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盐城地区部分常见玉米病虫害如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玉米蚜的发生状况,重点介绍了常见玉米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品种间粗缩病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淑萍 《玉米科学》2001,9(1):094-095
近年来,临淄区玉米粗缩病有逐年加重态势,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障碍,1999年又在夏玉米上普遍大发生,造成产量损失约740万kg。本文对引进一批新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进行认真总结,综合评价和分析,筛选出了生育性状优良、高抗玉米粗缩病的品种农大108和3303。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与灰飞虱消长规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个播期种植感病品种掖单13,分别记载了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灰飞虱的落虫量,明确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传毒昆虫灰飞虱消长规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凡玉米出苗后与第一代灰飞虱成虫峰期相遇则粗缩病发病严重,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媒体灰飞虱世代交替,呈现规律性波浪式的起伏;玉米品种不同,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病株率品种间差异达显著;玉米粗缩病与产量的关系甚为密切,且成反比。即随着病株率的增大而单产随之减少,单产品种间亦达显著;中育5号,自选系×黄早4两品种抗粗缩病较差,H9601、临单13和晋单34三个品种抗粗缩病较好。  相似文献   

5.
田间调查发现,湖北省长阳县玉米粗缩病发生普遍,白背飞虱大量分布,未见灰飞虱存在。通过症状观察、病毒dsRNA基因组电泳图谱分析、RT-PCR、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对湖北长阳玉米粗缩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湖北长阳发生的玉米粗缩病是由新的水稻斐济病毒暂定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主要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可防不可治的病毒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盐城地区灰飞虱大发生,玉米粗缩病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制约着玉米产量的提高,控制玉米粗缩病危害是玉米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严重发生情况考察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玉米病毒病近年明显回升,1996年在北方部分地区暴发流行。通过赴山东省的实地考察,了解到病毒病对玉米生产的威胁比较大。山东省玉米的病毒病主要是玉米粗缩病,在不同地区、不同田间环境、不同种植方式和播种期,其发生特点和发病程度明显不同。初步分析,在玉米品种不抗病的情况下,目前的种植制度有利于灰飞虱发生和粗缩病毒(MRDV)完成侵染循环,这是玉米粗缩病在一个时期内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年度间发病程度的差异,则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目前病毒病监测和治理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艳  郑鈜爽 《玉米科学》2002,10(4):070-072
本文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就其发生通过病原、传毒介体、寄主植物以及环境因子组成的复杂的玉米粗缩病病害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失效分析.并依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病害循环、发生症状、传播途径,从品种因素、减少初侵染来源、合理耕作、适期播种、药剂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6~2019年对62个热带亚热带类型区和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的各省审定拟引种广西的玉米品种进行6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鉴定,明确拟引种广西的玉米品种对广西玉米产区主要病害的抗病水平。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纹枯病、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和茎腐病的抗性,表现中抗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7.9%、30.6%、66.1%、50.0%、68.9%和69.4%。不同年份间引种品种抗病性呈现一定的相似性,个别年份特殊除外,表现感和高感纹枯病及南方锈病的品种比例均高于其他4种病害,都在60.0%以上;不同省份审定的引种品种抗病性亦显示一定的相似性,表现感和高感纹枯病及南方锈病的品种比例高于其他4种病害。鉴定结果表明,在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各省审定品种中选择品种引种广西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或谨慎引种高感纹枯病和南方锈病的品种,以规避或减少因病害危害造成损失,保障引种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播期避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否,与玉米获毒叶龄期关系密切。目前种植的杂交玉米,播期弹性较大。据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使感病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盛期最大限度的避开,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近年在北方玉米产区发生十分严重,本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有一定规律性,并且与播期和品种间关系密切.用化学药剂防治和增施磷肥对此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1996~1997年试验6个播期,发现在5月5、15日播种的发病重.1998~2000年试验4个品种发现差异很明显.喷药和施肥防病措施对抗病和耐病类型作用不大,而对感病类型有明显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芳贤 《玉米科学》2000,8(4):075-078
本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初侵染源、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和危害损失等情况。明确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播种时期、品种抗病性差、自然界天敌减少等诸多因素有关。并提出了调整播期和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就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分布、病症特征、病原、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和特点、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等方面回顾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起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virus(RBSDV)和Mal de Río Cuarto virus(MRCV),在我国流行的是RBSDV,主要依靠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间作套种尤其是麦/玉米种植模式与玉米粗缩病暴发流行密切相关,主要是为病毒和传毒介体提供了栖息繁衍环境和循环寄主。目前玉米粗缩病抗性种质资源缺乏,应用的防治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协调高效的种植模式(间套种)与防病需求之间的关系,研发简便、实用、高效的防病治病措施,抗玉米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创新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盐城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盐城地区8个县(市)的调查研究发现,玉米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与当地灰飞虱发生数量、玉米播期、品种和播种方式、种植结构、耕作习惯及当年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灰飞虱的数量和玉米的播期是决定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其它方面都通过影响这两个因子而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玉米感病品种的连片种植及播期的不规范等有利于灰飞虱传毒危害是导致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主要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水稻植保科研人员对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和绥化等6个分局有代表性农场进行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和褐变穗等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稻瘟病和褐变穗病情指数较低,没有发现大面积严重发生稻瘟病的地块;纹枯病发生已比较普遍,各农场纹枯病发生程度有一定差异;少数农场鞘腐病发生严重,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病毒病的种类和病毒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红  陈丹 《玉米科学》2010,18(6):126-131
世界上已报道的玉米病毒病有40余种,我国发生并已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鼠耳病。概述了我国发生的5种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概况、分布、危害以及病毒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株节间缩短,异常矮小,多不能抽穗结实,单株产量损失可达70%-100%,轻者减产20%-30%,严重者达70%80%,晚春播种、麦田套种、油菜及大蒜茬等玉米甚至绝产,给我国许多玉米产区带来严重影响。2008年山东省发生面积73.3万hm^2,改种5.9l万hm^2,绝产1.67万hm^2,玉米粗缩病成为该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1年威海地区春播玉米发病更是严重,大面积毁种或绝产。玉米粗缩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病后尚无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品种抗病性利用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 5个玉米品种在 3年 5地种植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的研究表明 :玉米感染粗缩病与品种、种植年份、种植地区、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其影响作用是品种大于种植年份 ,大于种植地区 ,品种×种植年份 ,品种×种植地区互作效应显著。气候因素综合影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从出苗至大喇叭口期 ,特别是五叶期以前 ,干旱少雨 ,多日照、气温高是发病的潜在条件 ;不同播期显著影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