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云南红豆杉原料林培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红豆杉在我国主要天然分布于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海拔1400-4300米的中山、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目前,除西藏察隅、墨脱外,全国云南红豆杉资源面积的12.67万公顷,计338.37万株、蓄积量68.6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分布面积、株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6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养分、贮量及其在海拔、土壤深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大小表现为半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沟谷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半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海拔100m的低山到900m的中山,植被类型分布逐渐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土壤肥力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而在900m以上,植被由半落叶阔叶林向灌丛草甸转变,土壤肥力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桂林地区海拔800米以下宜林地灭荒达标后,1993年开始人工造林的主攻方向将转至海拔800米以上的宜林地。桂林地区海拔800米以上地带有宜林荒山15.7万公顷,要限期改变其生态环境,在这些山地上实现灭荒达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科学地、有计划地去组织开发实施。高海拔的林种类型,800米至1200米地带,常以木兰科、樟科、茶科及壳斗科中常绿树种占优势,形成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间有常绿针阔叶人工林。1200米以上区域,常以壳斗科、木兰科、杜鹃花科阔叶树种占优势,形成中亚热带中山山地落叶  相似文献   

4.
高度是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平均高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草本植物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海拔(1 100 m)常绿阔叶林草本层优势植物有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等,来自乌毛蕨科、里白科等;中海拔(1 5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宽叶薹草(Carex siderosticta)、瘤足蕨(Plagiogyria adnata)、狗脊等,来自莎草科、瘤足蕨科、乌毛蕨科等;高海拔(1 900 m)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匙叶草(Latouchea fokiensis)、间型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等,来自龙胆科、百合科等。随海拔升高,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不断降低。草本植物高度在常绿阔叶林(1 1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500 m)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与常绿针阔叶混交林(1 900 m)差异显著。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且空气温度对草本高度有较高的解释率(R_(adj)~2=0.748)。综上,空气温度是影响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黄腹角雉隶属于角雉属,是我国特有雉类,栖息于东部亚热带山地森林海拔800-14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针叶混交林内。野外种群十分稀少,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于1857年被英国人古尔德在武夷山发现并命名,此后一直未曾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鸟类学家偶然在浙江乌岩岭的深山老林中重新发现黄腹角雉,如今,乌岩岭黄腹  相似文献   

6.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7.
"桂西屋脊"是人们着眼于海拔高度对广西岑王老山的美称。岑王老山主峰海拔2062.5米,是桂西第一高峰、广西第四高峰,这座雄伟的大山终年云雾缭绕,处在中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带,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交错带,保存着完好的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垂直带谱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鹅掌楸系濒危珍贵树种,在我国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具有喜光、耐湿、耐寒、抗风等生态特性。在猫儿山林区分布于海拔900—1400米的北面山坡的下部和河边,生长在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土层薄,呈酸反应,PH值为5.2。鹅掌楸生长速度快,但天然更新能力弱,残存个体少,自然分布范围越来越广,调查研究其生态环境特性,为保护种源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自然概况佛顶山位于贵州石阡,施秉,余庆三县交界处。东经108°4′55″,北纬27°19′33″,面积约38万余亩。顶峰海拔高达1869.3米,最低处为470米。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气候温和,湿度大,雨量充沛,植被保存较为完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海拔800—1300米原生性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形成了常绿针阔混交林;1300—1600米为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林,林下有浓密的箭竹林。1600米以上为原生灌丛。该山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松科(Pinaceae),  相似文献   

10.
通过87个样地的调查研究表明,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植物群落有:栲林、木荷林、亮叶水青冈林、石栎林、华榛林、鹅掌楸林、桦木林、枫香林、华南五针松林、润楠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闽楠林、云山白兰林、三尖杉林、龙胜杜鹃林、映山红灌丛、竹林、马兰灌草丛等。植物群落景观具有明显的垂直性分布:海拔1 2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 200~1 400 m之间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包括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400~1 700 m之间为山顶矮林;海拔1 700 m以上为中山灌丛、草丛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呈正相关,各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笔者有机会去意大利作短期考察和学习。现根据此行的见闻,将近年来意大利林业机械化和林机科研概貌作一介绍。意大利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和亚平宁山区。森林总面积607.9万公顷,复被率为21%。大致分为低海拔典型地中海气候区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0~1400米的落叶阔叶林带和阿尔卑斯山区1400米以上的高寒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盆地西缘的瓦屋山鸟类种数占四川省鸟类的41%。瓦屋山雀形目鸟类达232种,占当地鸟类种数的75%,是中国鸦雀种类最集中的地区。瓦屋山的鹛类、朱雀也极具特色,遇见率高。坐落于四川盆地西缘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最高海拔3269米,最低海拔1138米,海拔相对高差2131米,极大的高差孕育了常绿阔叶林(海拔1100-1800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800-2400米)、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境内,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南北纵跨13个纬度,干流长2161公里,从海拔5200米流到200米,从寒带流到热带,串起从高寒疏林、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到热带雨林的壮美森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14.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也是鄂西南武陵山区中山地带最典型、最重要的天然林类型.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退化严重.采取全面禁伐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进程缓慢,一些严重退化群落甚至难以恢复.遵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通过以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恢复与重建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动态和恢复的可能性,分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恢复的3种方式即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以及封禁保护、抚育间伐、补植(播)、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人工重建等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这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真菌数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放线菌数量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脲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磷酸酶活性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能够供给土壤微生物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木树种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3种生活型,其中常绿阔叶树85种、落叶阔叶树59种、针叶树5种。研究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400~1800m,1800m以上为山顶矮林。②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是: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成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Cody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Jaccard相似系数与海拔梯度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28个群系组和56个群系。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海拔范围最广的植被型是落叶阔叶灌丛、竹林和草甸,其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海拔1 600~2 400 m区域植被类型丰富,分布有39个群系。保护区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广,占保护区植被总面积的19.0%。  相似文献   

18.
拉丁学名 Leiothrix lutea,,又称相思鸟、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等,因嘴赤红色而得名。成群栖于900-33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及成片竹丛中,冬时可降至平原、河谷甚至村舍、庭园。  相似文献   

19.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句。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一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一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一植物群系(plant formation)一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相似文献   

20.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矮林等典型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0~60 cm层土壤容重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局部有所波动。除常绿阔叶人工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外,其他森林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各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0~10 cm层变化最为剧烈。土壤含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垂直变化规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RDA结果显示,海拔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猫儿山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共解释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的46.1%。海拔通过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进而影响林下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