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选育过程原品种名称同薯2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7号作母本,7xy.1×R22-3-13作父本杂交,1999年培育实生苗选择单株,编号SE-11,2000年进入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2003年进行品比试验,2004年进行试验推广。2005、2006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6同时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
晋薯13号(原编号9505-12)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于1994年用K299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所内试验及山西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2004年1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晋薯13号。  相似文献   

3.
1品种来源 晋薯14号是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用9201-59作母本,JS-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无性多代繁育,于2003年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703-44,2004年1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晋薯14号.  相似文献   

4.
"同薯22号"是山西省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11号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7和2008年2年参加全国马铃薯品种中晚熟华北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均居参试第1位,2009年7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同薯22号"。  相似文献   

5.
晋薯19号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9665-7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8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田间鉴定。2010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19.0%,淀粉含量16.0%,还原糖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19.0 mg/100 g鲜薯,田间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6.
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同薯2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用Ⅱ-14[8408-22×(晋薯6号×Solanum chacoense)]作母本,新型栽培种NS 7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6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同薯20号。  相似文献   

7.
“同薯23号”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2004年10月经第一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同薯23号”。1选育经过1989年用8029-[S2-26-13-(3)]×NS78-4作母本,用荷兰7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1990年培育实生苗,1991年进入无性繁殖系选种圃,经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筛选出其编号为90-7-23的单株,1992年升入品鉴试验,1993年和1994年2年品比试验,1995 ̄1996年2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3.5%,后因故山西省区域试验停试3年,故该品系的第3年区试和生产试验末能继续完成。2001年提供参…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5,(3):191-192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5年用‘03-26-5’作母本,‘04-1-20’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4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薯2014001。薯块干物质含量23.50%,淀粉含量14.40%,还原糖含量0.15%,维生素C含量12.70 mg/100g鲜薯,粗蛋白含量2.26%。该品种适合在山西省一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冀丰106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抗病虫、早中熟棉花新品种,2003 -2004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2005年参加天津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2006年参加山西省引种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2005年1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冀审棉2005004号。  相似文献   

10.
1 选育过程晋薯 11号 ,原代号为 9341 14 ,该品种利用H319 1作母本 ,NT/TBULK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经实生苗单株筛选 ,于 1992年得到杂交种子 ,1993年育苗并从中选出单株 ,1994年进入选种圃再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繁殖而成 ,该品种于2 0 0 0年 12月 2 8日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命名为晋薯 11号。2 特征特性9341 14即晋薯 11号为中晚熟品种 ,出苗到成熟 110d左右 ,株型直立 ,分枝较少 ,株高为 70~ 10 0cm ,茎紫色 ,茎秆粗壮 ,生长势强 ,叶淡绿色 ,复叶大小中等 ,开花多 ,花冠白色 ,天然结实性中等 …  相似文献   

11.
川凉薯7号是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1999年用从我国南方马铃薯中心引进的IX-55—6作母本,3903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实生子。2000年培育实生苗选择单株,编号215—20,2001年进入株系圃,2002年升人品鉴圃,2003年品比预备试验,2004—2005年品比试验,2006年多点试验,2007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区域预备试验,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生产试验。2012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薯2012003。  相似文献   

12.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5001品种名称:同薯20号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Ⅱ-14[8408-22×(晋薯6号×Solanumchacoense)]/NS 78-7审定意见:该品种已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农业部第516号公告公布。1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70 ̄95 cm左右,茎秆粗壮,分枝多,单株主茎数2.3个。叶色深绿,枝叶繁茂。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深浅中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4.7个。中晚熟种,出苗~成熟100 ̄110 d。蒸食菜食品质兼优,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  相似文献   

13.
晋绿豆6号(原名汾绿豆2号)是山两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夏用绛县绿豆作母本.汾阳当地农家种灰骨碌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于2004年F5代出圃而成的一个新品系。2005、2006分别参加所内品系鉴定、品系比较试验达标。2007-2008年推荐参加山西省绿豆直接生产试验。2008年8月7日省品审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田间鉴定验收。专家认为该品种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晋单58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133—1为母本、太411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5—2007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早熟组区域试验.折合每hm^2产9780~10660kg,比对照品种增产15.6%。最高产量12000kg,抗病、抗倒、耐旱、适应性广。200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审号为晋审玉-2008004。  相似文献   

15.
‘德薯2号’是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会-2为母本、PB0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德薯2号’。‘德薯2号’属中熟品种,2006~2007年参加德宏州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358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34.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85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21.5%。该品种适宜在德宏州海拔845~920 m冬作马铃薯区推广种植,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1选育经过"晋薯18号"原代号02-5-8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1年用9704-32作母本,用9333-10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02年培育实生苗,2003年入选的实生苗单株进入选种圃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表现突出,编号为02-5-81。经过品鉴试验、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7.
汾豌豆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夏用JW-16作母本,JW-1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于2007年F5代出圃而成的一个新品系。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参加了山西省豌豆直接生产试验。2011年8月5日山西省品审办组织杂粮专业组有关委员、专家在浑源良种场和省高寒所2个省试验点进行了田间考察,认为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熟期比对照早,综合农艺性状比较好,是适宜本省豌豆产区种植的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晋审豌(认)2012001。  相似文献   

18.
‘晋薯29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农业试验站2005年以‘虎头’作母本,‘晋薯14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合作选育而成的马铃薯高产中晚熟新品种。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薯2015006)。该品种生育期114 d,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薯形扁圆,皮色淡黄色,薯肉白色,薯皮光滑、芽眼浅,无裂薯及空心薯,结薯集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2 195 kg/hm2,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20.30%。块茎干物质含量15.60%,淀粉含量9.58%,维生素C含量14.60 mg/100 g,还原糖含量0.98%,蛋白质含量2.07%。中抗早疫病,抗晚疫病、病毒病、黑茎病。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马铃薯一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1选育经过"晋薯16号"原代号00-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用NL94014作母本,9333-1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实生种子,2000年培育实生苗,该组合共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单株250份,2001年这些入选株系升入无性繁殖系选种圃,通过田间观察及各性状调查,筛选出的单株系,其编号为00-5-97。经过品鉴试验、品比试验、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恢  尹江  张希近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2-192
<正>1选育过程1990年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杂交组合720087×X4.4的实生种子,当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编号坝90-2-10,1991~1992年入选种圃,1993~1995年进行鉴定圃试验,1996年进行品种预备试验,1997~199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国家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