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茶叶已成为漳州市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在我市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市茶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2.48万亩,产量3.68万吨,产值15.7亿元,茶叶产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目前我市拥有省级茶产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8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家。发展茶叶现代化生产基地31个,60个茶叶专业村,9个茶叶专业镇,  相似文献   

2.
发挥资源,区位,系统优势,增加科技,资金物资综合投入,从引进,开发和推广优质水果,畜禽,食用菌及蔬菜,花卉,经济林,稀珍水产等农林牧渔优良品种生产,加工,贮藏保鲜等先进技术,有利于推进我市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朝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真正做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群,产业链,多次开发,多次增值,走出一条粮仑增产,农业增收,农村繁荣,市场化程度高,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覆膜花生为优势布局的小麦、冬菜、春花生、秋菜每年四作四收立体种植模式,经连续4年的试验示范,每公顷生产小麦、花生双5.25t,每公顷产值3.49万元。该组合投入产出比为1:13.6,关联度R=0.758,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高度统一,与现代高效农业目标相一致。它是以粮油生产为基础的农业资源、种植结构、科学技术的有效配置,是生物系统(高产良种)、生态系统(自然环境)、调控系统(技术措施)和市场系统相统一的农业工程。其内涵:1.充分挖掘了小麦、花生、冬秋蔬菜高产良种的增产潜力;2.使各物种生理需求与自然环境、气象因素协调统一,充分利用了光、热、气、土等自然资源,使土地复种指数高达2.9,作物有效积温比单一种植提高2.5倍,而且两季蔬菜的收获期均选择在蔬菜市场的淡季,从而调节了市场,增加了经济收入;3.把目前的新技术、新成果集为一体,使一膜多效,一肥多用,一水两用,为丘陵山区发展高效农业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市推行的棉菜多熟制,是利用冬春棉花的预留棉行和春夏棉花的大行套种蔬菜,构成棉田立体农业,从而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棉菜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从1983年  相似文献   

5.
我市冬季农业开发以来,基本解决了“增产不增收,高产量低效益”的农业困境。97年冬种画率达到75.8%,每1hm^2产值达2.044万元;但在良种引进、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上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抗 好冬季农业开发应该重点从宏观调控、信息提供和农技推广着手。  相似文献   

6.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掌上交流软件,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借助微信平台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力大的优势,能有效发挥漳州农业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主要介绍"漳州农业气象"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功能及其技术路线,结合我市农业气象服务特点,探索"漳州农业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以及沿海省、市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福建省积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了总结经验 ,我们对龙岩、漳州两市的农业和农村情况作了初步调查。1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概况1 1 两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工作 ,抢抓机遇 ,积极行动 ,大胆实践。2 0 0 0年龙岩市围绕烤烟、畜禽、水果、林竹、蔬菜、食用菌、花卉等 7个主导产业 ,大力引进水果、蔬菜等作物优良品种 ,进行试验试种和示范 ;发展瘦肉型猪和北方种奶牛 ,加强河田鸡、连城白鹜鸭、竹晾席等名特优品牌产品开发 ;创建…  相似文献   

8.
当前漳平市发展茶叶生产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升 《福建茶叶》2009,31(3):27-27
近年来,我市茶叶生产迅猛发展。据农业部门统计,2008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066.7hm^2,种植面积达66.7hm^2以上的乡(镇)有9个,产量3519t,产值8800多万元。形成了漳平水仙茶饼、永福高山茶、官田铁观音三大名茶结构。我市已跃居全省乌龙茶主要产区,茶叶生产成为我市农村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俊杰 《福建茶叶》2009,31(3):28-29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部,依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茶叶种植的适宜区。茶叶作为我市三大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2008年,我市茶叶产量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30.4%,占全省产量的35.7%.是我国乌龙茶的主产区。近年来,我市从政策、人力、资金上大力支持发展现代茶产业,鼓励和扶持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农业“三品”认证,以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柯月华 《福建热作科技》1995,20(2):33-33,37
强敌“311”防治蔬菜小菜蛾试验初探柯月华(芗城区农牧渔业局,漳州363000)小菜蛾(Plutcllaxylostella(L)),俗称吊丝虫,是蔬菜虫害中较为严重和难以防治的害虫.在我市周年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等蔬菜.由于长期使用化...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沧州市秋季以种植直筒型大白菜品种为主.2008年秋季许多地块出现了结球畸形现象.受害面积之大、范围之广、损失之严重在我市大白菜种植史上尚属首次。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田间实地调查.查阅当时的气象资料并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基本明确了造成直筒型大白菜结球畸形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越来越深入地步入市场经济,品牌已成为农业经济运行链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品牌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市、县、区有关部门座谈以及对盘山、大洼两县部分乡镇实地调查和走访乡村干部、农户,使我们对全市品牌农业的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感到全面启动品牌战略,对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都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回顾三明茶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变革三明茶业虽然起步晚些,但如今茶园面积已达1.3万公顷,1995年总产9564吨,茶叶产值8685.30万元,分别较1979年增长近一倍、12.29倍和35.35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茶叶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的成效:1.改革单一茶类为多茶类,适应多元消费需要。我国地域辽阔,饮茶习惯与方法不尽相同,消费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过去,我市为绿茶区,主要生产烘青为窨制花茶提供原料。产品单调,茶类单一,难于适应市场放开后对商品多样化的要求。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差。七、八十年代扩大茶园时,除大量推广绿…  相似文献   

14.
本溪地处 4 1°N的辽宁东部山区 ,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马铃薯在我市年播种面积为 0 3万hm2 ,占蔬菜总面积的 1/ 4 ,年产量达 0 7亿kg ,实现产值近l亿元。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我市积极探讨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结构 ,示范并推广马铃薯同其它作物的间、套、复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不仅保证了粮食生产 ,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真正实现我市农业高产高效 ,农民增产增收。1 薯粮间、混、复种1 1 薯—米间作、复种马铃薯适时催大芽或育苗 ,在 4月 5~ 10日播种 ,畦底 10 0~l10cm ,畦面宽 80cm ,株距 2 0~2 2cm ,大行距 6 0~ 70c…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37%~50%。近几年来,我市蔬菜副食品生产有较大发展,但粮食生产是薄弱环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薄弱环节将更加突出。目前,在粮食生产和供应上存在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粮食产量连年徘徊。我市粮食产量自1983年突破0.5亿kg后,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6~1989年粮食总产一直徘徊在0.5亿kg以下。二是粮食缺口大。我市是一个典型的缺粮市,不但城市人口缺粮,全靠外地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武威市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3%.全市耕地总面积23.7万hm^2。种植业主要集中在海拔1300~1700m的平川绿洲灌区。该区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瓜、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加工、储藏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ABT研究中心最近研制成功家用多功能多层立体蔬菜培育器。它是一种立体、水平、封闭式的装王,可常年同时我培多种蔬菜.装置占地为0.64米2,一台每周可生产红叶荣2公斤、问叶荣1.5公斤、果茶1.5’k斤、根策和蘑菇各1公斤,合计7公斥,可供一家4口人一周公用.家庭微型蔬菜培育器问世  相似文献   

18.
秋马铃薯配套增产技术的应用推广徐玉清(四川省万县市农业局农技站634000)万县市人多耕地少,尤其是低坝区人口与耕地,耕地与粮食、蔬菜的矛盾比较突出.开发利用我市夏秋季十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增种一季晚秋粮食作物,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以提高耕地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我市为一个山区城市,通过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总结了过去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失误在山的教训,认识了我市发展农业的优势在山不在田。因此,对我市山地面积大(农业人平10.9亩),地貌地形复杂,土壤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多层次多项目开发利用的这个“金饭  相似文献   

20.
发展湖南冬季特色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科林 《作物研究》2001,15(1):19-22
分析了我省发展冬季特色农业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品种资源的优势,农产品加工的基础和市场的潜力;肯定了发展冬季特色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稳定发展“双低”油菜,积极发展饲料大麦,恢复发展蚕、豌豆,适当发展山区马铃薯和名特优新蔬菜及水果等传统和现代特色农业的思路。通过农工贸一体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和促进冬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