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制定的漳州青花菜生产技术规程符合“NY5008-2001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与“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要求,并且符合出口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标准,规程包括生产基地选择、良种选用、播种、整地、田阅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监测及建立生产档案等。  相似文献   

2.
天然有机肥在青花菜上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天然有机肥在青花菜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天然有机肥可使青花菜采收始期提早,促进青花菜单株主花球增重,提高青花莱主花球的产量.初步认为在青花菜上应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室内继代饲养技术及抗性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娟  肖铁光  张友军 《作物研究》2009,23(2):129-132
比较了甘蓝饲养笼法与甘蓝饲养箱法对饲养小菜蛾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甘蓝饲养笼法饲养的小菜蛾种群产卵量高,发育更整齐。同时,用CrylAc毒蛋白及Bt制剂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抗性选育,获得CrylAc毒蛋白抗性倍数为804.60和1329.00的两个小菜蛾高抗性种群及Bt制剂抗性倍数为74.47的一个小菜蛾中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4.
青花菜采后生理特性与包装方式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温(0-4℃)条件下,不同包装方式的青花菜采后重量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E袋大包装能明显改善青花菜的贮藏品质,控制花蕾黄化,开放,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5.
青花菜因品质柔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其栽培面积和消费量迅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青花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但由于其起步较晚,栽培技术和产业发展还略显不足。该文说明了青花菜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青花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以期为青花菜种植提供技术支持,为青花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促进产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以同一青花菜一代杂交父母本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播种期的制种试验,研究了各处理青花菜的生长期、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差异等特性。结果表明。母本8月20日播种、父本8月30日播种,青花菜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最好。播种期对青花菜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海甘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广,生育期短,丰产潜力大,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去壳种子的含油量为44.47%,并酸含量高达62.50%,比国外报道的结果高2.5%-7.5%,硫甙含量为71.51—82.2μumol/g。理论产量99—350kg/亩.在我国海甘蓝很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高芥酸工业用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8.
青花菜气候适应性强,生长强健,最适于温凉干燥气候下生长,生长适温在18-22℃最佳.而入夏以后,本地区高温多雨,长势变差,病虫为害严重,致使青花菜减产,甚至绝收.为使青花莱在夏季种植能增产增收,首先应把病虫害防微杜绝在初发期.为此,对青花菜病虫害的防治,除了选用抗性品种外,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效.下面就青花菜夏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苗立枯病该病由真菌侵染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致使主茎萎蔫后枯死,造成断垄缺苗.防治方法:()清洁床上青苗.(2)轮…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南棉花生产目标已经从夺取优质高产转向了实现棉田高效,棉花生产模式逐渐发展为多熟套种高效种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河南省初步形成了小麦-西瓜-棉花、小麦-甘蓝-棉花、甘蓝-西瓜-棉花等多熟套种一系列成功的棉田高效栽培模式,现已成为实现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甘蓝与芸薹属5个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菜(AABB,2n=36)、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甘蓝型油菜(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甘蓝、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不能区分A、C基因组。黑芥染色体上只有零星的弱小信号,埃塞俄比亚芥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18个明显的信号,可以区分出C、B基因组;芥菜型油菜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B基因组。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蓝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小,而甘蓝与黑芥的亲缘关系较远,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前者高;甘蓝与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的亲缘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肥料金满田对甘蓝的使用效果。[方法]设喷施金满田浓度0、0.067%、0.133%、0.200%、0.272%、0.340%、0.410%和0.480%共8个处理,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随着金满田喷施浓度的增加,小区产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植株的地下部质量、地上部质量和叶球质量逐步增加,但茎部质量却逐步下降,甘蓝黑腐病发病率下降。[结论]在适宜浓度前,金满田能提高甘蓝产量,降低甘蓝黑腐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化肥的减施并增施有机肥对甘蓝生长的影响,改善因施用过量化肥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本试验在冬闲田种植条件下,以鸡心甘蓝‘探春’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100%化肥、75%化肥+25%有机肥、50%化肥+50%有机肥)试验方法研究化肥减量及有机肥增施对甘蓝生长、品质以及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同时增施一定量有机肥对甘蓝产量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蓝横径有显著增加;随着有机肥施用比重的增加,硝酸盐含量逐渐从26.3 mg/kg降至17.7 mg/kg,亚硝酸盐含量从0.86 mg/kg降至0.60 mg/kg;同时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至300.99×104CFU/g,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至149.99×103CFU/g;减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pH(土壤pH提高至7.03),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可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满足甘蓝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T50处理的甘蓝能够在化肥减量50%的情况下保持产量与品质不下降,同时提高土壤状况与放线菌数量,是相同条件下冬闲田甘蓝栽培一种稳产合理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在青花菜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克隆青花菜Bo CCR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利用q RT-PCR检测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o CCR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87 bp,推导编码32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6.86 ku,PI值为6.04。该蛋白亲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高级结构预测表明青花菜Bo CCR蛋白具有完整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α-螺旋主要位于外部,β-折叠位于内部。分子进化分析显示CCR蛋白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各属形成单独的分枝,可以区分其亲缘关系。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到青花菜的Bo CCR基因在花蕾发育早期表达最高,推测该基因可能与青花菜花粉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14.
辽阳地区开展出口切花菊生产已有近10年历史,由于当地气候条件比较温和,无霜期较长,塑料大棚生产出口切花菊仅需85~90 d,切花菊栽前或栽后仍有90 d左右的空闲时间,利用塑料大棚的空闲时间复种一茬甘蓝等蔬菜作物,不仅可增加经济效益,还可解决切花菊栽培连作障碍问题。通过对辽阳地区2010年出口切花菊与甘蓝复种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切花菊与甘蓝复种,1栋大棚(660 m2)可增加销售收入4 500元,远远高于单一种植出口切花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方法]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锌肥。[结果]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锌肥等都能提高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结实率。[结论]对于甘蓝新组合0807多元素混合肥0.2%磷酸二氢钾+0.2%硼砂+0.2%硫酸锌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北方稻区,水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插秧,10月份收获,土地利用时间仅140天左右,其余时间则长期闲置。近年来,我们针对我区属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利用冬春这一段稻田空闲时间,种植一茬甘蓝,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菜稻复种”每公顷纯效益可达4.05万元,是单一种植水稻效益的14.6倍,其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为广大稻农种田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将甘蓝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l品种选择根据滨海盐碱地的土壤条件和菜稻复种的时间衔接要求,菜稻双连种植选择的甘蓝品种应具有…  相似文献   

17.
西兰花又名青花菜、绿花菜,以绿色花球供食用。因营养价值高、质地脆嫩、风味清爽适口,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西兰花主要的栽培季节为秋冬季,采收期在11月至翌年3月。由于气候、品种、栽培技术等原因,4—5月采收的春季西兰花栽培面积较小,市场价格高。博爱1号西兰花是从韩国引进的中熟品种,经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适合春季栽培,品质优、效益好。现将其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糖基转移酶催化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对植物抵御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青花菜在酸雨胁迫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对青花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cDNA全长为1 550 bp,开放阅读框为1 155 bp,编码384个氨基酸,推测分子式为C1964H3044N558O567S11,分子量为43 897.8,没有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青花菜基因与拟南芥聚类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模拟酸雨胁迫下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量在模拟酸雨胁迫初期显著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又开始下降,这表明其在青花菜抗酸雨胁迫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萝卜和甘蓝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栽培萝卜(Raphanus sativus, 2n = 18, RR)分别和芥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 2n = 18, CC) 、苤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2n = 18, CC)杂交,研究萝卜和甘蓝的杂交亲和性。萝卜×甘蓝受精前亲 和性低,只有极少数甘蓝花粉粒能在萝卜柱头上黏附、萌发,延伸到花柱,到达胚珠。母体内杂种胚很多能发育成 熟,平均每杂交100朵花得到杂种3. 9株,说明萝卜×甘蓝生殖隔离主要发生在受精前,受精后障碍相对较轻。甘 蓝×萝卜受精前亲和性高,萝卜花粉能在甘蓝柱头上正常萌发、延伸,但采用常规的人工去雄杂交方法没有得到杂 种,而用幼胚离体培养获得了杂种,表明甘蓝×萝卜生殖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或受精后。  相似文献   

20.
棉田夜蛾有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三类,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分散为害。甘蓝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主要取食叶片;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叶、花蕾和果,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甘蓝夜蛾一年发生2~3代,发育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