折算因子进行探讨,运用改进因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近30年来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压力进行了宏观估算和动态分析。【结果】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各类用地的总体占用从1980年的1.465标准亩增加到2006年的1.782标准亩,2000年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使直接耕地资源占用显著下降。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和食物足迹近30年来保持强相关性,人均肉类水产足迹的支出弹性为0.43。【结论】近3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总生态压力非稳定性增加,主要是食物消费模式的变化(耗粮型动物产品和水产消费增加)导致的农用地资源压力。通过固定单产和可变单产的人均食物足迹差异分析表明,中国耕地生产力的提高大大缓解了中国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食物消费占用了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种农用地资源,本文从包括耕地在内的全部农用地资源角度,动态分析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以便更全面合理地评估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农用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方法】首次对中国主要食物消费项目的用地类型和折算因子进行探讨,运用改进因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近30年来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压力进行了宏观估算和动态分析。【结果】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各类用地的总体占用从1980年的1.465标准亩增加到2006年的1.782标准亩,2000年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使直接耕地资源占用显著下降。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和食物足迹近30年来保持强相关性,人均肉类水产足迹的支出弹性为0.43。【结论】近3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总生态压力非稳定性增加,主要是食物消费模式的变化(耗粮型动物产品和水产消费增加)导致的农用地资源压力。通过固定单产和可变单产的人均食物足迹差异分析表明,中国耕地生产力的提高大大缓解了中国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6.
2005-2016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变化轨迹和LMDI效应显示,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和经济水平效应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中效果较大的是能源强度效应,这是导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效果较大的是能源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7.
高丽文  王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10-11213
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居民生态足迹的调查,旨在了解西宁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现状,并计算西宁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通过不同时期的生态足迹对比研究,重点探讨城市生活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与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从而建立可持续的居民生活消费方式,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利用恩格尔系数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目前正从小康阶段向相对富裕阶段过渡;1998—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食品在总消费支出中位居首位,但呈下降趋势;在对农村居民8类消费项目的消费倾向由高到低排序中,处于前4位的依次是食品、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结构的改善,从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人们对医疗保健、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衣着、居住等项目的需求增长速度大于对食品、文教娱乐、其他等项目的需求增长速度,说明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层次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提出能源消费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计算了2000—2013年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并分析了江苏省能源消费现状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呈现增长趋势,且经济越发达地区,其能源消费足迹也越大.能源消费足迹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的总量与构成,也分析了不同地区能源消费足迹的时空差异.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总量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并且能源消费足迹存在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氮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消费者,以食物氮的形式消费后大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泄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逐渐丰富,对其氮足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15年遵义市氮消费足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氮消费足迹中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在2.12~3.13 kg(N)/a间波动,平均值2.63 kg(N)/a;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在2.96~4.65 kg(N)/a间波动,平均值3.85 kg(N)/a。近16年,粮食、猪肉、家禽、蔬菜、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水果和牛羊肉对城镇居民食物氮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6.96%、28.90%、10.62%、6.69%、4.73%、4.46%、3.09%、2.31%和2.26%。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中粮食的贡献为65.81%、猪肉的贡献为24.21%、蔬菜的平均贡献为6.70%;水果、水产品、家禽和蛋及蛋制品的贡献在0.28%~1.32%间波动。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我国膳食结构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消费食物氮可能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