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片"TM"影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M"影像与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对照,对林业资源等有关因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这对如何准确地把卫片应用到森林资源调查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TM影像对滇西南7个地(州)27个县(市)开展了调查,并按2级分类的要求进行目视解译,其结果为研究区热带林覆盖率为46.09%,郁闭林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46%,破坏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5.63%,常绿阔叶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2.61%,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占总面积的0.20%,判读精度81.53%。表明TM影像能满足热带林宏观林地资源调查的需求,既快速,又省力、省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TM影像在热带林林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M影像对滇西南7个地(州)27个县(市)开展了调查,并按2级分类的要求进行目视解译,其结果为:研究区热带林覆盖率为46.09%,郁闭林面积占研究总面积的10.46%,破坏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5.63%,常绿阔叶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2.61%,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占总面积的0.20%,判读精度81.53%。表明TM影像能满足热带林宏观林地资源调查的需求,既快速,又省力,省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TM卫片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航天遥感图像资料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资源监测是推进林业调查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是引进新技术、实现科技兴林的历史任务,也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TM卫星照片影像特征分析,为今后林区运用TM卫片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资源监测、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 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③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因子的随意性;④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⑤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⑥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卫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目的是从遥感影像中获取所需的地学专题信息,判读其分布,并对其数量特征给予粗略的估计。森林资源分布,蓄积量,林地生产力,资源管理等都能在遥感影像上有所体现,正确地目视解译能够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今后林业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将TM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应用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林业勘察设计中一项新的技术革新。文章通过对试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提高TM影像图的区划质量提出了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4年和2000年的2期TM卫星影像图,采用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分析了拉市海湿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拉市海湿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减小,水体、荒地、建筑面积增加。通过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拉市海湿地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对青海省互助县境内的北山林场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包括原始数据导入、正射纠正、影像融合、波段组合、影像增强等处理过程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探讨SPOT5遥感影像在林业二类调查中的应用处理方法及SPOT5影像的应用前景。经现地验证,以SPOT5遥感卫星影像为底图,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区划判读小班能满足林业二类调查的需要,该影像数据能作为1∶10000专题图制作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TM卫星影像在楚雄市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瞿林 《林业建设》2003,(4):25-29
在楚雄市森林资源调查应用实践中,通过建立科学实用的分类系统,采用景观区分析、森林群落结构状态分析、季相变化分析、景观生态综合分析等方法,目视判读解译森林资源,地类综合正判率86.1%,判读效果较好,并提出了如下建议:选择多时相TM卫星影像图、积累和丰富目视解译标志、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加强判读人员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1.
利用空间信息源编制林业专题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TM卫星影像作为空间信息源,对其进行解译处理,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林业专题图的编制为应用目的,论述了林业专题图编制的程序、方法、专题处理、各类数据库的建立、专题图输出等环节过程,并给出专题图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在目视解译的前提下,通过对TM(4.5.3)影像图片在楚雄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试验进行TM影像判读时,约10%的面积为判读难点,包括经济林、按属工业原料林、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材地、无林地、放牧地以及阴影区、云和云影覆盖区、太阳光照射强烈的山顶和山脊等部分。在应用试验中通过季相对比、借助已有资料分析、补充调查,逻辑判断、经验分析等方法,大部分被解译出来。  相似文献   

13.
林地生态红线保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林地占用进行动态监测,是林地生态红线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8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影像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云南省全省的林地占用图斑,从区域尺度上获取林地占用图斑的分布和面积情况。结果表明利用TM8影像数据进行林地占用动态监测的结果是可靠的。为进一步开展林地占用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宏观决策者实施林地非法侵占管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2)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3)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的随意性;4)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5)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6)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应用两期遥感数据目视解译调查新伐区的方法 ,以及所用数据的最佳时相和目视判读用图的最佳比例尺  相似文献   

16.
利用TM影像,并通过野外40多条路线调查,设置141块临时样地,对滇西南9个地州30个县市的8283618hm^2的土地进行了森林资源监测,得到了各地类面积。  相似文献   

17.
李学谦 《热带林业》1999,27(2):56-64
TM数据在土地资源调查和分类工作中具有相当的适用性,但由于其有限的光谱解析和几何分辨率.使普遍存在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问题常常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加之自然界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地质体,常常造成分类结果的精度大打折扣。譬如说水体,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水库,海洋又包括不同程度的深海,浅海和不同水色的海,湖泊又包括淡水湖.咸水湖、季节湖、泻湖等等.而常用的计算机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则不可能分出如此众多的种类来。因而传统的目视解译仍然是遥感工作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方法之一.至少目前TM数据的解析能力和计算机软件,还不能代替这一原始的传统的而且是较为精确的方法。现就常用计算机遥感分类条件下,辅助于地理、地质及植物物候特征等大量目视解译工作对海南岛湿地资源调查和分类进行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利用TM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M影像对全省重点生态工程区和天然林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就此次调查提出了目前遥感在林业调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国家公益林核查工作中对遥感卫星影像图的实际应用,介绍了从遥感数据准备、影像图使用、解译效果等全部工作过程。阐明了数据选取的原则,数据合成依据,分析了应用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其他类似的资源调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林业调查中,为了绘制各类林业用图,以前使用各种光学测绘仪器进行外业调查,现在GPS则应用较为广泛。而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走很多路程,消耗大量体力,甚至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完成外业调查。如果调查的区域的谷歌地球影像的分辨率较高,利用谷歌地球影像,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更快捷。文章详细论述了如何利用谷歌地球影像绘制林地小班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