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对山楂果酒酿制过程中总糖、酒度和总酸等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前发酵初期总糖下降速度与酒度上升速度都较快,随后逐渐减缓,总酸在前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在后发酵过程中,前期总糖下降与酒度上升均较缓慢,随后加快,总酸变化不大。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总糖下降与酒度上升规律一致。陈酿期间酒度与总糖变化很小,总酸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夏蜡梅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总黄酮、总酚酸、总鞣质等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5月和7月出现2个峰值;总酚酸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总鞣质的含量在6月和8月出现2个峰值。3种酚类化合物总含量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以7月最高,10月最低。3种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与总酚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12℃、25℃条件下贮藏和发芽过程中油茶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3个月内,不同温度下贮藏的种子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减少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内含物在三种温度下的变化速率不同;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和脂肪含量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3种贮藏温度下,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正相关。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脂肪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前期变化不明显,而后迅速下降。油茶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板栗总苞、坚果等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不同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方差分析法、Duncan多重比较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部分板栗种质的总苞与坚果的10个表型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板栗总苞长度、宽度、高度及坚果高度、宽度、厚度6个性状的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均在5%~10%之间;总苞体积、总苞质量以及坚果质量、坚果体积4个性状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多在10%~25%之间,表型多样性丰富,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种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差异;板栗总苞质量与总苞长度、宽度、高度及坚果高度、厚度、质量呈正相关,坚果质量与总苞质量及坚果长度、宽度、厚度呈正相关,与总苞长度、宽度、高度无显著相关关系;总苞发育与其内部坚果发育在质量上互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进气道是飞行器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测量进气道流量系数是进气道风洞试验的重要内容。对来流马赫数Ma=4.5,5.0和6.0状态下皮托管进气道开展流量系数测量研究,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测值,获取各状态流量系数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加,进气道流量系数与理论值偏差较明显,并逐渐增大。超声速风洞试验通常认为测量截面总温与来流总温相等,通过对测量截面总温与来流总温偏差以及测量截面流场畸变情况的分析,判断测量偏差主要是由测量截面总温等于来流总温的假设导致的。在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由于模型壁面热交换的存在,测量截面总温低于来流总温,进气道流量系数测量时需要进行总温修正,以提高流量测量精度。   相似文献   

6.
以北美香柏嫩枝插穗为材料,用ABT2和GGR6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插穗,在其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出现峰值。ABT2处理的插穗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对照的含量相对较低,推测可溶性总糖对生根起促进作用。插穗氮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的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能是低氮的条件更有利于生根。C/N值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可溶性总糖、C/N值与生根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和C/N值可能是调控插穗生根的主要因子,且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油茶籽仁中活性成分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普通油茶20个无性系的油茶籽仁活性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总蛋白)含量,应用SPSS 18.0分析成分间的相关性,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皂苷—总黄酮回归方程为:Y=6.076+10.698X-8.824X2+3.871X3,总多酚—总蛋白回归方程为:Y=0.045X1.310,可以通过测定总黄酮及总蛋白的含量预测总皂苷和总多酚的含量,对简化皂苷和总多酚的复杂测定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树干胸高处总断面积、总边材面积和当年的边材面积与叶重、叶面积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栎(Quercus velulina)和白栎(Quercus alba)中,用当年的边材面积(用CSA表示)推测叶重和叶面积,始终要比用树干胸高总断面积或总边材面积准确得多。采用线性模型来表示树干与叶的关系的特性,我们发现,在黄栎中,树干胸高处总断面积、总边村面积和CSA三者对于推测叶重、叶面积的准确性基本一致;但在白栎中。用CSA推测叶重、叶面积其准确性最高。对于各树种,采用非线性模型可提高CSA推测叶面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了河北省拟步甲总科甲虫9科73属160种(亚种),基于详实的物种分布信息,分析了其区系组成和多样性格局。研究得到如下初步结果:(1)在种类构成上,2个科占据河北省拟步甲总科甲虫的主体,分别是拟步甲科90种(亚种),芫菁科34种(亚种),比重分别达到56.25%和21.25%。(2)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以中日界与古北界共有成分为主,占到总种数的62.58%;华北区成分与蒙新区共有成分高达60.26%。(3)Jaccard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与内蒙古的拟步甲总科昆虫相似度最高,相似性距离达到0.5484,而与河南省和山东省的相距较远,分别达到0.7484和0.8774。(4)在垂直梯度上,海拔1000m左右的拟步甲总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800~1400m的均匀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给雷竹笋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有机溶剂法从雷竹笋中提取总黄酮和总甾醇,就雷竹笋总黄酮与总甾醇对清除羟基自由基(·OH)与DPPH的能力和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评价,并就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总黄酮和总甾醇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均有一定程度的清除能力,总甾醇对这两者的清除能力均大于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1 mg·mL~(-1)总黄酮与0.13 mg·mL~(-1)总甾醇的效力相当;而对DPPH的清除能力,1 mg·mL~(-1)总黄酮与0.60 mg·mL~(-1)总甾醇的效力相当。雷竹笋总黄酮和总甾醇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均显著,其与VC、VE及柠檬酸的混合物具有协同抗氧化性,其与VC的协同抗氧化能力最强。雷竹笋总黄酮和总甾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总黄酮的抑菌效果比总甾醇的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并量化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探讨各自贡献率及其随季节变化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壕沟法和气体红外分析法,研究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贡献率和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总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均呈夏季速率高、冬季速率低。栓皮栎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及异养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大小为自养呼吸(3.40)异养呼吸(2.90)土壤总呼吸(2.45);栓皮栎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异养呼吸速率与0 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速率与0 10 cm土壤电导率显著相关。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_(10)值均在冬季最大,夏秋季最小;而自养呼吸的Q_(10)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栓皮栎人工林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月贡献率为13.23%37.33%和62.67%86.76%,且自养呼吸的贡献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与自养呼吸的CO2年通量分别为1 616.41、1 199.39、417.02 g·m~(-2)·a~(-1)。[结论]经过区分与定量化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确定异养呼吸为本研究区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总呼吸的主要组分,作用于异养呼吸的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均能显著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表层CO_2总排放通量的大小,进一步为该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进一步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温锻炼不仅提高了毛白杨幼苗存活率和抗冻性以及RNA和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 ,降低了RNase活性 ,而且能减轻低温胁迫引起的RNA和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下降程度和RNase活性的提高 ,有利于幼苗在恢复过程中RNA和可溶性总蛋白水平的迅速回升以及RNase活性的降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 ,DNA含量无论在低温锻炼中还是在低温胁迫下或是在随后的恢复生长期均保持相对稳定 ;低温锻炼所引起的RNA含量的增加 ,与RNase活性的降低呈明显的负相关 ,与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增加以及幼苗抗冻性的提高成正相关 .这表明低温锻炼可能抑制RNase活性 ,有效地促进RNA含量的增加 ,而RNA可能参与了可溶性总蛋白的合成及抗冻性的诱导  相似文献   

13.
叶片面积和叶脉性状是重要的叶片功能性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反映叶片生物量在支撑结构成本和光合收益之间的投资权衡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以石楠为材料,通过化学处理去除表皮和叶肉,使用扫描仪获取叶脉的完整图像,再使用LEAF GUI和R软件处理叶脉图像获得所需数据。采用幂函数构建叶片面积和叶脉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对数转换进而获得线性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线性模型的参数。结果显示:石楠叶片中脉长度的平方与叶面积约呈正比关系,总叶脉长度、总叶脉面积均和叶面积呈正比关系,总网眼面积和叶面积约呈正比关系,平均网眼面积和网眼个数在“对数-对数”尺度上呈现出弱的反向线性相关性,平均网眼面积和网眼密度(即单位叶面积上的网眼数量)在“对数-对数”尺度上呈现出强的反向线性相关性。可得结论:叶片面积与总叶脉性状(总叶脉长度、总叶脉面积、总网眼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中脉长度与叶面积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接近1/2次方的幂函数关系);平均网眼面积与叶面积无关,但和网眼密度反向相关。换言之,网眼密度和叶片大小无关,意味着植物叶片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与叶片大小无关;而平均气孔大小(正...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山杏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浸提、过柱、梯度洗脱和浓缩,制备山杏叶提取物,分别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最强,分别为88.11%和174.25 U·m L-1,与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性;而纯水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与黄酮和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油茶果皮花青素、糖含量和PAL活性与炭疽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油茶品种果皮花青素含量、糖含量和PAL酶活性与油茶炭疽病抗性关系.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与油茶炭疽病的抗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溶性总糖含量和PAL酶活性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花青素与可溶性总糖含量、PAL酶活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在油茶抗炭疽病品种选育中,果皮颜色(花青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PAL酶活性可作为抗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闽侯县南通镇建南村坑柄山场,对30年生健康、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期和末期的马尾松树干样品的可溶性糖、总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可导致马尾松树干可溶性糖、总糖、蛋白质含量下降。与健康植株相比,感病植株的可溶性糖、总糖、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下降;与感病初期的植株相比,感病末期植株的可溶性糖、总糖、蛋白质含量亦极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霜冻前后野生余甘子果实功能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余甘子果实经过霜冻后风味更佳的原因。【方法】以永仁县野生余甘子林同一居群7株代表性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霜冻前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余甘子果实形态和功能成分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霜冻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居群不同余甘子样株果实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硒含量均有差异,其中霜冻前变异系数最大为硒含量(31.65),其次为氨基酸含量(27.52)。果实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霜冻后,余甘子果实形态差异显著,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均增加。其中,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由26.82μmol/g增大到36.97μmol/g,总糖含量显著增加,由47.82 mg/g增加到52.97 mg/g,蛋白质含量增大,总酚含量均值变化最小,但蛋白质含量和总酚含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果实SOD活性、总酸含量、硒含量极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霜冻有改变余甘子果实营养物质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生产中,霜冻前有利于采集维生素C、硒含量较高的余甘子果实;霜冻后余甘子果实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含量较高,有利于采集到的营养价值高且口感较好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腰果油部分替代苯酚制备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大于20%时,固形物从反应产物中析出,其量随腰果油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拉伸强度和稳定性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最佳反应条件为:总酚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1.2,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为20%,混合催化剂用量为0.7%,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广宁红花油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果实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及分配规律,【方法】选定临近果实成熟期的4个采样点分别对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2个新品种'红羽1号'红羽2号'的叶片、果皮、种壳和种仁4个部位进行测定。【结果】叶片、果皮和种仁中的可溶性糖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种壳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2.58~40.40 mg/g之间波动;叶片、果皮和种仁中淀粉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种壳中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且淀粉含量在3.11~27.52 mg/g之间波动;叶片和种仁中总NSC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果皮和种壳中的总NSC含量呈下降趋势,总NSC含量在5.46~64.26 mg/g之间波动,且表现出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含量在种仁中最高,其次为叶片、果皮和种壳;种仁中可溶性糖含量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1~2倍,而种仁和叶片中的NSC、淀粉含量相当,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种仁与叶片、种仁与果皮中的比值均保持不变,而可溶性糖、总NSC在种仁与种壳中的比值变化较大,随着成熟期的临近,二者比值逐渐增加,而种仁/种壳淀粉含量的比值是先升高后降低。各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SC与叶片可溶性糖、种壳NSC与种壳可溶性糖、果皮NSC与果皮淀粉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片NSC与种壳淀粉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果皮NSC与种仁可溶性糖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在临近采收期,5个组织部位样品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趋于稳定,且品种间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HEMIDIG数字冠层分析仪研究6年生燕红桃树不同留枝量(1 029、918、774、542个)的冠层参数变化,以及不同留枝量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总透光比、冠层下总辐射、冠层下总直射辐射、冠层下总散射辐射在5月6日至6月10日下降幅度较大,6月10日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每株留1 029个枝的参数均最小,每株留542个枝的参数均最大;而叶面积指数与总透光比等指标变化趋势相反。每株留918个枝的果实品质及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通过传统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及总透光比与冠层分析仪测定发现,冠层分析仪测定的叶面积指数及总透光比与传统方法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冠层分析仪可用于桃树冠层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