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红松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用材树种。我场现有红松林2.9亩,185株,生长良好,长势喜人,一九七六年结球果13枚。从红松的生长情况来看,证明它在承德地区造林是相宜的。山于造林后人员调动,已没有人知道这片林木的情况。一九七七年,我场偶然发现了这片林子,组织专人进行走访及实地检尺,得到了一些资料。大约在一九五三年或一九五四年春,原热河省林业局从大兴安岭调入20余斤种子,交我场试验。苗圃地选在老局子大队小冰朗沟门外脸的阴坡,坡度10,海拔850米,土层厚50厘  相似文献   

2.
磐石县江南林场地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由于历代滥砍盗伐。特别是经敌伪时期掠夺式采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天然红松已绝迹,次生林的产量和质量低劣。为改变次生林面貌,该场特别注意营造红松人工林。为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该场从1969年起在进行红松春秋两季植苗造林的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红松雨季造林试验。目前红松雨季造林面  相似文献   

3.
《国土绿化》2010,(1):32-32
湖南省桃源县林业发展走过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大炼钢铁”乱砍滥伐,人定胜天毁林造地,一场场噩梦不断上演,人们也饱尝了水患、饥饿的苦果。然而,桃源县始终把造林绿化当做头等大事来抓,20年间,大力兴办用材林基地造林6万余亩,规划“百万亩基地建设”造林25万余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造林17万余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典型示范面积2.1万亩,灭荒造林12万余亩,毛竹低产林改造10万余亩,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造林8.8万余亩。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的飞播造林截止2007年,全省已累计完成飞播造林面积3087万亩(宜播面积),成苗成林面积1485万亩,成苗成林面积率48.1%.早期的飞播林大部分已进人中、幼龄林的生长高峰期,林木生长迅速,分化激烈,高密度林分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急待进行抚育间伐.目前,全省急待抚育间伐的飞播林约600万亩.  相似文献   

5.
我场管辖面积81万亩,灌木林面积很大。为了改造这类林分,1974年我们在阳坡进行了油松造林试验,成活不错。但由于阳坡土壤瘠薄,干旱,条件较差,油松造林技术复杂,成本太高,不宜大面积生产造林。1975年我们又进行了杜梨阳坡造林试验,面积10亩,成活率达100%,生长情况也比油松好(表1)。  相似文献   

6.
兴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境内河沟纵横,素有“锅底洼”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359万亩,其中耕地191.7万亩,非耕地118万亩(含滩地17.02万亩)。从1979年开始在周奋乡崔四村开发滩地,营造池杉林,至今已采用林经,林粮、林渔等林农复合模式营造池杉速丰林基地28534亩,其中以林为主的垛田造林21791亩,林粮间作式埂田造林3493亩,以养殖为主的鱼池埂造林2050亩,造林、养鱼并举的复合型造林1200亩。为了总结综合开发经验,不断优化开发模式,提高林农复合经营效益,使林木生长和间作效益同步增长,促进滩地开发的稳步发展。现将主要造林模式及林木生长和间作效益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林口林业局从1956年开始营造红松人工林,到目前为止,已造林60余万亩,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要求,将红松人工林进行分类经营,其中公益林36.9万亩,占总面积的61.5%,商品林23.1万亩,占总面积的38.5%。按林分组成划分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红松人工纯林。红松与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冠下红松林,其中20年生以下38.4万亩,21~30年生16.8万亩,31~40年生4.3万亩,41年生以上5000亩。目前进入生理成熟期,并具备结实能力的达21.6万亩。 为充分发挥和提高红松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林口局于1996年初规划了10万亩的红松定向培育基地,并制定…  相似文献   

8.
我区飞播造林自1961年在全区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飞播造林遍及15个地(市),74个县,58个国营林场,共计1836个飞播区。到1994年,全区飞播造林有效面积5895.2万亩,成效(苗)面积2374.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498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80.4万亩,近熟林459.6万亩,中龄林375.6万亩,幼龄林1191.4万亩,未成林267.6万亩。飞播林面积占全区用材林面积的37.6%,蓄积量占35.8%;按现有飞播林立木总蓄积量5498万立方米概算,可出材2749万立方米(按出材率50%计),总价值54.98亿元(以200元/立方米计),相当于飞播造林直接投资1.6亿元的34.36倍。飞播林已成为我区新型用材林基地和松脂基地,产生着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2010年在草河口地区进行了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通过对9年生试验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柞(Xylosma racemosum)、红松(Pinus 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混交林中的红松树高、胸径生长都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 Kuzen]混交林红松生长于红松纯林相比无显著差异。红柞、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土壤与红松纯林相比,土壤蓄水能力增强,养分含量增加,红松、落叶松混交林与红松纯林相比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差异。红柞、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场位于河曲县中部,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8.8℃,年降雨量平均400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0—140天,土壤为干瘠的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5%以下,植被主要有铁杆蒿、沙蓬、白茅等耐旱植物。自1960年建场以来,造林78,000亩,保存面积为56,402亩。经1979年10月森林资源清查,生长较好的林分为9,932亩,平均每亩蓄积量0.76立方米,可见,即使生长最好的林分,产量也很低。更为严重的是早期营造的杨树近2万亩,已形成慢生低产的“小  相似文献   

11.
《广西林业》2010,(11):F0004-F0004
<正>七坡林场充分发挥资源、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场营造工业原料林面积已达41.1万亩,其中,上思县造林30万亩,百色、贵港租地造林11.1万亩,基本实现了"场外再造一个新七坡"的战略目标。扩建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后年实际生产能力30万m3,正在建设年产600万m2实木复合地板项目一个。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用材造林树种,杉木林在我国人工林的发展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位于杉木分布北缘地带的京山县虎爪山林场,杉木人工林面积已达1.5万亩,占全场总面积的1/3,蓄积量占1/2;根据规划设计,杉木林总面积将突破2万亩,蓄积量将达到20万m~3。现以该场1989年的森林经营方案调查材料为主要依据,对杉木人工林进行投入产出效果分析。一、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工艺及费用投入按照现行营林作业规程以及该场的林业生产实际和杉木生长规律,将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工艺划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内的费用投入以亩为单位计算,各项工序的劳动定额依照该场现行标准统计。 1.植苗前阶段包括造林规划设计;种苗生产;林  相似文献   

13.
横县镇龙林场在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状任务中,深化改革,大胆试验,营林生产全面推行全方位、全行业工种、全员联产承包(实施项目共36个),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根据地区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结果,1991年镇龙林场荒山人工造林、迹地更新造林,低产林改造和营造速生丰产林共完成2919亩,占上级下达任务2381亩的122.6%,造林规格质量及成活率均达到要求。全年产品销售收人284.119万元,纯收人144.557万元,创该场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红松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记载红松在我省的栽培史较为悠久,造林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在各种立地条件上,红松生长的怎样,研究的不多,特别是究竟哪些立地条件对红松的生长影响大?哪些影响小?还未见有过全面的报导,致使红松造林难以确切地做到适地适树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为了提供红松造林选地的依据,我们对适宜红松生长的丹、抚、本地区内各种立地条件上,每公顷6 666株造林密度的12年生  相似文献   

15.
1958年以来,在西昌、凉山地区飞播造林90万亩,现已成林50万亩。但病虫害普遍发生、尤其是针叶病害,严重影响云南松林木生长。为了确保飞播成果,促进幼林成长,在我场杉木工区,对云南松赤枯病、落针病进行防治试验。杉木工区地处凉山昭觉县,海拔2200—3400米高,林分组成为云南松、高山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落叶松是我国高山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具适生性强和早期生长快的特点。我场地处鄂西高寒山区,现有阔叶林生产力和出材率低,六十年代营造的华山松虽已成林,但早期生长慢,落叶病严重,现林分年生长量已大大下降,油松林也因年积温不够,生长缓慢。为了引进适宜树种以提高我场林分生产力,1980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协作组,按统一试验方案在  相似文献   

17.
国有辽宁本溪县清河城林场有林地面积 4.3万亩,总蓄积量 32.7万立方米,年采伐量 4000立方米,生产木材 3000立方米。全场职工总数 110人。 1981年开始到 1994年共发展建设红松种子园 1085亩,改建红松种子林 3900亩。从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红松种子开始有所收入,而且逐年提高。 2000年该场红松林种子收入达到 130万,与全年木材收入持平。红松种子成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近三年清河城林场响应辽宁省林业厅大力发展果材兼用林的号召,投资 30万元,新造红松果材兼用林 2400亩。同时加强对现有红松林的抚育爱护、促进提高结食量,红松…  相似文献   

18.
黄甜竹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对不同坡位的黄甜竹笋用林造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甜竹在不同坡位造林,其成活率、出笋成竹率及竹林生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山坡下部造林效果明显好于山坡中部和上部.  相似文献   

19.
敖汉旗三义井林场是1954年建场的。三十年来共完成造林投资973万元,累计造林面积50万亩,保存面积35万亩。在敖汉旗的东北部形成一个带片连接的人工屏障,对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自然条件及促进农牧副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这个地区土质瘠薄,供林木生长的水肥条件很差,使这些人工林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成了“小老树”,平均每亩林的木材蓄积量只有0.2立方米,有的地方的林木大面积枯死。因此,林场虽然拥有30多万亩林子,但林木质量低,经济效益差,林场今后将如何生存,如何  相似文献   

20.
<正>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疱锈病的发生和危害,不仅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枯死。该病最早(1957年)发生在辽宁省草河口地区的人工红松林内。1975年调查了抚顺、丹东、本溪等地的13万亩人工红松林,其中有6万亩发生疱锈病,占总面积的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