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地区影响玉米早衰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小区试验和田间调查,对与玉米早衰相关的栽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是造成辽宁玉米早衰的主要因子。试验的10个品种,早播比适时晚播的茎腐病发病率平均高出3.91倍,最高达23.3倍;长期施用农家肥、前期生长旺盛的地块有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发病率呈数倍或数十倍增加;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辽宁北部最重,丹东和沈阳地区较轻;氮肥的分次施用与一次性施肥之间,施肥量(化肥)高、低处理之间未显示明显差异; 种植密度与发病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红蜘蛛的严重危害可造成玉米早衰。  相似文献   

2.
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条件及化学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品种资源,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与品种资源、播期、种植密度的关系,分析棘孢木霉菌颗粒剂(TCF)和XDS种衣剂(40%毒死蜱乳油、20%辛硫磷和10%井岗霉素混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中有6个抗病自交系,延迟播种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严重,播种密度对病害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人工接种条件下,TCF颗粒剂穴施、XDS种衣剂拌种2个处理表现为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降低,TCF颗粒剂穴施处理的防效最高,为48.69%。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5.25万、6.00万、6.75万和7.50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38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播期推迟使这种升高和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产量在密度间的变化根据玉米品种不同而异,整体均表现为晚播处理产量较低,中播处理较高。随着播期提前,玉米生育期也相应延长,生育期延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至拔节期。先玉335在早播和中播条件下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晚播条件下适宜低密度种植;强盛388在3个播期下均适宜低密度种植。本地区旱地玉米最佳播期在4月27日左右,适宜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4.
选用8个玉米种衣剂和硫酸锌、氯化钾等两种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选用适宜的玉米种衣剂品种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可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茎腐病发病率最高可降低52.83%;合理增施锌、钾等适宜微肥可有效改善玉米植株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高可降低56.06%;种衣剂与微肥协同处理对玉米茎腐病的抑制作用总体呈现出效果叠加作用,发病率可减轻63.57%。推荐应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50 g/L种菌唑悬浮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等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抑制效果较理想的种衣剂品种。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玉米穗粒腐病侵染规律及发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广泉 《玉米科学》2006,14(1):158-160
根据田间调查和病原菌鉴定,明确了河西走廊玉米穗粒病是由8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其中Fusariummoniliforme和F.graminearum共同组成了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菌种。探明了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环境条件、种植密度、施肥量及虫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蛋白大豆品种牡豆15的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设播期、密度及施肥量3个因素,研究这3个因子对牡豆15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因素条件下,牡豆15产量变化范围为1 958.97~2 851.28 kg·hm-2,最大变化幅度为45.55%;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42.19%~45.06%,最大变化幅度为6.80%;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气孔导度均有影响,其中播期和施肥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且低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产量栽培方案为4月30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为35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栽培方案为5月7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400 kg·hm-2。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付晋峰  王璞 《玉米科学》2016,24(3):117-122,130
通过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处理造成的温光生态条件和群体结构差异对玉米不同部位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中部子粒灌浆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后期,密度影响较大;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顶部子粒灌浆速率主要是阶段性影响。播期对玉米中部子粒含水率影响较大,种植密度对玉米中部子粒含水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5年对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为主要病原,其次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腐霉菌Pythium spp等。玉米茎腐病是多病原引起的病害,注射接种混合菌液在同一品种上,调查剖茎和植株发病情况,结果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无相关性;同一品种,接种和不接种植株发病率基本一致。实践证明:连续种植玉米地块作病圃的自然发病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比较接近实际,较能客观反映品种自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品种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对不同品种品质影响较大,增加密度有助于青贮玉米品质的提高。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茎粗、收获期、绿叶数差异不大,品种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缺钾条件下钾素、氯素以及氯化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钾素和氯素在氯化钾防治玉米茎腐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强抗、感病品种抗茎腐病的能力,且对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施氯对抗、感病品种茎腐病防治效果均不明显。施钾明显增加了吉单180(抗病品种)、吉单327(感病品种)根、茎、叶部的钾素含量,在缺钾条件下,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具有更强的吸钾能力。分析发现,蜡熟期的根部钾素含量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相关最密切,相关系数r=-0.9218。土壤养分是决定氯化钾中钾素还是氯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设施蔬菜—鲜食玉米轮作模式下鲜食玉米的适宜播期、种植方式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2个播期(05-30、06-20),2种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研究分析播期和种植方式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鲜食玉米相关性状的首要因素,播期显著影响鲜食玉米生育期、穗行数、行粒数、去苞叶单穗质量、去苞叶产量和产值,而种植方式则对各项测定指标无显著影响。在西昌市设施蔬菜—鲜食玉米轮作模式下,选择鲜甜糯88和华鲜玉890,在6月20日左右播种,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商品性、食味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收获期对83个机收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和植株抗倒性调查,筛选出对茎腐病表现中等抗病以上的品种49个,倒伏率≤5%的品种16个,≤8%的品种29个.综合各品种对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和倒伏倒折状况,筛选出25个适宜辽宁中部和北部玉米产区的机收品种.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王霞  王振华  金益  张林  鄂文弟 《玉米科学》2005,13(2):094-096
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东青001、东青1号、东青01和阳光1号;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材料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7.143万株/hm2,但品系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影响不大,株高的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茎粗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白城地区苦荞生产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种植密度(4个处理)和施肥量(5个处理)2个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苦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在不同施肥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株粒数、单株产量和千粒质量在各种植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增大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 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6.
江苏盐城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盐城地区8个县(市)的调查研究发现,玉米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与当地灰飞虱发生数量、玉米播期、品种和播种方式、种植结构、耕作习惯及当年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灰飞虱的数量和玉米的播期是决定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其它方面都通过影响这两个因子而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玉米感病品种的连片种植及播期的不规范等有利于灰飞虱传毒危害是导致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个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农科728产量6 723.0~7 972.5 kg/hm~2,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3个播期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子粒机收主要质量指标(子粒含水率、杂质率)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不同密度条件下,以75 000株/hm~2密度处理子粒产量最高,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京农科728在5个播期处理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随播期推迟呈缩短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其生育期呈延长趋势。株高和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及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倒伏率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播期和密度与玉米子粒机收性状密切相关,京农科728在北京夏播以6月10~20日为最佳播期,75 000株/hm~2为最佳密度,可实现子粒直接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条件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鉴定品种资源对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研究生育期、播期和种植密度等与病害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化学药剂。结果表明,供试56个自交系在苗期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抗性分为5个类型,2个自交系表现为免疫,8个自交系表现为高抗,19个自交系表现为抗病,18种自交系表现为中抗,9个自交系表现为感病。成熟期抗性分为4个类型,6个自交系为高抗,25个表现为抗病,23个自交系表现为中抗,2个自交系为感病。抽雄期是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最重;播期对该病害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种植密度增加会加重该病害的发生,差异不显著。供试6种药剂均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扬彩防效最高,甲基托布津次之。  相似文献   

19.
粗缩病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山东省4个不同生态区域调查了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并研究了粗缩病对玉米植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采用直播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粗缩病的发病率,4个生态区发病率平均降低84.1%。不同感病程度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显著减少,中等和严重感病玉米单株子粒产量分别降低了66.8%和100%。玉米植株感病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影响更显著,科多4号、郑单958、超试1号和郑单21严重感病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正常植株分别降低了13.4%、58.4%、62.5%、27.8%和17.4%、72.2%、77.4%、41.4%;株高、叶面积显著降低,茎粗减小,比叶重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4月5日、4月18日和5月2日3个播种时间,以及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分析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早播(4月5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晚播(5月2日)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小麦群体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播期和密度互作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应适当早播,最佳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分别为4月5日和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