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水渍是海湾周边地区冬小麦一种严重的环境胁迫,在当前的小麦品系和品种中,存在抗渍能力的差异。利用与产量有关的适当生理参数可评价这种抗渍差异。本研究采用了三种类型的试验;8个品种的2年温室试验;20个品种品系的4年田间灌水试验;6个品种3年田间遮雨棚内试验(可比较在水渍和良好灌溉条件一的不同表现)。遮雨棚试验中水渍引直45%的减产,穗粒数减少45%,粒重减少5%。田间试验中Coker9877和品系LA  相似文献   

2.
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68),而与叶片转化酶活性之间表现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33)。本研究筛选出两个高光效高产大豆品系9702和9208-5,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比早熟18号高光效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1.29%和19.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3.49%和26.25%。  相似文献   

3.
以墨西哥西北部雅魁盆地的小麦为例,对根据预报模型估计产量增长的方法进行了效验研究。该盆地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小麦温带春灌区环境条件的代表,也是过去30年中进行小麦研究的主要高投资目标区。1968—1990年研究期间,小麦产量每年以57.2(±12.8)kghm ̄(-2)(r ̄2=0.49)或1.27(±0.26)%(r ̄2=0.51)的直线增长;然而,产量和生长季节的平均气温都有着显著的变异。为了估计年际间的气候变异,假定品种和管理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用两个产量模型(一个是模拟模型,一个是回归模型)预报了每年气候条件所具有的产量潜力.由于温度微有升高,研究期间预报产量明显地呈直线下降趋势。根据预报产量对盆地的平均产量进行校正以考虑气候变异时,整个产量增长的直线斜率提高到103(±14.8)kghm ̄(-2)年 ̄(-1)(r ̄2=0.69)或1.91(±0.22)%年-1(r ̄2=0.78)。把气候变化因素扣除以后,改进作物管理和育种的报酬一直高于盆地实际产量增加所应得的报酬。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表明,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无短绒陆地棉光籽(包括其杂种分离类型,与正常有短绒棉籽相比,籽棉减产8.05%~18.55%.皮棉减产20.92~22.51%.光籽与皮棉产量呈高度负相关。(r=-0.7364).与表分呈显著负相关.(r=-0.9642);与铃重呈高度负相关(r=-0.7092);与纤维细度。断裂长度、生育期均呈中、高度负相关(r分别为-0.7963、=0.6725、=0.7786)。籽致使品种纤维产量和品质迅速下降,是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育种项目的靶群体各环境中,运用相适应的选育圃环境可使选择的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本文目的是探索在不同程度水分限制的目标环境中如何去预测低水分胁迫下选育圃品系的产量。15个品系取自昆士兰小麦育种项目的产量初期评估阶段,检测了9年(1985~1993年)栽培环境下的26个性状和3个研究站(选育圃环境)3年(1987年至1989年)的27年性状。选育圃环境由不同的缺水和缺N水平构成,而目标环境同不同环境的目标群体的耕作条件随机样本所代表。采用间接选择和特征分析法去评价选育圃环境中的产量选择和目标环境中的籽粒选择。低胁迫选育圃环境下的产量是一个有效的预测类似低胁迫目标环境下产量的指标(r=0.89,P<0.01)。然而,低胁迫选育圃值作为水分限制目标环境下的产量预测值会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降低(中等水分胁迫r=0.53,P<0.05至r=0.38,P<0.05;严重水分胁迫r=-0.08,P<0.05)。干旱选育圃中的产量对目标环境的产量预不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标准加湿处理、手工脱粒种子发芽情况及落粒数的测定,研究了白粒小麦耐穗发芽能力的选择效果。降雨模拟器在促使群体平均值向高耐性水平漂移中是有用的,但在防雨条件下较大的基因型×年份工作使得对单个基因型未能作出准确的估计。最准确的估计是利用落粒数(t2=80.7%)和手工脱粒种子的发芽情况(t2=38.4%)得出的结果,这里没有基因型×年份的互作。种子休眠与降雨器中处理3天的落粒数的变化显著相关(r=-0.56)。在1992年的模拟降雨试验中,穗发芽指数与种子休眠试验指数不相关(r=0.20),但在1993年的发芽试验中,这两个指数间则为强相关(r=0.73)。在相同试验各年份的比较中,落粒数(未作降雨处理)和种子休眠指数两年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和r=0.9,而两年间的穗发芽指数无相关(r=-0.03)。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春小麦改良高产与高蛋白的选择指标,选用的8种品种中,6个表达的对照水平2个品种UM632和UM684表达为通常高于对照的水平性状。试验2年中,不同重复的植株从花期至成熟进行取样测定,收集有关N,干物质积累及重新代谢的资料,籽粒蛋白含量与籽粒产量不相关,但与花后N吸收(r=0.66)成熟期总植株N(r=0.49)及N收获指数(r=0.87)呈正相关,与成熟期营养器官N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春小麦改良高产与高蛋白的选择指标。选用的8个品种中,6个表达为对照水平,2个品种UM632和UM684表达为通常高于对照的水平性状。试验2年中,不同重复的植株从花期至成熟进行取样测定,收集有关N、干物质积累及重新代谢的资料。籽粒蛋白含量与籽粒产量不相关,但与花后N吸收(r=0.66)、成熟期总植株N(r=0.49)及N收获指数(r=0.87)呈正相关,与成熟期营养器官N呈负相关(r=—0.49)。籽粒产量与花后N(r=0.50)和干物质量(r=0.77)以及收获指数(r=0.83)呈正相关。籽粒蛋白产量与花后N积累(r=0.90)、成熟期总N(r=0.98)、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r=0.93)呈高度相关。UM632和UM684将花后N吸收和成熟期总N量高与高度代谢效率及N收获指数结合在一起,故此可以得出结论:遵循构建成熟期总N量高、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高的杂交组合,通过群体中选择籽粒蛋白产量可以逐步改良具有高产和高蛋白含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泾阳棉区棉花产量与光温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表明,泾阳棉区皮棉单产与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74*);与6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与8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5~9月份的降雨对泾阳棉区棉花高产属不利因素。通径分析结果,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dy·x2=0.343942);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1x2=0.149314)和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6月份的日照时数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2x3=0.148065)相似,且都较大。  相似文献   

10.
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系-8418系从标准偏高糖品种晋甜2号中优选单株,经两次自交分离出两个优良单株,经试验选留8418B,几经丛根病病田培育,优选出抗病株系.通过室内检测,在丛根病与非丛根病发病区选育以及春夏播等方法,提高了抗病能力,经8年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鉴定结果,均优于亲本对照与当地推广品种,1992年6点区域试验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亲本与对照品种提高23.1%与23.4%、2.3度与2.2度,31.9%与36.0%,在两个丛根病发病区8418与对照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豹  李福山 《大豆科学》1993,12(4):269-274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理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大豆低亚麻突变体(A5)及其诱导前体(A6)亚麻酸合成位点MGDG的脂肪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亚麻突变体A5的下胚轴、子叶、上胚轴和真叶中叶绿体被膜亚麻酸合成位点单半乳糖苷二酯酰(MGDG)上亚麻酸(18∶3)水平均高于A6相应组织。子叶中亚麻酸合成前体磷脂酰胆碱(PC)配比18∶0/18∶3(r18∶0/18∶3=0.872**),18∶1/18∶3(r18∶1/18∶3=-0.958**)以及18∶2/18∶3(r18∶2/18∶3=-0.965**)分别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A6真叶中18∶3水平皆高于上胚轴、子叶、下胚轴和幼根。诸组织中16∶0、18∶2和18∶3水平变化尤为明显,而18∶0和18∶1变化较小。幼根中16∶0和18∶2水平均高于其他组织,且18∶2高于18∶3。  相似文献   

13.
在旱棚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对不同花生品种叶片碳同位素辨别力(Δ)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分析了Δ与WUE及其与比叶重(SLW)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WUE和Δ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两指标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基因型间的排序基本一致,说明两指标主要受遗传控制,基因型×环境互作影响较小。WUE与Δ在不同水分状况下均呈显著负相关(rck=-0.86,P<0.05;rst=-0.84,P<0.05)。二者关系的稳定性分析说明:无论浇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测定叶片Δ值均可以作为WUE的有效选择指标。Δ与SLW也存在显著负相关(rck=-0.84,P<0.05;rst=-0.83,P<0.05),说明厚叶品种碳同位素辨别力(Δ)低,水分利用效率(WUE)高。SLW可以作为Δ更快速更经济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4.
据1978~1987年龙海市三化螟发生的系统调查统计表明:一代蛾始盛期与平原地区三月份日平均气温有密切的负相关(r=-0.83);各代蛾始盛期1代与2代、2代与3代、3代与4代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23、0.74,相邻两代蛾期距与其前一代蛾始盛期关系比其后一代关系密切,随着代数的增加,蛾期距越趋稳定。它们的年度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代蛾期距(C·V·%=4.4%)<2—3代蛾期距(C·V·%=9.5%)<1—2代蛾期距(C·V·%=13.25%)。  相似文献   

15.
育种使美国中西部地区燕麦产量大幅度提高。为了确定育种对改进作物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作用,1987-1988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学系和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对过去80年小推广的9个燕麦品种和一个试验品系进行了测定。测定项目包括:籽粒产量、容重、抽穗期、株高、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累积叶面积、植株干重和相对生长速度。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1987年)植株高度(0.3 cm/年)和收获指数(0.2%/年)与品种发放年份呈正相关。在环境胁迫条件下(1988年)籽粒产量(0.02 Mg/ha·年)、容重(1.0Mg/m3·年)和收获指数(0.3%/年)随推广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作物的相对生长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最近发放的燕麦品种花后期叶子衰老速度较慢。试验表明,通过育种可以改进不良环境条件下燕麦品种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鄂棉1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栽培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1991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本所棉花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应用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鄂棉1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影响产量的三个主导因子(密度、单株铃数及铃重)对产量的各自作用。结果表明,鄂棉18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4781.6427+29.0381x1+57.6133x2+443.2734x3+37.1457x4(R=0.8569**),最优回归方程为:y=-3421.4094+30.7025x1+57.42x2+469.8071x3(R=0.8340**);影响棉花产量三个主导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棉铃数(0.7226)>密度(0.5903)>铃重(0.5154)。因此,鄂棉18的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铃数兼顾铃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0,26(1):23-25
根据作者1983~1989年和1994~1999年的13年资料分析,3月1日至4月10日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关键因子,r=-0.991(P〈0.01),影响越冬代成虫峰始期的关键因子是3月份的平均气温,r=-0.9762(P〈0.01),预测期限分别达30~40天和15~30天,准确度分别达98.16%和93.65%。  相似文献   

18.
萌发条件对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军  黄逸强 《杂交水稻》1990,(6):42-44,47
通过对双-3、双-13、陆52和阿里希斯尼4个多胚水稻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胚水稻的双苗(多苗)性状表达受萌发条件的影响:1.种子去壳后浸种催芽较未去壳浸种催芽的双苗率平均提高2.7%,最高为3.8%。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萌发,其双苗率的提高更明显,平均为4.4%,最高为7.4%(双苗率由41%提高到48.4%);2.在接种前对种子不同温度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温度对双苗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二个粳稻品种和籼稻品种双-13的最适温度为50℃;籼稻品种双-3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预处理后,最高双苗率由41.0%提高到75.0%。  相似文献   

19.
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Toluca田间试验站对分离和稳定品系进一步筛选和评估,这些品系是在澳大利亚植物育种研究所(PBI)人工降雨条件下筛选出来的。田间评估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以确定筛选出的耐穗发芽品系的有效性。试验小区在生理成熟后的10和21d抽样,确定可观察到的发芽百分数,并计算发芽指数。最后一次抽样过后,收获并确定落粒数。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同一家系内成熟度对发芽率的影响最大(r=0.80***),生理成熟后10d最低温度的波动对无论是利用同一家系内(r=-0.78***)还是所有数据(r=0.52**)所得的耐穗发芽力影响均最大。温度、降雨和成熟度对落粒数的影响不很清楚,生理成熟前最低温度和生理成熟后的最高温度与落粒数相关性分别为r=0.22***和r=0.27***,生理成熟度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1993年在PBI人工降雨条件下确定的耐穗发芽力同1994年在Toluca确定的耐穗发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际细菌 Ⅱ拮抗大豆孢囊线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1株根际细菌进行自然病土温室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筛选试验,得到防效较高菌株4株,防效为:JNJQ1-P(1),71.8%(p=0.01);JNJQ1-A5-1,69.3%(p=0.01);SY-NS,65.85%(p=0.05);QSG-LD-6,57.5%(p=0.05),前3株菌的除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致死率在9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