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的7个品种18.96万苗,在温州慈湖一园艺场进行引种栽培、良种筛选试验。从花色,出花时间、花苞形状、花苞变异、抗病性、产量品质综合考察和露地、设施栽培下成活率比较,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显著优于露地栽培。参试品种红色系9701(Espana)、9741(Franceso);黄色系)9743)、9708(Pallas);9704粉色(Tasmar()  相似文献   

2.
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又名康乃馨,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由于厦门地区夏季炎热、台风多,所以香石竹的种植多在冬至春季,定植期一般在10—11月,产花期为3—5月.为使香石竹能在春节前开花,必须要将定植期提早到9月份,甚至更早.但是夏季的炎热高温天气却使育苗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用一般的繁殖方法不仅扦插成活率低,母株的存活也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常规的扦插繁殖技术,在炎热夏季无自控温度的条件下,开展一系列试验和生产工作,成功地生产了数万株秋季定植用的优质种苗,其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北方地区栽培推广的蝴蝶兰品种及减少杂交育种的盲目性【方法】以10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各品种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巨宝关联度(0.8896)最接近参考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其次是白天使(0.7744)、04(0.7175)、白花红唇(0.5669)、台北黄金(0.55l9)、线条(0.5484)、黄帝(0.53l8)、满天红(0.5381)、粉红(0.5090),最后是黑美人(0.5024)[结论】述研究表明巨宝和白天使较适宜进行推广种植或考虑作为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4.
在旱薄地、旱肥地及水浇地三种不同条件下,通过3年(1994~1996)试验,测定了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枣92-01、昌乐5号、晋麦21和抗旱性弱的鲁麦20的抗旱性指数。结果表明,前3个品种的抗旱指数为0.63~0.83,而鲁麦20的仅为0.32;指数较高的枣92-01(0.83)和晋麦21(0.75)在旱薄地较指数低的鲁麦20产量高,在旱肥地和水浇地较指数低的昌乐5号(0.63)产量高。这证明抗旱性指数不仅能反映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而且可预测其在栽培条件改善时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品种Favorita和中薯2号的扦插苗和脱毒小薯分别播种在含有0,0.2%,0.4%和0.6%NaCl盐的土壤中,以研究盐对它们出苗生长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扦插苗和小薯的生长均因之受到相应的抑制,表现在出苗迟缓、成活率低、植株矮小等方面.扦插苗对盐的敏感性大于小薯,因此笔者认为,从现有的品种(系)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从扦插苗做起可为以后的田间筛选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以抗感品种PI459025(R)和猴子毛(S)为试材.人工接种大豆锈菌(PhakoporapachyrhiziSYd.)后第1天起每2天取样1次(共7次),石蜡切片及电镜扫描。大豆锈菌在抗感品种上均是从表皮角质层直接侵入,侵入时均产生木质化,但抗病品种木质化速度快且数量大。抗病品种锈菌侵入后能产生乳状突起结构,且完成一次侵染至少需14-15天,而感病品种猴子毛则只需8-9天。接种后13天产生的夏孢子堆感病品种是抗病品种的21.3倍。抗感品种间表皮叶毛形态及排列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1997年美国新推广大豆品种的主要特点是:耐除草剂、抗病、高产、优质及适应性广。在新推广品种中,耐除草剂草甘磷(ROOdOP)及磺基脲类化合物的大豆品种(STS)比重增加,约占推广品种总数的2.6%。并首次推出了将耐这两类除草剂的基因组合到一起的新品种AG4501(Asgrow种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1万多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12个形状性状的变异范围及各变异的频数分布,并简单介绍了各性状的基因定位情况,结果表明:(1)11种芒色中,拟黄芒品种占69%,3个黑芒基因已定位,94%的品种芒色与颖色一致;(2)无芒品种仅占2.8%,已知5个芒型基因;(3)主频颖色为拟黄颖(占66%),已定位4个颖色基因;(4)无颖毛品种占90.5%,毛颖基因Hg为显性;(5)65.8%的品种为红粒,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来源的21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系)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亲和指数<1),8个表现为自交系和(亲和指数>1)。云南、贵州两省的品种属自交不亲和类型,8个品种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0.23(0~0.63),平均给角率为6.36%(0~17.42%)。长江中下游地区品种间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13个品种(系)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87(0.08~6.43),平均给角率为35.35%(3.27%~76.09%)。自交亲和性较强的群体内个体间自交特性存在着基因型差异。群体自交亲和指数越高,群体内自交亲和基因型分布频率越高。这类群体可选为自交系筛选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10.
“双亚5号”亚麻新品种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亚5号品种是用复合杂交法[(黑亚3号×Natasja)×(78—99×Typed)]经混合个体选择育成的。品种中早熟、多抗、高产、优质,原茎、纤维和种子每亩产量分别为427.9、62.0和42.6千克,分别比对照(黑亚7号品种)增产10.3%、26.3%和21.5%。机制长麻率17.9%,纤维强度28千克以上,属优质品种。目前该品种已被黑龙江省列为“九五”期间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4年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在我国低纬度华南地区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参试品种(系)春季种植生育日数71.5~86.5d,株高25.5—66.3cm,单株荚重为25.3—46.7g,标准荚个数为375.0~446.7个/kg之间,百粒重为38.55~78.53g,产量在606.97~830.42kg/667m^2之间,表明莱用大豆在华南地区春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国家莱用(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也应适当地细分区试布局,建议设立华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区组,在华南地区同时设立春、夏、秋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为多倍体多粒型杂交种,其母本为四倍体双丰1号,父本为二倍体内三71-1.呼育302品种属于标准型(N)品种,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病性(褐斑病、黄化毒病)较强,适应性广。在1987~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工农4号(CK)提高11.0%、0.3度和13.9%,在1990年的生产示范中,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8.2%、0.9度和28.7%。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春小麦改良高产与高蛋白的选择指标。选用的8个品种中,6个表达为对照水平,2个品种UM632和UM684表达为通常高于对照的水平性状。试验2年中,不同重复的植株从花期至成熟进行取样测定,收集有关N、干物质积累及重新代谢的资料。籽粒蛋白含量与籽粒产量不相关,但与花后N吸收(r=0.66)、成熟期总植株N(r=0.49)及N收获指数(r=0.87)呈正相关,与成熟期营养器官N呈负相关(r=—0.49)。籽粒产量与花后N(r=0.50)和干物质量(r=0.77)以及收获指数(r=0.83)呈正相关。籽粒蛋白产量与花后N积累(r=0.90)、成熟期总N(r=0.98)、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r=0.93)呈高度相关。UM632和UM684将花后N吸收和成熟期总N量高与高度代谢效率及N收获指数结合在一起,故此可以得出结论:遵循构建成熟期总N量高、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高的杂交组合,通过群体中选择籽粒蛋白产量可以逐步改良具有高产和高蛋白含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块茎的还原糖含量及加工品质色泽指数的测定,筛选出在简易库房贮藏条件下(4~10℃)适于加工的品种为国引l、11、13、2、12号,这些品种经过3个月的低温贮存还原糖积累水平较低(<0.5%),色泽指数小(<20),加工品质好.冷贮(0~2℃)和冷贮一回暖(15~17℃)处理结果表明,冷贮导致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大幅度提高,色泽指数显著增大.而经过回暖处理后,还原溏含量下降,色泽指数变小,但不同的品种经不同的处理时间回暖效果不一。国引1、2号经过30天的回暖处理,加工品质达到商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904份大豆品种若干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5个性状的耐瘠指数值相累加,按累加值大小将品种的耐瘠性分为五级:(1)高度耐瘠(4-4.5),(2)耐瘠(2-3.49),(3)中度耐瘠(3.5-3.99),(4)耐瘠性差(1.5—1.99).(5)不耐瘠(1.49以下)。鉴定出一批优良的耐瘠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全国大麦生态区划试验福建莆田点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栽培大麦具有广泛适应性,所有参试品种都能完成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在大麦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等方面,品种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出丰富生态型。与莆田参试品种“六棱白肚”相比,参试品种在莆田生长发育特点是:(1)生育期偏长,晚熟品种占总数67.8%。(2)植株偏高,株高>100cm占57.8%。(3)结实率较低,穗实粒数偏少。(4)籽粒饱满度较差,千粒重偏低,单株产量不高。(5)白粉病抗源较丰富,抗病品种占52.2%。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1、25号生理小种,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的大豆品种(系)956份进行了抗源筛选,筛选出了23个品种(系)兼抗25号和1号生理小种,占供试材料的2.54%。筛选出抗25号生理小种的品种(系)68份,占7.48%,抗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系)251份,占27.77%。  相似文献   

18.
前言大麦黄花叶病病毒(BaYMV)使大麦息黄花叶病,对大麦产量、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啤用二校大安危害更大.为此,一些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高桥(1966)调查了从世界各地收集的300个二校大麦品种后指出:日本啤用二棱大麦对本清表现为极弱到弱,欧洲啤用品种中高抗品种也不多见.草叶(1968)调查了内外356个二校大麦品种、品系后认为:882%的品种对本病表现为弱,抗性强的品种只有1.7%,中抗品种也不足2%.河田(1982)的报道认为:在526个二校大麦品种中,除导人六枝大支抗性基因有成的品种外,高抗品种只有露57号、T60、…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抗病品种有效防治黑胚病,从2003年至2005年,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黑胚病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无免疫品种,但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豫优1号、陕229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小于5%,为抗病类型,占供试材料的13.64%;漯麦4号、豫农9901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超过30%,达到高感水平,占13.64%;豫展9705、豫麦49等15个品种(系)的平均籽粒黑胚率在5.0%~14.9%之间,为轻感类型,占34.09%;新原958、中育6号等17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在15.0%~29.9%之间,为中感类型,占38.64%。同时.调查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问的抗性表现有一定差异。对滤纸保湿培养法和直接观察法评价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湿培养法籽柱黑胚率普遍高于直接观察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一年多点试验材料丰产稳产性综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年多点试验材料丰产稳产性综合分析及评价王春珍,李荫藩(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大同037004)1前言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大面积推广之前,必须经过区域试验、进行综合评判.对品种(系)进行评判的重要统计模型是:①品种主效;②地点主效;③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