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 《农家参谋》2004,(9):33-33
用老法窖贮红薯往往“干疤”、“水坏”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二则简易的仿生态自然调温贮薯法,经数年推广使用,效果优于“大屋窖”。一、薯块消毒1.制高浓度消毒液: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薯块。每贮1000公斤红薯需配制20公斤药液。2.  相似文献   

2.
用老法窖贮红薯往往“干疤”、“水坏”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二则简易的仿生态自然调温贮薯法,经数年推广使用,效果优于“大屋窖”。  相似文献   

3.
<正> 1 窖藏,山区农家可选背风向阳、土壤结实、干燥便捷的地方开挖山洞来窖藏红薯。注意入窖前要剔除病薯、伤薯和霉变薯,入窖初期可保持窖温20℃左右,注意通风透气;一周后窖温维持12~15℃:随着气温下降,要封闭窖口,加厚覆盖物.使窖内温度不低于10℃。下年续用,入窖前用喷洒1:50的福尔马林药液进行消毒。 2 砂贮。在干燥的内室或楼上,底层铺一层塑料纸和薄膜,再铺一层粗砂,以后堆放一层红薯铺一层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农艺措施。而夏播留种的关键技术是种薯的安全度夏。通过对“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土冰窖”、“冷凉处散藏法”种贮藏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比较鉴定,以“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贮藏种薯效果较为理想,每年的4~6月份的库(窖)温度能够控制在5℃以内,出库时种薯发芽率和腐烂率均不超过1%,出库时的种薯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农艺措施,夏播在我市区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夏播留种的关键技术是种薯的安全度复。通过我们对“半地下种著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土冰窖”和“冷凉处散藏法”5种贮藏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比较鉴定,以“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贮藏种薯效果较为理想。每年的4~6月份的库(窖)温都能够控制在5℃以内,出库时种薯发芽率和腐烂率均不超过1%,出库时的种薯相当于入库前的鲜薯。  相似文献   

6.
黄石崇 《湖南农业》2004,(11):21-21
1.砌好贮种池选比较阴凉的房间,靠内壁的一角用红砖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贮种池,占地的大小,由种薯的数量多少而定。2.选好红薯种夏红薯一般要求在寒露至霜降前后收挖;秋红薯在立冬前收挖为宜,以避免霜冻。在挖运红薯时,不要弄破表皮;入贮之前必须对种薯精细挑选一次,剔除有病虫、有伤口或受冻伤的红薯。3.晒薯和贮种池消毒要把挖回来的红薯在太阳下晒半天,或在通风处摊2天左右,待晾干表皮水分后再入贮。对贮种池要用多菌灵1500倍液或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消毒。4.堆码贮藏先在贮种池底铺上一层20厘米厚的细河沙,然后将选好的种薯摆在上…  相似文献   

7.
红薯贮藏烂薯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平  严瑾 《吉林农业》2011,(2):119-120
乡文章阐述了红薯贮藏发生烂窖的原因。大棚窖对红薯种薯、商品薯贮藏的关键技术,收挖、入窖、窖内管理的整个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贮藏期监测,病虫鼠防治等。  相似文献   

8.
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项目研究与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细介绍了红薯藤越冬的原理、方法、效果及效益。在红薯藤窖越冬的研究中,找到了红薯藤越冬的最佳场所是大棚窖和地窖,越冬薯藤隔离基质用松树叶,越冬出窖效果可达93.8%,用越冬薯藤育苗较种薯育苗提高产苗率56.4%,解决了国内同类技术越冬薯藤出苗低的难题,用薯藤替代种薯育苗已获得成功。2011—2015年铜仁市示范推广面积4.808万hm~2,平均增产5 316 kg/hm~2,增产率达18.73%;节约种薯900~1 200 kg/hm~2,按3元/kg计算,可节约成本2 700~3 6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红薯在收藏过程中,各地都有程度不同的烂薯现象,群众习惯称为“烂窖”。引起红薯烂窖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四种。一是病菌的感染:红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黑斑病、干腐病、青霉病、紫纹羽病、红薯瘟等。其中软腐病、黑斑病最为普遍,这些有的在大田已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红薯在贮藏期间常发生烂窖,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烂窖的主要原因是: 1.收藏偏迟和薯皮损伤。红薯是一种喜温作物,在14℃以下就停止生长,如果收获时大量挖伤或擦伤薯皮,就为病菌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样的红薯入窖后就容易腐烂。  相似文献   

11.
种薯带病传播是红薯黑斑病整个侵染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控制种薯发病,能最大限度地压缩病源,是综合防治黑斑病的核心问题。过去,我们在防治中,先后采用改良井窖,“401”、硫磺等熏窖,温汤浸薯,高温大、小窑窖及高剪苗等措施,但由于技术繁杂、投资较大等原因,难以全面推广。为了探索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1980  相似文献   

12.
<正>一、红薯黑皮是什么病,如何防治1.病因和症状。红薯黑皮实际就是红薯黑斑病,也称红薯黑疤病。这种病从育苗期、大田生长期和收获储藏期都能发生,直接引起死苗、烂床、烂窖,造成严重损失。主要症状:薯块感病后病菌深入薯肉下层,使红薯表面出现坚硬的黑皮,个别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干腐,且病薯含有毒物质(莨菪素),不能食用。薯苗染病初期幼茎地  相似文献   

13.
<正>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果树。商南县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山楂果实的贮藏1.1土窖贮法。我国北方山楂产区大多利用土窖。土窖是用土、木和作物的秸秆等搭成的贮藏场所。北方农村中的菜窖、土窖洞、薯窖等均可利用,也可用砖、石、水泥等物砌成永久性地窖。土窖多用半地下式。一般窖的地下部深1.5~2 m,宽2.5~3 m,长度随意。窖的四周用挖出的土堆起高0.5~  相似文献   

14.
贵州铜仁红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6,(8):167-168
通过采取分期收获,延长企业红薯在土时间,减少贮藏时间;就地粗加工成水淀粉,保存半成品;植保部门争取实施新型薯窖建设项目,在红薯生产和加工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可以解决红薯储藏难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农艺措施.而夏播留种的关键技术是种薯的安全度夏.通过对"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土冰窖"、"冷凉处散藏法"种贮藏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比较鉴定,以"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贮藏种薯效果较为理想,每年的4~6月份的库(窖)温度能够控制在5℃以内,出库时种薯发芽率和腐烂率均不超过1%,出库时的种薯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 红薯茎线虫病是红薯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其病原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 Kuehn)是适应性强,繁殖快,传播途径多,在红薯全生育期都能为害的内寄生线虫。此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减产,而且还能引起贮藏期烂窖。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种薯、薯苗的频繁调运,致使该病迅速扩  相似文献   

17.
特色红薯     
【汨罗有“薯”】2006年11月中旬,湖南岳阳泊罗市桃林寺镇南林村村民黄细和从地里挖出了一兜4个连体、重达44公斤的“红薯王”.其中一个单体重20公斤。在当地,像黄细和这样种红薯种出了名堂的薯农不计其数。他们种的红薯不但个头大,而且品种多,该市5万多亩红薯中既有工业用薯、鲜食薯,也有菜用薯和保健型薯,香喷喷的汨罗特色红薯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果树。商南县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山楂果实的贮藏1.1土窖贮法。我国北方山楂产区大多利用土窖。土窖是用土、木和作物的秸秆等搭成的贮藏场所。北方农村中的菜窖、土窖洞、薯窖等均可利用,也可用砖、石、水泥等物砌成永久性地窖。土窖多用半地下式。一般窖的地下部深1.5~2 m,宽2.5~3 m,长度随意。窖的四周用挖出的土堆起高0.5~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冬季寒冷干燥,马铃薯种薯窖贮期限长,难度大。我单位近五年来采用网袋贮藏种薯,效果较好。网袋贮藏技术的优点:薯堆内的通风好于散贮,可避免因伤热引起腐烂或发芽等问题,贮藏期间也不必倒堆散热,既节约贮藏成本、又可降低贮藏损失。另外,不同品种可加拴标签分垛存放,避免了不同品种同窖散贮及易引起机械混杂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曹涤环 《新农村》2022,(1):23-24
红薯又名甘薯、番薯、地瓜、红苕等,可用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但因薯块大、含水量多、皮薄,容易破皮损伤而感病,在贮藏期易遭受病害的侵染而出现大量烂薯,造成损失.现将红薯贮藏期发生烂窖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