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黄苗死苗原因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延松 《种业导刊》2009,(11):35-35
1 小麦黄苗死苗原因分析 1.1病害较重,未及时防治 部分麦田根腐病、纹枯病发生较重,农户没及时防治,致使根茎变褐、腐烂,丧失水分、养分的传导功能,麦苗瘦弱、发黄、干枯。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若田间耕作质量差、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麦苗越冬前易出现黄苗死苗现象,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从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麦苗发黄、死苗的原因,提出了预防补救措施,为确保小麦苗齐苗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冀洪策 《中国种业》2016,(10):23-24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南阳盆地西南沿。常年种植的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是典型的一年两熟种植区。近几年一些地块的小麦在冬季出现黄苗、死苗现象,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春季是小麦迅速生长形成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但一些麦田由于冬前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原因,常常造成死苗,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小麦春季死苗的一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吕国强 《种业导刊》2007,(10):11-12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气候条件的变化,条锈病、全蚀病、纹枯病、黑穗病、吸浆虫、地下害虫、孢囊线虫等多种病虫及麦田杂草、鼠害等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害及麦田杂草、鼠害的有利时期,特提出2007年麦播期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作物,越冬期如遇到严重冻害死苗,只要分蘖节不死,仍为白色或绿色,返青后仍可以长出新的分蘖并成穗,因此,对小麦越冬死苗的麦田不要盲目翻种。在小麦越冬死苗的管理上,需要抓住一个“早”字,体现一个“促”字。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农民手拿带病的麦苗向笔者询问有关小麦管理的问题。据农民反映,眼下已进入小麦返青季节,但今年麦苗大面积发生发黄现象,有些麦田还出现小片或零星死苗、断垄现象。据分析,导致小麦苗大面积发黄的原因在于春节过后一直没有有效降水,旱情严峻,麦田墒情不足。随着气温的日渐回升和持续的干旱少雨,导致当前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的豫东小麦田拌种剂销售大战已尘埃落定,笔者认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变化。1.销售时间更短,销售时间更集中,竞争更激烈。反观每年的小麦拌种剂销售,断断续续也有半个月左右时间,有急有缓,有快有慢,错落有秩。今年豫东平原85%的小麦田拌种剂销售在阳历13-15日麦播结束中就曲终人散。麦田拌种剂销售还没加热,却戛然而止,给大部分销售商零售商们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10个地方晒烟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了两年田间测定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对病毒病、赤星病均有较强抗性,泌阳晒B和毛杆香高抗黑胫病,黄苗柳叶尖和牛耳朵品质最好,毛杆香属高烟碱品种。经过评吸,认为黄苗柳叶尖、牛耳朵、黑大汉等品种烟叶可用于混合型卷烟。  相似文献   

10.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7,23(4):91-92
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尤其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以上。过高的冬前积温,对于不同播期和不同生态区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黄淮冬麦区播种偏早的小麦可能形成麦苗过旺。据2006年调查,部分早播麦田冬前苗高达50cm以上,少数麦田出现冬前拔节现象,穗分化进程过快,个别麦苗越冬前达到小花分化期。由于温度高,少数早播麦田生长量过大,冬前出现封垄,部分地块出现苗倒伏。生长过旺的麦田,麦苗素质差,抗寒能力明显降低。翌年早春遇冻害或突然发生的低温天气,易造成大量死苗、死茎或小穗发育不全,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少数麦田可能毁种绝收。北部冬麦区早播的小麦……  相似文献   

11.
麦苗发黄原因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珍珠 《种业导刊》2011,(12):19-19
1麦苗发黄原因分析 1.1播种过深 受耕作方式影响,沈丘县当地多采用旋耕机整地,旋而不耙,造成土壤虚而不实,出现播种过深现象。据实地调查,出现黄苗的麦田播种深度在5~9cm,地中茎4~8cm,叶片2~3片,部分麦苗还压在土中。播种过深,造成地中茎过长,消耗种子养分过多,幼苗生长缓慢,叶片细长,根系生长不良,麦苗黄弱。  相似文献   

12.
由于花生种植茬口难以调整,多年连作,加上群众留种、选种、贮种及种子处理等技术落后,造成花生播后死苗、死棵严重。据2000-2005年连续5年布点进行大田调查测定,平均年死苗、死棵率在15%左右,2002年达27.8%,个别地块死苗率在80%以上。为此,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造成花生死苗、死棵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及试验研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内黄县部分麦田连年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为了找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对发病麦田的田间症状表现、影响小麦发病的因素及条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症状主要包括烂种和死苗、茎基部褐变、白穗三大类,影响发病的因素包括小麦品种、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和土肥状况。提出了小麦茎基腐病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延津县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县之一。常年麦播面积近60 万亩,其中优质麦56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95%以上,是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在小麦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提高优质麦品质为核心,靠品质占领市场。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县连续  相似文献   

15.
黄苗甘蓝是我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区繁育的黄苗甘蓝属中晚熟品种,它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深受群众欢迎,甘蓝是华南地区冬季种植的主要蔬菜,它不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种子管理不严,农作物种植品种“多、杂、乱”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区仅小麦、棉花两大作物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多数是从河南等地引进的,不适宜我区种植的春性小麦品种就有30多个。这样,去冬麦田因冻害死苗的面积竟达16万多亩。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还将病源带入我区,致使赤霉病大量发生,还有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坑害农民。现就我区发生的几起典型事件通报如下:一、运城市陶村镇1983年从河南调进一万斤“百农3217”小麦种子,当年秋播400亩。该品种为弱冬性,因83年冬气温偏高,冻害不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冬前麦苗发黄的问题较为常见,一些麦苗长势弱、心叶小、根系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对小麦后期生长和高产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分析了冬前麦苗发黄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后期丰收奠定基础。1 深播造成黄苗及防治措施播种时墒情不足,播种过深,部分麦苗被压在大的土块下面,无法正常直立,造成麦苗瘦弱,叶片细长且黄,不分蘖或少分蘖。防治措施:麦田及时进行浇水灌溉,浇透,灌溉前追施尿素150.0~187.5 k  相似文献   

18.
一、免耕麦田杂草发生和危害情况三麦免耕栽培技术,是江苏省三麦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4年全省200多万亩,1985年950多万亩,1986年发展到1618万亩(包括免、少耕)。但免耕麦田的草害发生普遍,特别是连续免耕麦田危害严重。据调查,危害麦田的杂草有72科390多种,其中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2,(2):15-16
2011年秋播河南省小麦面积稳中有增,主导品种突出,布局更趋合理,加之播种时墒情充足,麦播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整地质量较往年提高,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处理面积进一步扩大,小麦出苗率较高,苗全、苗齐、苗匀,麦播基础打的好、打的牢。  相似文献   

20.
1冬小麦死苗原因冬小麦死苗有很多原因,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决定。内因是指小麦植株本身抗寒、抗旱的能力,采用抗寒性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个别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减弱,遇冻害常严重死苗;一些晚弱苗,本身积累的糖分少,遇寒、旱,也容易出现死苗。外因是指小麦植株本体之外的各种因素,如不利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不适当的栽培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