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的带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东方一号”种质为材料,对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的带型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木薯体细胞染色体银染显带不存在核仁组织区域(NOR)的特异性,木薯体细胞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36条)均能显示银染带,每条染色体上有2-5条银染带:根据银染带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区分为端粒带、次缢痕带、着丝粒带、居间带4种类型。因此,可将银染带作为木薯染色体的识别标记。对木薯中NOR区的数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摸索和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红麻的AFLP—银染实验体系,获得了清晰的红麻种质资源AFLP指纹图谱。通常不同品种的红麻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上差异很小,但AFLP—银染技术检测到不同来源和不同品种的在红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一技术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3.
SSR标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快速银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5,(3):136-140
针对传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存在染色时间长、步骤繁琐,难以大批量试验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改良的银染检测方法与文献报道的4种银染检测方法的染色效果、时间及试剂成本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良方法省略前期的漂洗与固定步骤,只进行银染、漂洗、显影和终止4个步骤,整个银染过程耗时12 min,较其他方法耗时少,目标片段较清晰,试剂用量少,过程较为简单,可批量操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茶树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C带、G带、银染与小孢子减数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及其关键步骤,其中包括作者创新的高温G带诱导系列法和小孢子染色体改良涂片法。所有这些技术的特点是制片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技术不复杂。此外,还介绍了观察染色体数目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研究了杂交玉米洛玉23与亲本间蛋白水解酶在pH 4.5、7.0、8.5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①杂交F1代和双亲在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酶活上差异显著,比双亲多检测到15、16、18、19、26、31、54、73、113 kD 9条新酶带。②45 kD酶带在玉米的叶片和叶鞘中均检测到,40 kD酶带仅在叶片中检测到,可能是跟叶片的发育调控和叶片中众多功能的调控有关。40 kD和45 kD酶带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均检测到,以pH 8.5时表达最强。③杂交F1代叶片中的蛋白水解酶在不同pH下酶带表达存在差异,pH 7.0比pH 4.5多检测到16、18、19、31、73 kD 5条新酶带;pH 8.5比pH 7.0多检测到15、54、218 kD 3条酶带,pH 8.5新出现的3条酶带很可能是位于叶绿体或细胞质内的碱性蛋白水解酶,可能参与Rubisco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在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的蛋白水解酶变化.采用复性电泳对新乡9号和筛选出的高蛋白变异株系05—10-1和低蛋白变异株系05—6-1,做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蛋白水解酶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变异株系05-6—1在返青期酸性条件下少检测到一条29kD酶带;在起身期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少检测到一条49kD酶带:在拔节期碱性条件下多检测到一条154kD新酶带.而少检测到158kD的酶带:而变异株系05~10—1在这3个生理时期和对照的蛋白水解酶酶谱带型基本一致.主要在某些酶带的酶活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川农16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利用基因资源,应用RAPD、STS和SSR等3种分子标记对小麦新品种川农16及其亲本和对照品种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3种标记均能揭示川农16与对照品种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川农16与双亲在相同位点的同源性也有差异,电泳带型表现出同父、同母、综合和不同于亲本的新带型等多种类型。其中,RAPD分析中共有22个引物(32.8%)和68条(42.8%)带纹、STS分析中有6个引物(50%)和21个引物一酶组合(17.5%)、而SSR分析中有11个位点(32.4%)能揭示材料间的差异。与RAPD和STS标记相比,SSR标记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更适合于绘制小麦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8.
小麦1BL/1RS易位系1RS分子标记位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测小麦1BL/1RS易位系1RS位点的稳定性,利用1RS上11个标记位点的PCR特异引物对21个小麦1BL/1RS易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21个1BL/1RS易位系中,66.7%的品种1RS的11个标记位点较为稳定,扩增出标记位点特异性带,但有33.3%的品种部分标记位点出现特异性带的丢失或添加,具有不同程度的位点变异,位点变异率最高达45.5%。对于1RS上的11种PCR特异引物,引物NOR-R1和APR1.3可稳定扩增出黑麦特异带,是在小麦遗传背景中鉴别黑麦1RS较为可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我国栽培大豆82个代表品种和野生大豆部分群体的脲酶等位酶。本实验室条件下脲酶快带Rf=0.54-0.59,慢带Rf=0.36-0.43,与文献报道一致。所分析82个品种快慢脲酶变异体约各半,各等位的分布与该品种的产地无上关性。在已分析的野生大豆群体中,也发现脲酶存在快带和慢带两种变异。所以大豆脲酶基因的突变可能发生在野生大豆的天然群体里。  相似文献   

10.
以高梁2381、矮四、7050B、TX622B为试材,通过实验对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的电泳时间、胶的浓度、不同来源Na2CO3银染温度和显色温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各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高粱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电泳时间1h32min~1h45min;胶的浓度为29:1;进口的Na2CO3;银染温度27-29.0℃;显色温度32℃左右。  相似文献   

11.
倪治华 《中国稻米》1997,(4):21-22,36
在红壤性低肥力水稻土上,威优35秧苗平均带蘖数与产量之间存在r=0.452的显著正相关,其回归关系为y=2500x/4x+2.5,F=10.1。适宜和可能实现的秧苗平均带蘖数以2.5-3个为佳。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施用锌肥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盐溶蛋白电泳方法具有样品提取时间和电泳时间短、电泳谱带清晰、分辨率高、品种间谱带差异大、组合间互补带明显等优点.因而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盐溶蛋白电泳技术检测玉米种子纯度的原理、操作要点、谱带分析及在电泳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旨在为从事种子鉴定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分带技术是一种能显示染色体结构分化的实验技术,又称“染色体解剖学”技术.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远比动物杂色体分带落后,但至今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起步比其他植物更慢,到七十年代才开始.一、大麦染色体分带类型大麦染色体分带就类型而言,包括冷诱导带、荧光分带和Giemsa分带,Giemsa分带中又包括C带、N带和G带.大麦染色体冷诱导带是1973年Mckenzeis等将大麦很尖在低温(3℃左右)处理48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压片得到的。一般认为导致产生冷诱导带的原因是DNA在低温下…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获得的小麦高蛋白、低蛋白和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变异株系幼苗的根系、叶鞘和叶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根中检测到的蛋白水解酶带型差异较大、酶活性强;高蛋白变异株系中检测到28、45、55和100 kD四条新带;在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检测到113 kD一条新带;在叶鞘中,所有的变异株系都没有检测到100 kD的酶带.(2)过氧化物酶在根中检测的酶带数较多、酶活性强;在低蛋白变异株系的叶片中检到31 kD一条新带;在叶鞘中,对照和变异株系间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3)小麦幼苗期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从叶片到根系酶带增多、活性增强.由此推测,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后某些片段可能插入受体基因组,导致基因突变或受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作者在1991年用PAOE技术检测甘肃省大豆(G.max)时发现的SBTi—A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结果之一。对单株上收获的212粒F2种子的电泳检测结果进行了卡方测验,符合孟德尔1:2:1基因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16.
种业知识产权是近年来农业种子安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种业知识产权质押.有利于更加规范地强调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还可能有效解决中小型种子经营企业、科研单位资金筹措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拟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针对种业知识产权质押客体、渠道、评估、环节、风险、保障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拟定出符合种业市场经济法制发展要求的防范、解决机制,以期为我国顺利打造现代种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7.
对乌兰察布地区胡麻/大豆、胡麻/玉米、胡麻/马铃薯、胡麻/甜菜及胡麻/燕麦5种不同胡麻带田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胡麻带田种植模式中,胡麻/马铃薯带田中两种作物株高高低搭配合理,共生期短,减小了光热水肥的竞争,胡麻和马铃薯667m^2产量分别达到相应单作的69.1%和64.4%,土地当量值达1.33,胡麻/马铃薯的667m^2总产值比单作胡麻高649.8元,是当地理想的胡麻带田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用1.0和2.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2d后,再用稻白叶枯细菌(Xanthomonns oryzae pw.oryzae)挑战接种,14d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1%和48.0%,说明硝酸镍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及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硝酸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POD同工酶带和4条PPO同工酶带增强,提示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效应可能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91年,用PAGE技术检测了甘肃省243份大豆(G.max)品种种子蛋白中SBTi位点的等位基因型。检测结果:Ti~a型品种22份,占品种总数的90.9%,Ti~b21份,占8.6%,未发现Ti~c及ti型。发现一份材料的电泳图谱在与标样上Ti~a、Ti~b、Ti~c对应位置上没有谱带,而在Ti~b位置紧上方,有一条新谱带(Rf=0.79,Ti~b=0.82)。经加胰蛋白酶等措施多次验证,初步认为这很可能是在Ti位点上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控制下形成的蛋白谱带。  相似文献   

20.
浙江部分茶树良种的RAPD分子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海军  赵东  刘祖生 《茶叶》2002,28(3):119-12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目前浙江省推广的浙农121,迎霜,福鼎大白茶,浙农139等10个优良品种进行分析,共扩增到97条RAPD谱带636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RAPD谱带和位点约8.1条53个位咪,平均每个品种为9.7条63.6个,其中呈现出多态性的谱带72条,多态性占总带数的74.2%,供试品种经扩增产生5条-12条不等的谱带,说明引物的不同,RAPD标记谱带也随着产生差异,引物S16能在各品种扩增后产生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这些茶树品种,1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3358-0.5774之间,平均为0.4732,其中浙农139和浙农113之间亲缘关系密切,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这10个茶树品种可分成A、B、C三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