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开花后10—14d用于适水性禾谷类作物时,以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化学脱水或衰老剂在花后缺水条件下可用于选择具有稳定籽粒大小(粒重)的品系。本研究评价了这些化学物质之—──碘化钾(KI)在旱地小麦育种项目中选择籽重特性的潜力。1988—1989年在两个中等雨量地点安排了96个F2衍生的F6和F7代品系和11个小麦品种,于籽粒发育到l/3外时喷撒0.3%的KI溶液。由于用KI处理造成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减少,1988年较1989年为重,这可能与1988年生长季节雨量较大所致。作为脱水作用结果,籽粒产量的减少程度大于千粒重减少程度,但两者间的相关性低(0.09至0.58),8对比较中有5对不显著。在较湿润的1988年脱水处理的基因型反应中存在有相当的变异。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为5.6%至12.9%,千粒重为2.5%-9.5%。品种与脱水处理间互作的变异组成估计与品种变异组成估计的比率,一般都 小于1。然而,对脱水处理反应的遗传差异在某些试验中可能为主要的,特别是在一个试验地点和2年的较湿润年份更是如此。故此,作者认为化学脱水处理技术可用于旱地育种中筛选花后品种抗旱性,但由于该技术的某些限制,选择需限定在较湿润的地方和季节  相似文献   

2.
郭和 《麦类作物》1998,18(4):10-12
谷类作物籽粒中镉含量太高对人体有害。有一些报道指出,硬粒小麦比普通小麦的籽粒中含镉量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硬粒小麦籽粒含镉量的遗传性,为培育低籽粒含镉量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用于测定籽粒含镉量的有一个杂交组合的F2代F2-3家系、两上要交 F2-3和F3-4家系;用另外13个杂交组合的随机F8-9和F8-10家系测定了籽粒和叶片中的含镉量。试验在砂壤土、混合型细胞及潜育黑土上进行。结果表明:籽粒含镉量  相似文献   

3.
两个在籽粒发育后期α-淀粉酶(后熟α-淀粉酶)维持高水平的小麦品种Spica和Lerma52,与一组带有高秆(rht)等位基因或矮化基因Rht1、Rht2及Rht3(赤霉素不敏感等位基因)的4个近等位基因品系杂交,种植F1和F2群体,并分析其籽粒α-酶和株高的表现.Rht3基因显示出对株高显著的影响,并强烈抑制了籽粒后熟期α-淀粉酶的合成.相比之下,Rht1和Rht2对株高影响不大,但仍显著地降低了后熟期α-淀粉酶活性.这些观察表明,赤霉酸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作用.对品种改良、鉴定和控制高α-淀粉酶种质方面矮化基因的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10g的小麦籽粒样品作制粉品质评价。通过该评价可以差别不同小麦制粉品质。进而用于早代选择。这一程序可靠而准确的差别小麦品种Sunco.Hartog和Sunelg的面粉参数。黄色素含量。Kent-Jones色泽分级以及它们的产量。它还可用来进行5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F2代单植选择。并能测定F3代遗传力和模拟选择效应。Suneca×Sunfield杂交组合获得最佳模拟选择结果。双亲值均超过了标准品种值  相似文献   

5.
两个在籽粒发育后期α-淀粉酶维持高水平的小麦品种Spica和Lerma52,与一组带有高秆等位基因或矮化基因Rht1,Rht2及Tht3的4人近等位基因品系杂交,种植F1和F2群体,并分析其籽粒α-酶和株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新消息     
新消息0278CIMMYT高代小麦H料在昆士兰旱地的籽粒产量适宜性与类别分析——w.cooper等人通过对CIM-NfYT高代小麦材料与昆士兰当地品种在6种环境下的比较试验,研究了籽粒产量的品系变异和品系X环境工作,并对其进行了分类。CIMMYT高代...  相似文献   

7.
一些抗白粉病广谱性有效抗源已在小麦中确定出来,但在许多品种中抗性基因的特性还未知.从1982年国际冬小麦白粉病与锈病圃筛选的10个冬小麦品系作为试材,研究了作用基因的数量与抗白粉病的遗传模式.每个品系都同敏感性品种Chancellor杂交,在温室内用127号B.graminis小种接种亲本、F_1、F_2、BC_1(Chancellor×F_1)及F_3代群体幼苗,评价了白粉病反应.除过ST1-25外,所有亲本都表现抗性。遗传分析表明,C39和SI5中的抗性受3个显性基因控制,A55-2、R107、GO4779、OK75R3645及BulkPV63-6中的抗性由简单的部分显性基因控制.Armada与Chancellor间杂交产生的F_2、F_3及BC_1群体抗性表现不一致,但至少表明Armada有1个抗性基因,很可能是以前指出的Pm4b.VPM1和ST1-25中抗性各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10个亲本中表现出3至11个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以选自10-A/88-1643//川育12号的60个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为供试材料,对籽粒蛋白南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籽粒蛋白南含量与农芤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质与程度。结果表明,重组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变异,超过高亲川育12号(15.0%)的后代品系占60%。蛋白南含量高达17.0%以上的高蛋白品系占被测品系的13.3%。蛋白南含量仅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  相似文献   

9.
对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GA3活性在不同基因型大豆差异,但活性高峰期和总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系)间是相似的。高蛋白和中蛋白含量的品种在籽粒粒发育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GA3活性在不同高蛋白和中蛋白品种的iPAs和IAAI舔生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出现两个高峰期,而低蛋白品系的IAAK人出现一个高峰期。中蛋白品种的iPAs活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品种。而低蛋白  相似文献   

10.
籽粒灌浆期(GFP)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生理学选择性状,它能够影响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本研究以6个遗传多样性的春小麦群体为试材,评估了GFP的遗传力,确定了长GFP和短GFP的选择效应.在F2代进行选择并在F3代通过田间试验对选择后代进行重复评价.试验于1990年在尼泊尔的Rampur进行,采用正常播种和晚播两种处理.播期对GFP、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百粒重有明显的影响.F2中长、短GFP的选择对于鉴定F3代的长短GFP是有效的,而且选择长的GFP通常会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长GFP系的平均收获指数、百粒重高于短GFP系.GFP的遗传力估计值属于中高类型(0.52-0.86)。GFP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百粒重均呈正的遗传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79、0.50-0.80和0.53-0.72.结果表明.在早代选择长GFP可以改良上述产量因子。  相似文献   

11.
以前报道过10个冬小麦品系抗白粉病的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但这些基因的同位关系及其定位还没有确定.10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有8个相互杂交并与1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不同寄主品系杂交。各杂交组合中,取F_2300—800个幼苗在温室内评定了对白粉病127号小种的反应,以确定这种同位关系以及8个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各个特性.在C39、A55—2、R107、Armada和SI5中鉴定出Pm4b这个常见基因。根据这些品系与相应寄主不同品系杂交后代感病性的缺失,确定出C39和SI5中3个抗病基因分别为Pm2、Pm4b和Pm6。OK75R3645中抗性基因很可能是Pm3位点上的1个等位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基因。由于GO4779与Axminster/8CC(Pm1)杂交后代未观察到感病性的分离,GO4779中的抗病基因可能为Pm1。ST1—25中的抗病基因为简单隐性基因Pm8。  相似文献   

12.
增加燕麦(AvenasativaL.)籽粒含油量,可以使燕麦发展为油用作物及使燕麦籽粒成为高能量饲用籽粒,在本研究中,对增加燕麦籽粒含油量的3个轮回选择程序作了评价,并将其与预测效应进行了比较。程序1:对田间种植的S0植株进行籽粒含油量选择;程序2:对温室种植的S0植株进行选择;程序3:对田间种植的S0植株进行选择,随后对温室种植的S0:1后代进行选择。对3个轮回选择程序的籽粒含油量选择效益进行试验评价所用的材料,来源于每个程序的每个选择轮回的随机品系。籽粒含油量在程序1和3中显著增加,在程序2中增加不显著。籽粒含油量的年度效益在程序1、2和3中分别是6.04、5.85和11.98g/kg,而预测效益分别是9.69、4.92和11.60g/kg。程序3中,对田间的S0植株和温室中S0:1后代植株的选择,在增加籽粒含油量上都起作用。在每个程序中,籽粒含油量的基因型方差保持显著。品系MO22-4-5在试验评价中具有最高的籽粒含油量,为162.85g/kg,根据生长于温室中燕麦植株的有关数据进行籽粒含油量选择,能够成功地纳入轮回选择程序中。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优质小麦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对陕西关中近年来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性状、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和方法,将13个品种(品系)分为3类(优质、中等、一般)5级。结果表明,小偃6号、陕160、小偃6号T变种、大粒878为优质1级小麦品种(品系),89(1)3—4为优质2级小麦品种(品系),未发现品质性状明显优于小偃6号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内源激素与多小穗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小穗小麦品系10-A及其改良系为供试材料,在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研究了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与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和小穗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穗数与单棱分化和二棱分化持续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6和0.88)。相对较高水平的ZT含量、ZT/IAA值、ZT/ABA值和GA3/IAA值具有延长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克旱15号(原代名克92-387)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育成,其系谱为克86F2-172×克86F5-325-3。1986年进行有性杂交,经5年系谱选择,于1992年决选出优良品系克92-387。又经多年抗性、产量和品质鉴定,表现优异,于1999...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优质小麦品种6号为对照,对陕西关中近年来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性状、蛋白质品种、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和方法,将13个品种分为3类5级。结果表明,小偃6号、陕160、小偃6号变种、大粒878为优势1级小麦品种3-4为优势2级小麦品种,未发现品质性状明显优于小偃6号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用3个A系、3个相应B系和5个R系分别进行两套3×5个完全双列杂交,生产两种具有相同核基因型和不同胞质(一种具有T.timopheevi胞质,即A/R,另一种具有T.aestivum胞质,即B/R)的小麦杂种。试验结果表明.A/R和B/R杂种之间在籽粒灌浆特性和籽粒重量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籽粒重量杂种优势似乎主要取决于核基因型。大多数A系结的种子虽然皱瘪,但没有发现F1结的籽粒有这种现象。停滞期持续时间(D1)及直线期和成熟期平均籽粒灌浆率(即FR2和FR3)与千粒重正相关显著。大多数杂种在这些方面显示明显的双亲中值(MP)杂种优势。籽粒重量杂种优势值与MP值相关不显著.这表明小麦杂种籽粒重量杂种优势不会随MP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体积是最稳定的产量组份,它对出粉率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与G603-86的大粒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用G603-86与Favorit的一套单体系杂交,先获得F1单体系,再由F2群中选出3个F3二体系。在田间对F3二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用标准方差分析法分析表明,两亲本材料在粒重,粒长性状上有显著差异,但在粒宽或籽粒  相似文献   

19.
陕西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小偃6号,小偃107等小麦品种为对照,对陕西省近年来育成的15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和方法,将15个小麦品种(品系)分为3类(优质,中等,一般)5级,结果表明,高优503,小偃6号和陕优225为优质小麦品质中等小偃107,荔丰3号和陕354为低筋粉专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际标准 分析方法,以小 偃 6 号、小偃 107 等小麦品 种为对照, 对陕西省 近年来育 成的 15 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 质参数及烘烤品 质进行了系统分 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和方法,将 15 个小麦品种(品系 )分为 3 类(优质、中等、一般 )5 级。结果表明,高优 503、小 偃 6 号和 陕优 225 为优质小 麦品种;小偃 107、荔丰 3 号和陕 354 为低筋粉专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