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杂交水稻的分布与推广,分析了1985~2006年间我国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更替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杂交水稻应用和推广较好的国家,其杂交水稻育种及种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已注册的水稻种子企业近200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地大小不同的种业公司如春笋般成立,使得该行业之间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经营推广能力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国内水稻种业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从事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杂交水稻从研究到大面积推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生产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喜人的形势下,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组织筹备的1986年长沙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将于1986年9月下旬在长沙召开。国际水稻所也将参加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学术报告将在新落成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大楼学术报告厅里进行。会议已向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发出了邀请,国内将有近百…  相似文献   

5.
20余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6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国外专家、学者一致肯定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杂交水稻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杂交水稻在国际上发展的概况,指出了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及技术输出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向国际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品种屉优418具有高产、米质好、抗逆性强、节水抗旱、适宜稀植、节支的特点。综合分析表明:杂交水稻新品种屉优418是个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应加速示范推广速度,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年底,共有427个两系杂交组合通过了省级或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品种有62个。2005年至2011年,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83个品种中,两系杂交水稻占17个。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的统计资料,1993年到2009年共有121个两系组合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者超过6 700 hm2,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97.4万hm2(3.15亿亩)。2002年两优培九的推广面积达到82.5万hm2,荣登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榜首。此后7年,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种植面积6次位居第一,1次位居第二。目前两系杂交水稻占全国杂交水稻总面积的2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新品种屉优418具有高产、米质好、抗逆性强、节水抗旱、适宜稀植、节支的特点。综合分析表明:杂交水稻新品种屉优418是个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应加速示范推广速度,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假如杂交水稻能够获得好的收成的话,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将拿钱来购买杂交水稻种子。一项国际水稻所理事会的政策报告表明该育种项目中选育出来的所有育种材料,优质种质和亲本将无偿地提供给国营和私营组织。国际水稻所的杂交水稻材料将提供给国家农业研究机构使用并与其国内私营组织分享。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育种专家S.S.Virmani说:“国际水稻所认为私人组织将在发展杂交水稻技术上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把杂交水稻种子尽快送到农民手中,国际水稻研究所认为需要制订一些规则以规范国际水稻所杂种材料的分发。”国际水稻所将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2.
祁阳县发展杂交水稻时间早、组合多、面积大、技术硬、效果好,但也存在着困难和不足,需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推广力度、综合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实现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的科学家宣布 ,将联合起来在一年内破译超级杂交稻的遗传密码 ,从而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 ,继续保持中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具体目标是 ,获得 90 %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 ,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基因 ,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中国超级杂交稻基因组计划启动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2月21日,由福建省尤溪县管前乡农技公司、管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厂、管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服务部联合主持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研讨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有16个省市共561人参加的民间专业学术研讨会 会上,有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研究员等12位知名人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还有制种专家进行了经验介绍。全国杂交水稻顾问组组长陈洪新同志,在会上就我国杂交水稻发展战略和加快杂交水稻制种革新,推广杂交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等问题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陈洪新同志在回顾总结我国发展杂交水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杂交水稻在9…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杂交水稻种植规模、地位及竞争格局,总结了杂交稻种子市场供求关系、行业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国际种子行业及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从事杂交水稻行业的科研及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继1986年长沙首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后,杂交水稻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第二届会议的宗旨是:(一)回顾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的进展;(二)商讨杂交 水稻各方面的国际协作;(三)建立一个协 调国际合作的体制。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 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一)已经取 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二)杂种优势的 遗传和生理生化基础;(三)育种程序(包 括三系、二系和一系法);(四)种子生产、 检疫和质量问题;(五)生物技术的应用; (六)病虫害防治;(七)经济效益;(八) 国际协作以及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国立、私立种子部门的作用。 此届会议将于…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动态     
农牧渔业部在合肥召开全 国杂交水稻会议 1987年10月 15日至19日。农牧渔业部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杂交水稻会议。我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较大的18个省(市)农业厅(局)、农科院及种子公司负责人、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部分杂交水稻专家共12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农牧渔业部顾问刘锡庚和副部长陈耀邦同志主持。 会议回顾了推广杂交稻十余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据这次会议统计,1987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6400多万亩.超过了全国稻田面积的三分之一,说明近两年杂交水稻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相似文献   

19.
和两优1号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百色兆农两系杂交水稻研发中心,以两系不育系和620S与恢复系丙4114杂交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4—2016年在浦城县作一季中稻示范推广种植,表现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在浦城县示范推广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