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鸢尾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小芳  周永红 《种子》2006,25(10):55-57
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种子自然萌发缓慢,周期长,发芽率低。为了探索鸢尾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和抑制发芽物质存在的原因,对鸢尾种子进行了3组处理:(1)去种皮与不去种皮种子做发芽对照实验;(2)去种皮的鸢尾种子置于培养箱发芽,每天加入胚乳浸提液、种皮浸提液和清水;(3)去皮种子置于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发芽,其中4个恒温15、22、26、30℃;3个变温5/15、15,/25、20/30℃(8/16h)。结果表明:22℃是最适合鸢尾种子发芽的温度;种皮对鸢尾只在发芽早期有抑制作用,在后期无明显抑制作用;胚乳和种皮浸提液在种子萌发初期有抑制作用,但在发芽的中后期则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肉苁蓉属(Cistanche)荒漠肉苁蓉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碧护对荒漠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寄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碧护不同处理浓度对梭梭根部寄生肉苁蓉出苗有很大的影响,运用浓度为5 000倍液碧护处理肉苁蓉种子的综合效果最好,浓度为2 500倍液、8 000倍液碧护处理效果较差,因此可采用浓度为5 000倍液碧护浸种的方法提高肉苁蓉寄生率。  相似文献   

3.
离体胚培养途径探索东北刺人参种子的休眠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阳  张鹏  沈海龙 《种子》2006,25(9):17-19,23
为深入探索东北刺人参(Oplopanaxelatus Nakai)种子休眠的原因,在WPM培养基上对经过不同处理的东北刺人参种子胚进行离体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胚乳的存在,即使种胚已经完成了形态后熟,胚仍然不能萌发;种子胚在尚未分化完全时处于休眠状态,在离体条件下不能萌发;当胚完成分化以后,胚本身不是休眠的,在适宜的离体条件下能正常萌发,而且胚发育越接近成熟其萌发力就越强.在一定的范围内,外源激素对离体胚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几种理化处理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庆梅  孙玉玲 《种子》2007,26(4):41-44
采用流动水冲洗、赤霉酸(GA3)溶液浸种、硝酸钾(KNO3)溶液浸种、氧化氢(H2O2)溶液浸种等方法处理秦岭冷杉种子,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秦岭冷杉种子快速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技术。结果表明,流动水冲洗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mg/L、100mg/L、200mg/L赤霉素均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硝酸钾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0.1mol/L硝酸钾效果最好;1%过氧化氢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皮和胚乳(含胚)的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种皮和胚乳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油菜种子萌发率、幼苗的根长和茎长均逐渐下降。在相同的浓度中,油菜种子在胚乳浸提液中的萌发率比种皮浸提液低,油菜幼苗的根长在种皮浸提液中比胚乳浸提液中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幼苗的根长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豆杉种皮和胚乳均有抑制物质存在,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强,而种皮浸提液对油菜根长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种子后熟阶段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晋华  张雄杰  刘宏义  李莉 《种子》2006,25(4):1-3,7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为专性根寄生植物,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胚的后熟作用特性.试验表明,2~5℃低温层积处理,可在3个月的时间内将种子休眠打破,完成种子后熟.经过后熟作用,种子中的内源激素表现为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3)含量增高,脱落酸(ABA)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及提高种子萌发率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椴树属(Tilia L.)树种种子普遍具有休眠特性,给育苗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破除其休眠及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研究,对该物种种质的保存及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被覆物的存在、抑制物质的存在、胚的发育状况对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其休眠特性,指出提高其萌发率方法有层积处理、化学物质处理、胚的培养等,以期为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解除进一步研究,及椴树属树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小麦、白菜和离首种子为受体,对川白芷种子不同浸提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的水浸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川白芷种子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白菜芽鲜重、芽干重、芽长和根长有促进作用,对根鲜重、根干重有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对离首的芽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川白芷种子和翅膜中均存在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但萌发抑制效应与受体植物、浸提时间、部位和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