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缺少类似于六倍体小麦所拥有的合适细胞遗传原种,因此,限制了四倍体小麦的遗传研究进展。四倍体小麦作为一个种群,很少受到科学家的注意,这是因为四倍体小麦的种植面积只占世界小麦生产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其面包食品生产中用途有限。然而,有一种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ionturgidumL.vardurion)品种在通心面制品(如spaghetti和macaroni)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几套硬粒小麦非整倍体遗传原种的生产,以及开发利用这些原种的方法上。硬粒品种Langdon的非整倍体原种包括双-二端体、双单端体、D-染色体组二体代换系,种间染色体代换系和纯合重组系。  相似文献   

2.
1986年叶锈病在加拿大和病因广泛流行,有些品种比原来的抗性减弱。为了给硬粒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信息开展了叶锈抗性遗传的研究。就6个硬粒小麦品种的成株期对15个叶锈小种的抗性遗传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的硬粒小麦品种有Lloyd,Medora,Pelissier,Quilafen,Stewart63和Wakooma。这些品种已被证明携带有苗期抗性基因。把每一个品种都与一个易感品系(PL 6089)进行  相似文献   

3.
硬粒小麦(T·duyum)是小麦中四倍体的一个种。硬粒小麦在遗传结构与系统起源上与普通小麦不同。据40年来福州地区的气象资料表明,冷、烂春年占80%左右,而暖、旱春年仅占20%左右。这是该地冬播春收硬粒小麦结实低、病害多、籽粒质量不良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通过四年秋播与冬播栽培的气象条件的比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一、硬粒小麦的秋、冬播的表现情况 (一)产量表现(表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意大利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80个硬粒小麦品种和7 3个面包小麦品种)1992-1996年在田间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情况,和13个意大利硬粒小麦和20个面包小麦品种及11个中国小麦品种(系)用意大利10个主要菌系进行的苗期抗性鉴定情况。在田间成株抗性监测中,12.2%和58.9%的硬粒小麦品种和面包小麦器分别表现抗病或中抗;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参试的很多中国品种(系)对大部分意大利菌株表现免疫、近免疫或高抗。由于意大利小麦品种或含有其亲本血缘的中国品种曾经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起过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这些信息对育种和植病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定单个小麦籽粒中酶氨酸酶及石碳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提出了一个定量比色微滴定盘分析法,将籽粒在酶氨酸溶液中孵育2.5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可溶性色素的光学密度,对85个硬粒小麦和55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检测。多数硬粒麦品种的酶氨酶活性水平较低,而大多数六倍体小麦品种的活水平较高。但是,两类品种的活性范围有所重叠,因此不是总能将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区分开。这一方法简便而又无而粉碎籽粒,适合于在以改良  相似文献   

6.
硬粒小麦SWAHEN3抗条锈(条中30、31)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硬粒小麦SWAHEN3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0(CYR30)和条中31(CYR31)免疫-高抗。为明确SWAHEN3抗条锈性状的遗传规律,将SWAHEN3与高感硬粒小麦品种Kappli杂交,获得杂种F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单个小麦籽粒中酪氨酸酶及石碳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提出了一个定量比色微滴定盘分析法。将籽粒在酪氨酸溶液中孵育2.5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可溶性色素的光学密度。对85个硬粒小麦和55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检测。多数硬粒小麦品种的酪氨酸酶活性水平较低,而大多数六倍体小麦品种的活性水平较高。但是,两类品种的活性范围有所重叠,因此不是总能将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区分开。这一方法简便而又无需粉碎籽粒,适合于在以改良面条(noddle)和通心粉(pasta)品质为目的育种项目中检测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1986年叶锈病在加拿大和美国广泛流行,有些品种比原来的抗性减弱。为了给硬粒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信息开展了叶锈抗性遗传的研究。就6个硬粒小麦品种的成株期对15个叶锈小种的抗性遗传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的硬粒小麦品种(TriticumturgidumL.)有Lloyd,Medora,Pelissier,Quilafen,Stewart63和Wakooma,这些品种已被证明携带有苗期抗性基因。把每一个品种都与一个易感品系(RL6089)进行杂交和反杂,并于田间圃用15个生理小种鉴定4个F2群体和6个反杂交所产生的29或30个F2家系。鉴定结果与温室条件下苗期所鉴定同样材料的结果相比较。合并数据表明,具苗期抗性的每一个基因在田间条件下成株期也是有效的。BC1F2代的分离表明Lloyd携带1个显性基因,Pelissier具有1个隐性基因,它们仅仅在成株期有效。因此,所有的苗期抗性基因对硬粒小麦育种者来说都具有潜在价值。Lloyd和Pelisser所携带的额外成株抗性也应具有用的。  相似文献   

9.
引自21个国家的硬粒小麦品种54份,分别种植在哈尔滨、北京、争川和西宁。分析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灌浆期日均气温呈正相关,与生育期、灌浆期天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引自西班牙的D152编号品种在4个生态点上蛋白质含量均高达18%以上,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广的高蛋白含是珠硬粒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鉴于软粒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往往会丧失其抗锈特性,因而对该作物必须赋予更加稳定的免锈特性。远缘杂交是一种创造抗锈品种的方法,而今该法业已在软粒小麦的育种上获得广泛运用。例如品种和就是育自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虽然这两个品种中还含有硬粒小麦的普通基因,但却未含有提莫菲维小麦的基因。在品种形成过程中,有小伞  相似文献   

11.
穗分枝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穗分枝小麦的超数小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穗粒数。穗分枝小麦主要有来源于六倍体的分枝型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分枝型园锥小麦及六倍体衍生系。分枝型园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属质量-数量性状。呈隐性遗传。分枝型普通小麦的穗分枝性状则表现为部分显性。国内外已经利用穗分枝性状选育出了一些分枝型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目前一些有苗头的超高产穗分枝小麦新品系正在培育之中。育种实践中,选育矮秆,抗病,大粒,优质且穗  相似文献   

12.
新消息     
新消息0274硬粒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抗性的变异──收获前穗发芽会降低加工品质,因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小麦市场分级标准。有一些关于硬粒小麦抗收获前穗发芽的遗传变异资料,但仅仅是试图从软红粒小麦转移的抗性基因以培育抗收获前穗发芽硬粒小麦品种。由于硬粒小麦种质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和不同类型间的淀粉品质特性,测定了2个硬粒小麦品种4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和5个不同类型品种的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个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均以淀粉最高;缺失4A型和7A型的硬粒小麦品种具有膨胀势高、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特性。文中还对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改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硬粒小麦的原始材料的种非常有限.因此,在硬粒小麦育种中公认的育种方法主要有种内杂交和利用单交、复交进行的种间杂交.我们分别选用了单交和复交两种方法,单交在田间进行,而复交(主要是F_1的复交)是在温室中进行的.温室中供育种的面积为100平方米.室内的架格上放置1050个培养器皿,每一个器皿中栽培6-7个植株.在杂交中选用当地品种及引进的东南农业科研所等苏联八个单位选育的良种,硬粒冬小麦主要来自于全苏育种与遗传研究所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农科所.  相似文献   

15.
对128个硬粒及软粒小麦品种的无性繁殖系的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及谷氨酸-草酰乙酸酯转移酶进行了酯酶同功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硬粒小麦,还是软粒小麦的酯酶同功酶都存在变异性。软粒小麦品AД20/47的高频高于硬粒小麦品种KЫЗЫЛ ЪУΥДa的。染色体分裂中期用ΦeЛЪreH染色分析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组的突变不存在。本文对无性繁殖系变异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大麦进行了试管受精的研究,二倍体大麦品种间的试管受精结实率高达81.8%.二倍体和四倍体大麦品种问、二倍体大麦与硬拉小麦属间、四倍体大麦与硬拉小麦属间及二倍体大麦与黑麦属间的试管受精结实事分别为6.7%、15.4%、6.7%和5.1%.从试营种子得到了幼苗,其中二倍体大麦品种间的杂种苗长成植株并结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硬粒小麦与玉米杂交力的变异情况,将两套硬粒小麦材料和硬粒小麦品种Lang-don的一套D组染色体代换系与玉米杂交,然后将分蘖分开,进行液体培养,并进行2,4-D或硝酸银处理(即给分蘖培养液中加入2,4-D或硝酸银)。结果表明,硝酸银使25个硬粒小麦育种系×玉米的胚形成百分率由1.4%提高到了2.8%。在32个硬粒小麦材料(高代品系和品种)与玉米的杂交中,加入硝酸银后的胚形成频率为0~15.8%;其中有7个基因型的胚形成频率高于6.0%,这与它们的系谱有关。一套染色体代换系与玉米杂交后,其胚形成频率为0.4%~58.1%,其中具有1D、3D、4D和7D染色体代换系的胚形成频率较高。这些结果表明:①给2,4-D处理液中加入硝酸银可以提高平均胚形成频率,但总体看来对硬粒小麦种子和胚的发育无明显效应;②将有些D组染色体转入硬粒小麦遗传背景后能够提高其杂交力。  相似文献   

18.
一粒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野生一粒小麦中发掘有用基因,随机选取33个普通小麦EST-SSR标记和定位于小麦A基因组的41个普通小麦基因组DNA-SSR标记,对35份一粒小麦、3份四倍体小麦和1份普通小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扩增这些标记位点的引物中有45对在一粒小麦上有扩增产物,其中33对检测出位点多态性,而且基因组DNA-SSR标记的多态检测率明显高于EST-SSR标记多态检测率。这些多态位点包括211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有6.03个等位变异。利用PHYLIP分析软件按UPGMA方法对这些一粒小麦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为界,可以将其分为7种类型。这种聚类关系与对应种质的白粉病抗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相关种质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的起源和变异。对一粒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种质的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二粒小麦的A基因组可能有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不同生态环境对硬粒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云南生产上种植的硬粒小麦品种“780”为材料,通过3个不同生态试点、两种栽培方式对硬粒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得出: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隆值、形成时间、评价值、耐揉指数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面升高,出粉率、吸水率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稳定时间、弱化度、和面时间、断裂时间等表现为中海拔高于低海拔、高海拔。总的来看,硬粒小麦品质性状表现为田麦栽培方式优于地麦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