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兴市过去秋季只养一期蚕,为了提高效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推行早、中、晚三秋布局.早秋饲养量全市曾达到30余万张,占全年发种量的六分之一以上.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养蚕布局受到挑战,早秋蚕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早秋期间气温高,桑树病虫害多,叶质差,造成茧质差,丝绸部门对早秋茧逐渐失去兴趣,压级压价严重,从近10年的蚕茧收购价格看,早秋茧价仅1年高于中秋茧价,有8年的茧价与中秋茧价相比,减幅在10%以上,其中2002年和2003年的减幅分别达到34.77%和44.36%,而蚕农饲养早秋蚕中毒增多,风险也大,产量较低,效益更差.一年三期秋蚕,头尾相连,蚕病难防,蚕农辛苦,效率不高.通过对江苏省的考察取经,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于1992年开始提出调整秋蚕布局,实行三秋改二秋,不养早秋.  相似文献   

2.
海宁市自1965年调整秋蚕布局,增养早秋蚕以来,蚕茧产量明显增加,桑叶得到合理利用,缓和了中秋蚕过于集中所造成的劳力和蚕室蚕具的矛盾,促进了中秋茧的增产,但近年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早秋茧质较差,丝厂经济效益低。全市1983~1986年早秋茧加权平均解舒丝长352.6m,解舒率41.7%,干茧出丝率31.25%。其中1985年解舒丝长只有240.7m,解舒率31.3%,干  相似文献   

3.
布局合理、措施到位、效益提高──建德市三河乡养蚕布局情况调查建德市农业局聂雪风,吴生泉三河乡是我市蚕桑生产重点乡,年产茧3000担,1987年跨入杭州市重点产茧乡行列。该乡在养蚕布局上,坚持“养足春、中秋蚕,适当增养夏、早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秋蚕采桑歌     
气—夕朝采桑,晚采桑,太阳底下不采桑,采运贮用保新鲜,秋茧高产靠良桑。(二)养早秋,顾双秋,采叶要想中晚秋,早秋不吃过半叶,产量一秋高一秋。(三)株株采,条条采,分批从下往上采;早秋采净下部叶,留好嫩叶晚秋采。(四)桑丰收,茧丰收,采养结合保丰收;条梢留叶笠六片,来年春叶又丰收。秋蚕采桑歌@倪银昌$临安县农业局 ~~  相似文献   

5.
<正>我县在养蚕布局上做过了几次调整。七十年代,夏秋季养四期蚕,即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全县年亩产茧徘徊在18—31公斤之间。当时亩产茧不高的原因看来主要是夏秋蚕布局不合理,尤其是早秋蚕正值农田用药高峰,蚕儿易中毒。同时,与夏蚕间隔时间短,消毒难彻底,发病率高,加之气温高,龄期短,食桑少,产量低,有的户早秋蚕张单产只有几公斤,结果是桑叶用了,人工花了,效益太低。1985年,在布局上进行大胆调整,夏秋蚕四期改三期,压掉早秋蚕,适当提早养中秋蚕,并  相似文献   

6.
改变桐乡市秋蚕布局的试点调查桐乡市农林局郭文奇,朱建忠,赵新华秋蚕布局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秋茧产质量和效益,而且,还与树势保养、.桑叶高产和翌年春蚕饲养量的增减等有密切相关。我市秋蚕布局,在六十年代仅养中秋一期,不养早秋和晚秋蚕,从七十年代开始就一直...  相似文献   

7.
一、亩桑产茧是什么意思? 亩桑产茧是指一亩桑园所产的桑叶,经过养蚕而得到的蚕茧产量。这是全国统一的统计蚕桑生产的计算单位。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生产队总共有桑园100亩,全年养了四次蚕,春蚕60张,单张产茧80斤,共收春茧4800斤;夏蚕20张,单张产茧70斤,共收夏茧1400斤;早秋蚕20张,单张产茧50斤,共收早秋茧1000斤;晚秋蚕20张,单张产茧50斤,共收晚秋茧1000斤,全年总共收茧8200斤。这个生产队的亩桑产茧为82斤/亩。亩桑产茧一方面反映了桑园的产叶情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养蚕产茧情况,它比以前用的单张产茧的统计方法全面得多。  相似文献   

8.
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农村夏季饲养的对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11年夏季引进两广二号蚕品种试养,结果表明:两广二号抗高温、抗病力强,整齐好养,强健少病,产茧量高、茧质较好,适合在安康晚春、夏季、早秋饲养,建议尽快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 81年我们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户养,我养大蚕四张,其中春蚕一张产茧102斤,产值223元,上茧率97%,斤茧价平均2.2元。夏蚕一张产茧107斤,张产值182.7元。早秋一张产茧79斤,产值132元。中秋蚕一张产茧80斤,产值146元。共产茧370斤,平均张产92.6斤;产值684元,平均张产值179元,除按合同交队340元,获得超产奖344元。出售良桑苗3300株收入158元,蚕桑两项共收入842元,人均增收达到141元。党的政策落实得好,兴桑养蚕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深深感到有劲头。81年我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大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蚕桑畜牧并举的大队。专业桑园740亩,就今春止已改好矮干密植桑450亩。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1972年以来,蚕桑生产不断发展,1976年春期产茧719.13担,亩产春茧97.2斤;夏期产茧173.87担,亩产夏茧23.4斤;早秋产茧238.68担,亩产早秋茧32.2斤;中秋产茧67.88担,亩产晚秋茧9.2斤;  相似文献   

11.
桑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蚕茧产量迅速上升.我市1986年蚕茧生量达到1034吨,比联产承包前的1982年增加55.3%.但是千家万户栽桑养蚕后,年年秋季要养三期,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新形势,早秋蚕饲养数量年年减少,盒产不断下降.1980~1982年合计共饲养早秋蚕5479盒,占总饲养量的10.61%,产茧  相似文献   

12.
高惠芳 《蚕桑通报》2001,32(2):56-57
解放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蚕桑科学技术的提高 ,我市养蚕布局也进行了多次改革 :1966年以前只养春蚕、中秋蚕两期 ;1967年始养夏蚕 ,全年三期蚕 ;1969年增养晚秋蚕 ,1970年又增养早秋蚕 ,达到了一年养5期 ,秋季早、中、晚3期蚕的格局 ,充分合理地利用桑叶 ,增加了蚕茧产量 ,秋蚕生产成为全年蚕桑生产重要组成部份。但是 ,近几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及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田除虫频繁、污染严重 ,使秋蚕特别是早秋蚕中毒损失严重 ,产量低 ,茧质差。1995年下半年更由于国…  相似文献   

13.
我对养早秋蚕的看法是:早秋期采叶对桑树生理最不利;易发蚕病,感染大批中秋蚕;只能养耐高温而茧丝量较差的蚕品种。从提高亩桑产丝量出发,提出过不养早秋蚕的主张,后来曾向栽桑专家周占梅农技师请教,他认为早秋叶可以适当利用,特别在丰产桑园,枝条下部叶因日照通风不良,往往黄落,应当及时采用养蚕。我就修正了看法:养不养早秋蚕要因地制宜,看桑地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何京 《四川蚕业》2003,31(1):38-38
养蚕应本着“前期想后期 ,期期想全年 ,今年想明年”的思想和“春蚕分批养 ,夏蚕适当养 ,秋蚕分期养”以及“酌情养早秋 ,足量养中秋 ,看叶养晚秋”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桑树长势、劳力设备通盘考虑 ,合理安排 ,确定全年的养蚕品种、次数、时期和比例。正确估计桑叶的产量 ,是确定养蚕工作的主要依据。通常春蚕的公斤茧用桑量为 1 4~ 1 5公斤 ,张种用桑量为 650~ 750公斤 ;夏秋蚕公斤茧用桑量 1 3~ 1 4公斤 ,张种用桑量为 450~ 60 0公斤。预测当年春季桑叶的产量一般在 3月 1 5日左右进行。方法是 :根据桑树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 青石乡蚕桑辅导员沈定秀根据山区柴多的有利条件试验用蒸汽消毒蚕具的办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今春专业户陈泽英家建直桶消毒灶一座,社员刘孝敬利用这座灶消毒蚕具,养春蚕2张产茧183.1斤,张蚕产茧91.5斤,总产值323.9元,比他81年1张春蚕产茧31斤,82年1.5张春蚕产茧3.6斤高3倍到30倍。陈泽英今年养蚕四次8张共产544.9斤,平均张产茧68.1斤,早秋蚕2张产茧144斤,张产72斤,中秋蚕1.5张产茧94斤张产62.7斤,比去年1.5张中秋蚕产茧30斤高2.1倍,全年总产比上年多244斤;  相似文献   

16.
<正> 养蚕二十七产值二千七地处山区的陇县枣林寨村村民阎宏定,以每年400元承包了集体桑园15.4亩,1984年养蚕24张,产茧1142斤,收入2061.44元;1985年四期养蚕27张,产茧1553.6斤,总收入2756.22元。其中养春蚕6张,收入706.23元;夏蚕8张,收入861.44元;早秋蚕8张,收入850元;中秋蚕5张,收入338.55元。平均亩桑产茧100.9斤,产值178.98元,除去蚕药、蚕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月30日浙江日报刊登陆星垣教授《加速蚕桑生产现代化步伐》一文,提出的五项工作中,在“改革养蚕节次”一项中,发表了不养早秋蚕的意见,不少农村蚕桑科技工作者询及“不养早秋蚕究竟如何”?有的公社负责人拿了浙报说,“陆教授也讲不养早秋蚕,你们还要养”。可见该文发表后,引起了生产部门的重视,为此,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促进蚕桑生产,对改革养蚕节次,特别是养不养早秋蚕问题,提  相似文献   

18.
<正> 1981年淮城茧站在收购早秋茧时,看到淮安盐河公社某大队林场的一批茧呈呆滞米黄色茧较多,而且茧衣脆弱,似附有石灰粉术。当时,收茧人员认为该批茧有人为掺杂石灰嫌疑。按照收茧规定,应作下茧收购。但售茧代表理直气壮地申辩,熟蚕上簇前撒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夏秋季节,正当蚕区人民热烈响应党中央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蚕区人正在贯彻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时,却有人自上而下刮起阵阵冷风说什么“夏茧、早秋茧质次价高质价不符”采取了下达文件,降价收购措施,影响所及严重挫伤了蚕农生产夏茧,早秋茧的积极性。据了解全国二十多个省蚕茧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年全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质量也有所提高。而今年据有关方面预计全国  相似文献   

20.
秋柞蚕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柞蚕放养是指二化性地区秋季放养第2次柞蚕或早秋柞蚕。春季饲养的柞蚕于6月中旬营茧、化蛹及羽化制种后.所产的卵在22℃温度下经10d左右的保护便继续孵化。秋柞蚕放养的目的是生产缫丝原料茧(丝茧)及食用茧,繁种单位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繁育一定数量的种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