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在旱地条件下的小麦在籽粒灌浆期间.环境胁迫可加大其对贮藏同化物的依赖性.本研究之目的是确定开花后遮荫小麦叶片与茎秆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损失量(TNC)和籽粒于物质增加量。1991—1992年.在德克萨斯州的Temple于田间条件下.用Mit小麦品种在花后10—11d开始实施遮荫处理。遮荫期间.带穗植株的茎干物质减少量1991年为290g/kg.1992年为140g/ks。叶干物质减少量1991年为240g/kg.而1992年增加了10g/kg。茎叶贮藏碳水化合物减少量最大的为果糖和庶糖.而淀粉并不因遮荫而发生再流动。估计的维持系数1991年为4.3mg碳水化合物/克于物质·天.1992年为1.8mg碳水化合物/克干物质·天.1991年遮荫初始阶段维持呼吸消耗占TNC的68%.1992年占18%.从叶、茎及穗部非籽粒组织流失的每克同化物所生产的籽粒量1991年为0.68g.1992年为0.78g.除去维持呼吸的部分后.每克流失的同化物产生的籽粒量估计为0.82g和0.93g。由此可见.当在籽粒灌浆期间发生胁迫时.贮藏碳水化合物对籽粒形成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3.
当开花后10-14d用于适水性禾谷类作物时,以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化学脱水或衰老剂在花后缺水条件下可用于选择具有稳定籽粒大小(粒重)的品系。本研究评价了这些化学物质之一-碘化钾(KI)在旱地小麦育种项目中选择籽重特性的潜力。1988-1989年在两个中等雨量地点安排了96个F2衍生的F6和F7代品系和11个小麦品种,于籽粒发育到1/3外,时喷撒0.3%的KI溶液。由于用KI处理造成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减  相似文献   

4.
增加燕麦(AvenasativaL.)籽粒含油量,可以使燕麦发展为油用作物及使燕麦籽粒成为高能量饲用籽粒,在本研究中,对增加燕麦籽粒含油量的3个轮回选择程序作了评价,并将其与预测效应进行了比较。程序1:对田间种植的S0植株进行籽粒含油量选择;程序2:对温室种植的S0植株进行选择;程序3:对田间种植的S0植株进行选择,随后对温室种植的S0:1后代进行选择。对3个轮回选择程序的籽粒含油量选择效益进行试验评价所用的材料,来源于每个程序的每个选择轮回的随机品系。籽粒含油量在程序1和3中显著增加,在程序2中增加不显著。籽粒含油量的年度效益在程序1、2和3中分别是6.04、5.85和11.98g/kg,而预测效益分别是9.69、4.92和11.60g/kg。程序3中,对田间的S0植株和温室中S0:1后代植株的选择,在增加籽粒含油量上都起作用。在每个程序中,籽粒含油量的基因型方差保持显著。品系MO22-4-5在试验评价中具有最高的籽粒含油量,为162.85g/kg,根据生长于温室中燕麦植株的有关数据进行籽粒含油量选择,能够成功地纳入轮回选择程序中。  相似文献   

5.
刘义文 《再生稻》1995,(1):91-96
1991-1992年试验结果,小麦-中稻-再生稻三熟制采用半旱式免耕法对三熟产量无影响,与大春翻耕小春免耕,大小春翻耕的无明显差异。在总用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施有机肥30%的比有施有机肥60%和全部施化肥的对提高在熟作物产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硫和低氮土壤上单独施氮和硫,对油菜的干物质积累没有影响,氮和硫配合施用显著地增加干物质产量.获得油菜最大干物质产量的施用量是S20-40μg/g和N200-320μg/g,再增加N和S的施用量,降低干物质产量.氮硫配合施用,随着施用量增加,N、S含量提高,也提高吸N量和地上部吸S量.最大干物质产量的土壤适宜N/S为4.7-14.0。  相似文献   

7.
于小麦拔节期喷施1.8-7.2g/L“ZnMnBMo”配方微肥,能有效地增加剑叶面积,干重,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喷施5.4g/L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加拿大西部1910-1987年间发放的春大麦品种的产量进展以及产量组份和农艺性状对产量所起的作用,1989-1990年在Botha、lacombe、Olds三个地点对20个六棱和二棱栽培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每年增加12.7-41.4kg/hm^2,收获指数每年增加0.08-0.17%,倒状每年减少0.01-0.05%,种子蛋白质含量每年减少0.01-0.02g/kg。1990  相似文献   

9.
大米小麦旱高粱品质与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梅 《杂粮作物》1998,18(6):32-34
对“大米小麦旱高粱”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内在品质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较矮(14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单产9241.5kg/hm^2,比对照品种-本地红高粱单间4338.0kg/hm^2增产4903.5kg/hm^2,增产率为117.1%,籽粒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淀粉,维生素B1等指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0.
在土壤肥力中等,配施P2O5为6kg/667m^2、K2O为3.75kg/667m^2的条件下,双季稻田免耕栽培饲用裸大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每667m^2施纯N7.5kg,且基肥、分蘖肥各半的处理最高,高产原因是该处理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多,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因而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裸大麦秸杆富含钾素,秸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1.
为给生态光伏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黄淮麦区南片主栽品种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33、淮麦39、徐麦30、徐麦33、徐麦35、保麦2号、保麦5号和保麦6号为试验材料,在连云港生态光伏区以自然环境为对照(CK),设置光伏板下小区全遮荫、半遮荫和未遮荫三个处理(分别用Z1、Z2和Z3表示),研究光伏板遮荫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品种中,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籽粒产量均比较高,其中以连麦7号产量最高。与CK相比,光伏板下1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降低,且产量表现为CKZ3Z2Z1。在Z3条件下,连麦7号、连麦8号、徐麦30和徐麦33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不同品种株高对遮荫的反应不一,如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徐麦35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较CK降低,且以Z2处理降幅最大;徐麦33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显著增加;连麦2号、连麦6号和连麦8号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有增有减。在花后35d,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旗叶SPAD值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不同遮荫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表现为CKZ3Z2Z1,其中Z3和CK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生态光伏区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旗叶光合特性,12个小麦品种在Z3处理下达到最优。12个品种中以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产量较高,更能适应弱光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丝优63     
丝优63是湖南省岳阳市农科所利用本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丝苗A与明恢63配制的迟熟籼型杂交组合。其不育系丝苗A于1993年9月由湖南省科委组织鉴定。丝优63于1994年1月由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审定。1产量表现1991~1992年通过岳阳市晚稻区试,亩产475.g~502.4kg;1993年省中稻区试亩产:9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熟期早2.2天。1991~1993年作连晚在岳阳、临湘、平江及广西等地多点示范68.5亩,亩产504.2~589kg;1992~1993年作中稻再生稻…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基因型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以土壤肥力不同的温县大尚、赵堡为试验地点,在0、150、300 kg·hm-2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施氮量对15个基因型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籽粒产量差异的显著性关系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5个小麦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三个类型。在3个施氮水平下,豫麦49198在两地都表现为高产,适应性和稳产性好,但两地没有共同的中产和低产品种类型。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都呈“慢-快-慢”的动态模式,不同基因型小麦在开花和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差异显著。氮肥对小麦干物质变化率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开花期,最小的是分蘖期;在3个施氮水平下,各时期干物质增加率在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然而两地都表现为在开花和成熟期干物质增加率最大的是高产基因型,最小的是低产基因型;施氮使高产基因型小麦的花后干物质转移率及花后干物质转移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NaHSO_3对小麦光合速率、光呼吸及籽粒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麦开花后(灌浆期)叶面喷 施光呼吸抑制剂 Na H S O3 (200 m g/kg ),能有效地提高净 光合速率,抑制光呼吸;同时对小麦籽粒的氨基 酸组成也有影响。喷施 Na H S O3 后小麦 籽粒中必需氨基 酸含量( E A A)、总氨基酸含量( T A A)、甘氨酸和丝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麦籽粒容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405份小麦籽粒容重测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小麦籽粒的容重大于国外小麦的;国内小麦中,宁夏品种的籽粒容重平均值最高,≥820g/L者所占比例是大。小麦籽粒容重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低氮对小麦的氮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在豫北高产田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减氮处理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西农509和豫农202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积累特性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减氮处理下,漯麦18和豫麦49-198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均大于西农509和豫农202,且氮素积累量下降幅度均小于后两个小麦品种;4个小麦品种花前贮存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73.78%以上,而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低;4个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35.05%~39.71%,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60.29%。减氮处理后,漯麦18和豫麦49-198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均高于西农509和豫农202,产量降低幅度小于西农509和豫农202,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西农509和豫农202。说明减氮处理下种植漯麦18和豫麦49-198更有利于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7.
施磷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旱地小麦最佳施磷量和施磷方式,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施磷量(P2O5)为75、112.5、150kg·hm-2和施磷土层深度为20、40cm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前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且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效果显著;小麦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量增加,且40cm土层施磷条件下差异显著。施磷150kg·hm-2时,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小麦花前叶片和茎秆+茎鞘的干物质量增加,成熟期茎秆+茎鞘干物质量显著降低,籽粒干物质量及其所占比例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增加,且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效果显著。施磷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与小麦越冬-孕穗期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与孕穗期土壤水分含量尤为密切。40cm土层施磷150kg·hm-2有利于提高旱地麦田孕穗期前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小麦茎秆+茎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累积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区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株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27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hm2,最佳配比为1.69∶1,联应系数为1.07,施肥利润为3123.75元/hm2,每公斤N可增产小麦6.5~5.8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11.1kg,每公斤养分增产小麦8.58kg。  相似文献   

19.
为给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4个试验处理:N0(不施氮),N1(在总施氮 270 kg·hm-2的条件下,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N2(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N3(底施30%、拔节期追施70%),研究了不同氮肥底追比例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随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升高,细胞间隙CO2浓度降低,小麦群体净光合速率先升高后降低;N2处理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比例,籽粒产量最高(达到11 698.94 kg·hm-2),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亦最高;氮肥追施比例过多(N3),则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成熟期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比例、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底追比例为5∶5的处理是兼顾高产和高氮肥利用效率的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20.
依据1980-1991年龙海市小麦赤霉病病情、苗情、气候和栽培条件等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子是气候,其次是栽培条件。并据1 ̄3月份雨量、雨日组建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多元预测方程式,经回测和1992 ̄1995年实践检验,拟合度很高。提出了“品种抗、农业防、药剂治”优化控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