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温室和大田(2年)中,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 tritic)与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在小麦上的相互作用。逻辑增长模式dy=(1-y/k)的积分式符合病害进展数据,式中r为感染率,K为最终积累病害。颖枯病明显地减轻了白粉病的严重度,并使白粉菌的最终积累病害K至少降低了60%。在大田试验中,白粉病则提高了颖枯病的最终积累病害K。由于白粉病的严重度相当低,所以它使颖枯病的严重度提高得也较少,而且两年中仅一年有显著提高,即K大约提高了30%。在盆栽试验中,颖枯病的最终积累病害K保持不变,但其侵染率r有30%的显著提高。大田与盆栽试验间的差别可用温室内的气候条件来说明、温室中的气候条件排除了二次侵染,而这正是大田病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叶锈病、白粉病和颖枯病害在世界范围内使小麦产量降低.为给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小麦属中供试物种对小麦叶锈菌、白粉病菌和颖枯病菌所表现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生长率育种     
生长率育种——(N.Ya.Kolo-miets),KukuruzaiSorgo,1994,No.5,12~13(俄文)将高粱品系按双列式杂交。选用的雄性不育系APK_(6s)、AP_861和APV_1116以及品系A_257Gaol-yan[Kaol...  相似文献   

4.
新消息     
0249小麦对白粉病成株抗性的遗传──小麦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较过敏的上基因抗性更具有持久性.但很少了解这类抗性的遗传。为此,C.A.Griffey和M·K·Das利用4个冬小麦杂交试验研究了小麦成株期抗性的遗传.在田间自然感染白粉病条件下评价了亲本、F1、F2、F3。和反交群体的各自特性,并对Massey和Knox62小麦中控制成株抗性的基因数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涉及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基因为2至3个。用标准化后的F3/F2回归分析法得出成株期抗性的估计系数为0.4-0.56…  相似文献   

5.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MMS)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期和晚期进行白粉病防治对保护Saluda品种的籽粒产量是极其重要的。Knox62的平均MMS为2.1%,该品种的病害扩展大于其它成株期抗性品种。两年内,Knox62不用杀菌剂的处理同全生长季进行杀菌剂防治的处理相比,其产量相等。两年内,成株期抗病品种Massey、Redcoat及Houser的不一处理小区,其MMS值都低于1%。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品种的遗传抗性都是相当高的。因此,可以不考虑杀菌剂防治囱粉病对这些品种所带来的益处。在利于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下,成株期抗性也是有效的。将成株期抗性转入具有高产潜力的半矮化小麦中,可能会出现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豌豆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id  A 冯钦华 《杂粮作物》1998,18(5):14-16
自秘鲁的Harland(1948)关于豌豆(PisumsativumL.)对白粉病(ErysiphepisiDCexSaintAmans)的抗性是由单隐性基因(er)控制的报告发表以来,秘鲁及印度的一些学者也相继得到同样的结论。但一些工作者报道,在几...  相似文献   

7.
大斑病菌的0号小种和1号小种对含Ht和部分抗大斑病基因的甜玉米杂交种的致病力J.K.Pataky大斑病[Exserohilumturcicum(Pass,)K.J.Leonard&E.G.Suggs]是甜玉米上流行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用...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恩施从马铃薯上采集到一种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Mycovelosiela(Cer-cospora)concors(Casp.)Deighton,经文献检索该病害为湖北省内新记录。初步调查,马铃薯灰斑病(M.concors)在个别品种上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9.
1995~1997 年连续3 年调查、取样、分离,认为运城地区棉苗根病的种类主要为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和红腐病菌(Fusarium spp.)。通过对种衣剂1、2、3 号室内毒力测定,盆栽接菌、小区和大田与现有种衣剂的试验比较,该3 种种衣剂对立枯、红腐病防治效果均很好,特别是运城1 号与现有药剂北农牌、天津牌比较,防治效果极为显著,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稻Kalinga-I/Krishna杂交的花粉完全不育的F1与轮回亲本Krishna多次回交,培育出具有KalingaI细胞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Krishna-A.该不育系在12℃和9℃下的发芽率和根、苗长度表明,它比耐寒母本Kalinga-I(由耐寒品种Dunghansali和高产品种IR8杂交育成)更耐低温。推测除雄住不育性外,该不育系发芽期的耐低温性也是从Dunghansali的细胞质通过Kalinga-I而遗传的。耐寒性的细胞质控制为水稻文献中首次报道。该不育系将适宜于杂交水稻的发展,在低温发芽难的地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在0.02mol/L KOH体系中,钙-叠色素铬合物于-0.78V(vs.SCE)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峰,峰电位与钙浓度在0.10-0.80μ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茶叶中钙,兼具灵敏、准确、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玉米基因型抗曲霉穗腐、籽粒侵染及黄曲霉毒素产生鉴定K.W.Campbell,D.G.White玉米的曲霉穗腐、粒腐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Link:Fr.)引起的。该病害及病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种子的污染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干旱年...  相似文献   

13.
土壤消毒与收获方式对翌年马铃薯Rhizoctoniasolani病害发生的影响M.Lootsma和K.ScholteRhizoctoniasolani(AG-3)是一种土传植物病原菌,能引起马铃薯茎和匍匐茎的溃疡以及块茎黑痣。严重溃疡可导致块茎延迟萌...  相似文献   

14.
95205高粱花药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田间评估──(N.Kumaravadivel等),PlantCellReports,1994,Vol.13,No.5,286~290(英文)在N6培养基(另加3%蔗糖,2mg2,4-D/L和0.8%琼脂)上,在...  相似文献   

15.
南美洲首次发现由番薯生链格孢引起的甘薯叶斑病和茎枯病C.A.Lopes等1990年夏季,在CNPH/EMBRAPA中保持的496种甘薯中有79种以及巴西利亚的巴西联邦区内两块甘薯大规模种植区均暴发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病害。该病最明显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界限...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霜霉病研究进展张德荣,李晓健(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halstedii)是向日葵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可通过种苗、土壤和病残体传播[2,3,12]。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能使70%-80%的植株枯...  相似文献   

17.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Dev  H 李兵 《杂粮作物》1997,(4):53-54
在高代中豌豆的变异性H.Dev,K.B.Rastogi在选育高产豌豆(PisumsativumL.sen-sulato)品种中,为从后代有效选择理想品系和组配组合,亲本选择是重要的。经济性状的育种改良主要依靠其自然属性和在试材中表现的遗传变异性范围和...  相似文献   

19.
玉米F_1代杂种对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引起的穗腐病的抗性资源─—(K.W.Campbell等),PlantDisease,1993,Vol.77,No.11,1169(英文)1991年,将品系1189和978分别同感病自交系Mo?..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P_(502)花粉生产能力的改良──(V.I.Kostyvchemo),Selektsi-yaiSemenovodstvo,Moskva,1992,No.1,18~21(俄文)试图通过增加玉米雄穗侧枝数目来改良花粉产生,测定了来源于杂交种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