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开发中心(简称玉米中心)组建于1998年,是天津市唯一的专业玉米育种研究机构。本中心现有研究人员7人,辅助工人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实习员2人。在上述人员中有2人为博士(其中1人为博士后)。 该中心现有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近2000份,其中包括塘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Reid Yellow Dant四大系统及其它一些育种材料。该中心育种研究设施齐全,具有标准的作业室、种子风干室、种子风干罩棚、种质资源室、种子质量检测室及标准育种试验地近百亩,目前承担国家特用玉米育种攻关项目1项,天津市玉米育种攻关项目3项,市推广项目1项,天津农科院新增长点工程项目1项。该中心和国内外玉米育种界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和交往,并同他们建立了较稳定的业务联系。该中心近年来在玉米育种上的显著业绩,特别是在特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工作(鲜食果蔬玉米,饲料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受到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及罗马尼亚谷物及工业作物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Cereals and Industrial Crops of Romania)的关注,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该中心津玉34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2000年3月)后,先后又选育出津玉46、津玉21、津玉60、9856、津鲜糯1号、津鲜糯2号、津鲜7号、津鲜8号等一批春夏玉米或特用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已经在天津、河北、山西、四川、青海、辽宁、吉林等省(市)推广或种植。目前,该中心在抓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重点搞好特用玉米育种(饲料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和工厂化专用品种育种,其育种方向已经调整为特用化和专用化。 该中心在搞好玉米专用化、特用化育种的同时,正在开展无公害鲜玉米加工贮藏研究,目前已有一批产品通过实验室中试,2001年后半年几个高品位的无公害鲜玉米加工保鲜产品将面市,以接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王鹏文博士、副主任张烈博士后,热诚期盼国内外玉米界朋友来津作客、合作研究和检查指导工作。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地址:天津市外环西线38公里处(子牙河桥南),邮编:300112;联系电话:022-27326076,27323193转8540或8564;传真:022-27719866。  相似文献   

2.
特用型玉米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琳  陈效杰 《作物研究》1994,8(3):44-46
特用型玉米的发展前景林琳,卢林纲,陈效杰,周龙发,李漫汇(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154000)特用型玉米是具有很大经济开发潜力的粮食作物。发展特用型玉米生产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缓解普通玉米脱水...  相似文献   

3.
特用玉米种子沙引发处理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3种特用玉米为材料,测定沙引发处理后种子萌发指标、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能显著提高糯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活力,对3种特用玉米的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沙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类型特用玉米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沙引发效果受基因型影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沙引发能够提高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糯甜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省是我国鲜食及加工型糯、甜玉米的优势产区,其大部分地区可以春、秋两季播种。另外,糯、甜玉米作为鲜食及加工特用型玉米品种,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又具有自身优良特性;糯、甜玉米含有较高的支链淀粉及多种类型糖分,是两种有益人体健康且营养丰富的食品;糯、甜玉米作饲料,特别是糯玉米子粒作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糯玉米和甜玉米是江西省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可极大地促进江西省农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申丽霞  王璞  王启现  张软斌 《玉米科学》2004,12(Z2):132-135
简要介绍了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笋玉米的特点及利用情况,对我国特用玉米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玉米育种新技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刘治先 《玉米科学》1995,3(4):012-015
研究表明,Stock6单倍体技术、EMS诱变技术等是玉米育种的实用技术,业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的重要工具。Ga配子体基因对保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纯度,确保其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地促进甜玉米、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特用型玉米的研究进展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近年来我国特用型玉米的研究状况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扼地阐述了目前我国各类特用型玉米的育种进展,育种成要,综合利用及发展前景,为特用型玉米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对玉米育种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玉米育种研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调整育种方向,怎样改变传统的育种模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普通玉米育种研究要进行改革的调整。一要丰富和创新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材料,从面越过玉米育种所处的平台期,选育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育种水平。三是开展品质育种,注意选育高淀粉、高油、高赖氨酸的玉米新品种。其次是在继续搞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积极开展特种玉米的研究与利用,选育甜玉米、糯玉米、青饲玉米和爆裂玉米新品种 ,从而增强玉米育种的竞争力。最后是育种的改革,玉米育种与种业机构要走强强联合的道路,组建育种、制种、加工、销售和开发创收一体化的集团军,从而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增强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使玉米育种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   总被引:62,自引:10,他引:62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6,4(4):006-011
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这些玉米都是近代科技的产物,来自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故也叫“增值”玉米,增加的价值通过加工或饲料试验从终端产品体现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些玉米的性质、特征和用途,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分析了我国特用玉米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汪黎明 《玉米科学》2004,12(4):101-101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200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体现服务“三农”行为,充分展示我国各育种单位的最新鲜食(甜、糯)玉米育种成果,中国作物学会甜玉米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6月7-9日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了“全国鲜食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暨产业化开发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甜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作为一种特用玉米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本文综述了甜玉米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特性和品种选育情况,指出我国甜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种质基础狭隘,基础研究不足;优质多抗广适品种缺乏,品种类型单一;缺少具有竞争力的甜玉米种子品牌。提出甜玉米产业的发展要点及相应对策:⑴引进耐寒、耐热、多抗、优质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及基础材料的创建工作,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深入研究甜度、果皮厚度等品质密切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生理生化调控机理,探讨品质相关代谢物在代谢网络之间的关系。⑵以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风味独特的甜玉米品种为目标,创建来源广泛的优质基础选系群体,集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单倍体、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快育种选择速度,建立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与产量和农艺性状协调的甜玉米育种技术体系。⑶以国内甜玉米育种优势单位为基础,结合成果转化政策引导科企合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品牌体系的建立,加强优势产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即甜质型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变种,又称为蔬菜玉米、水果玉米、罐头玉米,子粒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左右。甜玉米新品种万甜1826是由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而成,母本SW44来源于D2331,父本SW45来源于(418xSW29)xSW29。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玉米综合利用新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用途日趋广泛。这样,满足各项需要的品质育种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除高蛋白、高赖氨酸及甜玉米等育种会更加深入地开展外,高油玉米育种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将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样,玉米  相似文献   

14.
广东特用玉米推广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特用玉米发展速度较快,在广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存在三方面的问题:育种滞后,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水平不高。提出以下对策:适应市场需求,加强育种工作;理性发展,合理布局;加快产业化,促进发展;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强化市场管理,正确引导消费;农牧结合,提高综合效益;走联合开发之路;进一步强化农业推广。  相似文献   

15.
当前贵州省玉米育种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敏娜  郑常祥  潘家文 《玉米科学》2005,13(Z1):034-036
从目前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贵州玉米育种的现状和成绩。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仍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和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加强群体改良,创建新的杂交模式,以及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另外对特用玉米的选育和引种试验应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不经愈伤组织直接获得从外植体分化试管苗小植株的结果,以及可以产生性状一致的无性系微型繁殖技术在甜玉米上应用的可能性,讨论了将无性选种引入甜玉米育种程序以及玉米单粒选种和试管筛选相结合的新技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科学》2019,(4):F0002-F00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生物育种及配套技术创新团队2015年入选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团队首席专家王延波研究员。团队成员60人,博士10人、硕士23人;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18人。团队专注于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优质专用、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套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特用玉米育种专家——王玉兰  相似文献   

19.
特用玉米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主要以糯玉米、甜玉米为例阐述了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玉米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高产、高效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科学》2004,12(3):F002-F002
王玉兰(Wang Yulan)教授,1937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汉族。1956-1960年就读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任教,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东北特用玉米研究会理事长、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吉林省特用玉米首席专家、全国特用玉米东华北区区域试验主持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3年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