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柴油机SCR后处理系统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Ⅳ/Ⅴ柴油机采用SCR后处理技术相比其它技术有更多优势。为开发NH3-SCR后处理系统控制策略,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应用状态机理论设计SCR系统协调控制策略,并在Matlab平台中进行仿真测试,然后通过台架试验对建立的原机排放预估模型、催化器内部氨氮反应当量比计算模型和NH3目标覆盖度预估模型进行测试和标定,最后完成催化器载体瞬态温变滞后修正算法和瞬态工况NH3泄漏控制策略。设计的SCR控制系统瞬态工况的鲁棒性好,NOx转化率控制在60%左右,NH3泄漏平均值控制在1.0×10 -5 以下。将基于本系统控制策略的计量控制单元(DCU)应用到目标发动机,ESC和ETC试验测试的NOx比排放分别为3.01g/(kW·h)和3.15g/(kW·h),满足国Ⅳ标准。  相似文献   

2.
车用Urea-SCR系统NO_x动态转化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Urea-SCR技术应用于拖拉机用柴油机,研究了Urea-SCR系统的NOx动态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在发动机排放试验台上,使用6L280柴油机和产品SCR系统,采用SCR性能动态测试方法,考察了发动机整个工作区域的SCR动态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NOx动态转化效率与催化器氨存储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催化反应温度对此影响很大,空速影响很小;NOx动态转化效率的变化规律可用四维脉谱表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柴油机典型的后处理系统结构和催化剂对SCR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SCR催化还原机理、催化器内部反应过程的分析阐述了SCR系统的建模及标定方法;对采用开环控制、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的SCR系统控制策略和应用现状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结合SCR系统运行特点,从SCR的低温性能、氨覆盖率的计算、NOx传感器的交叉感应现象、催化剂的老化、SCR与其它后处理部件及发动机的协同优化控制五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柴油机SCR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SCR后处理技术是目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量的主流技术,首先基于自主开发的SCR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及反应原理。其次通过协调控制策略以确保系统内部各模块运转正常,通过原机排放模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作为前馈控制得到尿素基本供给量,通过排温修正模型进行瞬态排温修正,利用发动机排温和储氨量的对应关系对氨泄漏进行有效控制,根据OBD法规要求当发动机NOx排放量超标时进行报错。最后对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特性及原机排放MAP、目标转化效率MAP进行了标定。系统与某型号发动机匹配良好,经ESC循环测试NOx比排放量为1.52 g/(k W·h),ETC循环测试NOx比排放量为2.09 g/(k W·h),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NOx排放量,满足国Ⅳ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标定效率、节约标定成本,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标定优化方法应用于一款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经济性优化过程中,采用MBC工具箱中的空间填充法进行试验设计。基于试验设计结果进行发动机台架实验,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准确的发动机性能响应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获得了优化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标定优化扩大了燃油经济性区域,改善了原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VP37电控分配泵管理系统与CA498Z型柴油机所组成的电控CA498Z型柴油机和与该管理系统相匹配的VSl00标定系统.试验研究了进气预热条件下起动结束标志转速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进气预热条件下电控柴油机起动油量脉谱优化的一般过程,证明发动机固有特性决定了起动阶段的结束点到起动脉谱油量的延迟作用终点前的发动机转速升高率极限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HF495T3柴油机标定了1 000r/min全负荷工况和2 000r/min全负荷工况等2个工况点,改变空燃比进行了柴油机相关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空燃比对柴油机标定工况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特性。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基于试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通过模糊评判,优化出试验用柴油机在1 000r/min全负荷工况和2 000r/min全负荷工况的最佳空燃比分别为20和16。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农用柴油机后处理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农用柴油机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预测算法,即四阶龙格库塔迭代算法。此算法作为NO_x排放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通过自适应改变步长以应对不同空速,迭代计算相应的排放浓度值,在单片机的时间片内,实现对整个SCR后处理催化器的计算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重型汽车国Ⅴ排放法规要求,基于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一款小型柴油机平台,进行开发国Ⅴ柴油机的技术开发研究,匹配大于3.5吨的国Ⅴ卡车或物流商用汽车。柴油机采用增压中冷、四气门、双顶置凸轮轴、VGT增压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电控水冷EGR等结构设计,采用氧化催化器EGR+DOC+DPF(颗粒捕集器)或DOC+SCR(选择催化还原技术)的排放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严格要求,SCR后处理系统在重型柴油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基于SCR系统在重型柴油机上试验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尿素喷嘴座结石、尿素喷嘴座结晶问题、排气管路结晶结石问题以及控制策略问题,利用称重方法以及红外法对尿素结晶结石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SCR系统结晶结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Urea-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然后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装有SCR后处理系统的国Ⅳ柴油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稳态循环ESC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开环控制策略下的SCR技术能使NOx排放降低率达到65%以上。同时对尿素与燃油的消耗量以及氨气的泄露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表明,本套SCR系统消耗的尿素水溶液仅占燃油的5.8%,即柴油车运行100 km大约消耗2.5 L尿素溶液,且系统氨的排放小于10×10-6。  相似文献   

12.
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废气再循环(EGR)以及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进行排放升级,通过台架试验研究升级后的柴油机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柴油机的排放水平达到国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一台四缸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为试验发动机,采用不同燃料品质的柴油为燃料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动力特性、经济特性以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国三柴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动力性与普通柴油差别不大,仅在大转矩时优于普通柴油;其经济性明显优于普通柴油,燃油消耗率最大可降低将近7%;国三柴油燃烧后的排放物CO、HC、NOx、烟度以及P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已达到欧ⅢA排放水平的非道路柴油机实现欧ⅢB排放有两条基本路线:EGR+DPF和燃烧优化+SCR,本文基于现有的试验数据、实施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针对37 kW以上功率段的机型,讨论了上述两种路线的优劣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性对Nox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实测直喷式柴油机气缸压力,通过气缸压力计算分析燃烧放热规律,建立了由放热率预测直喷式柴油机NOx排放的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精度与准确性。通过实测多缸柴油机各缸压力,利用该模型计算各缸在各工况下的NOx排放,分析了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缸机由于各缸压力不均匀,其NOx排放量有一定的差别,气缸压力大,NOx排放量也大;降低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性可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EGR率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增压直喷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不同EGR率对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个工况下EGR率的优化原则,并获取了柴油机最佳EGR率的M AP图,设计出一套EGR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对EGR系统中的进气节流阀和EGR阀进行控制,确保不同工况的最佳EGR率。发动机台架试验证实,设计的EGR电控系统按所获取的最佳EGR率运行,可以使NOx排放量降低19.9%,CO和HC排放量略有增加,动力性和经济性与原机相当,对EGR回路冷却可以抑制柴油机因使用EGR技术而导致的PM排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形成机理,分析柴油机排污特性,结合我国排放法规特点,介绍进气系统的优化,对减少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Urea-SCR尾气管道布置的优化及催化器的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基础上,针对某6缸发动机后的尾气管路布置,进行了流体计算方法的优化,并分析了其管路中尿素结晶形成的原因和喷嘴最佳的安装位置。本文也对催化器进行了研究开发,从载体、涂层、封装3方面计算设计催化器,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