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棉株不同座果点纤维品质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了明确棉株不同座果点棉花纤维品质的差异及对品质贡献率的大小,于2000至2001年研究了不同座果点对品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二座果点棉铃对纤维品质的贡献率最大,达到38.31%,其次是第一座果点(31.81%),再次是第三座果点(29.88%)。确定了棉株65个座果点的品质特点,并以综合指标为尺度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这些座果点分成差异明显的6大类,其中Ⅱ-Ⅴ类为优质类,Ⅰ类、Ⅵ类为较差类;就时间分布而言,7月20日以前(伏前桃)的纤维品质最差,贡献率仅16.38%,7月20日至8月20日(伏桃)的纤维品质最好,贡献率达35.36%,8月21日至9月10日(早秋桃)的品质贡献率为28.54%,而9月10日以后(晚秋桃)品质贡献率减少为19.72%。  相似文献   

2.
史晔坤 《中国农资》2014,(29):11-11
上周(7月14日-7月18日),国内磷酸二铵市场涨跌互现。7月21日,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指数(CPPI)为268546点,环比下跌10.26点,跌幅为0.38%;同比下跌432.24点,跌幅为13.86%;比基期下跌536.31点,跌幅为16.65%。  相似文献   

3.
打顶对海岛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海2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对海岛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打顶时期推迟,棉铃空间分布上移,单株结铃数成单峰曲线,单铃重下降,衣分无显著变化.打顶影响最显著的3个纤维品质构成因子依次是马克隆值、伸长率、比强.随打顶时间推迟,马克隆值近似先降低后增大的单峰曲线,伸长率呈波形曲线,比强逐渐下降.早打顶(7月5、10日)品质贡献率,上部>中部>下部;7月15、20日打顶品质贡献率,中部>下部>上部;晚打顶(7月25、30日)品质贡献率,中部>上部>下部.  相似文献   

4.
上周(7月11日-7月15日)国内尿素市场疲软,价格表现基本稳定。7月18日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为2330.18点,环比下降0.38点,跌幅为O.02%:比基期上涨466.93点,涨幅为25.06%。  相似文献   

5.
郑敏 《中国农资》2011,(26):10-10
上周(7月4日-7月8日)国内尿素市场坚挺,价格稳定在高位。7月11日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为2330.56点,环比上涨23.48点,涨幅为1.02%;比基期上涨467.31点。涨幅为25.08%。  相似文献   

6.
丁文健 《中国农资》2011,(23):16-16
上周(6月13日-6月17日)国内尿素市场虽成交一般,但由于市场预期较好,价格稳中上涨。6月20日国内尿素批发价格指数为2236.56点.环比上涨38.36点,涨幅为1.75%;比基期上涨373.31点,涨幅为20.04%。  相似文献   

7.
上周(12月23日-12月27日)国内尿素市场工农业需求疲软。价格持续走跌。12月30日CNPI为1805.94点,环比下跌6.84点,跌幅为O.38%;同比下跌365,48点,跌幅为16:83%;比基期下跌57.31点,跌幅为3.08%6CNPI呈现窄幅震荡态势运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对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除外),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良品质方面的应用效果。微生物肥料与化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比传统施肥增产的报道占98%,其中增产幅度超过5%的报道占87.4%,超过10%的占56.6%。微生物肥料种类以固氮菌类、解磷细菌类、解钾菌类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为主;菌根菌类、复合微生物肥料、PGPB类、固氮菌类、光合细菌类和解钾菌微生物肥料的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2.3%、21.2%、16.5%、14.7%、13.6%和12.2%。微生物肥料在作物上应用最多的是禾谷类作物,其次是油料类和纤维类作物,应用较少的是烟草、糖、茶、药、牧草等类作物。微生物肥料对作物品质改良研究较少,主要为经济作物,而对粮食作物研究较少。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微生物肥料对作物品质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蔬菜硝跋盐含量,减少棉籽及油菜中的棉酚和芥跋含量,提高蔬菜和水果合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纤维类作物纤维的长度和强度,增加上等烟的比例,增强作物的抗病性。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条件和方法,指出合理使用的条件和方法,并从研究、开发和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强应用性研究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微生物肥料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龙须草立体种植模式,探叫不同程度遮阳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对龙须草纤维品质的影响,在龙须草生殖生长快速期、营养生长快速期以及全生育期分别设置遮阳20%,35%,45%和自然光照处理.结果表明,无论哪个时期对龙须草遮阳,龙须草的纤维品质均随遮阳程度的增加依次变劣;其中遮阳45%使龙须草纤维品质显著变劣,而遮阳20%对龙须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在第一生殖生长快速期遮阳20%以上使龙须草纤维品质显著变劣.  相似文献   

10.
枣树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从始花后的第5-7d开始落花,第2-3周达到高峰,总落花量达78.3%-90.2%,枣树落果有2次高峰,第1次是在坐果后的第2-4周,即6月下旬-7月上旬,占全部落果量的87.3%-90.4%;第2次是在采收前的第2周,约占20%左右。幼果从花后的每吊2-4个果到采前只有0.20-0.34个。总的落花落果率为99.2%,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配方施肥、花期喷激素和微量元素,开甲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枣树的坐果率,其坐果率为对照的20.1倍,产量为对照的4.3倍。  相似文献   

11.
付其运  孟志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22-323,327
从培训新型农民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Urey HC 《Science (New York, N.Y.)》1966,153(3742):1419-1420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拉开全面"营改增"的帷幕。它不仅是深入税制变革的"重头戏",更是从多方位作用了全民的创新创业,而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程度直接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因此本文将结合"营改增"一系列改革措施,分析"营改增"意义之所在,着重讨论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对全民创新创业的影响,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以华北某省3个行政村的调研资料为实证基础,以"公地悲剧"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矿产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虚位是导致"私挖滥采"发生并屡禁不止的根源,同时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是加剧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地方政府职责"归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各类病害对杂交稻危害严重,为此进行了爱苗对杂交稻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释“薅”     
杨成 《古今农业》2010,(1):73-81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探讨了从先秦到两汉这一时段内"薅"字字形字意的流变。从中发现"薅"字真正用于指代对固定农田实施"中耕除草"仅通行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汉族地区农耕。此前的古"茠"字以及甲骨文中的""字,所指代的农事活动虽然也与除草有关,但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中耕除草"却存在着不容相混的区别。古"茠"字是指播种前在整地的同时除草,前后两个"茠(薅)"字所指代的除草农事作业,无论是操作时间,所使用的农具,还是具体的操作办法都各不相同。鉴于"薅"字不见于汉代以前的典籍,据此我们推断,我国固定农田的定型时间不可能早于汉代。这一结论不同于前人认定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先秦时代的看法,导致前人误判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混淆了"游耕"与"农业"的本质区别;其二是,忽视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发达农业区所处的生态背景存在着极大差异。汉儒误将《诗经》中古"茠"字的本义曲解为"中耕除草",并将原诗句错改为"以薅荼蓼"。这就掩盖了先秦时代"游耕"农事操作的技术真相,从而将"中耕"的起源提前了八个世纪。  相似文献   

19.
国人品茶及对茶的研究历史悠久,但"茶"字何时产生、为何产生?古今学者则所言不详。本文拟从"对荼认识的深入""荼字音的分化"及"对荼味苦的避讳"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此文探析"茶"字产生的原因,可为饮茶历史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丰果素在枣树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树的初花期和幼果期分别喷施50g/667m^2“丰果素”,可增加枣的坐果率和单果质量,比对照分别提高4.0%和7.5%,从而极显著地提高产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