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1.5年龄的蛙群中识别性别,还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中国林蛙个体生长速度和雌性比例及林蛙的群体产量,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成活率、变态率及林蛙性别的影响,盐度对中国林蛙的影响,pH值对中国林蛙变态蝌蚪的影响,光照对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蝌蚪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8~24℃,可利用光照调节水温,在15~25℃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蛙卵孵化水温在13~18℃之间变雌率可达70%,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值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 g/L以下,蝌蚪养殖水环境Ca2+、Mg2+质量浓度及Ca2++Mg2+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 mg/L、20~80 mg/L、50~150 mg/L。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是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之一,其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即中药学上的哈士蟆油,无论食用还是药用均具有较高价值.目前在东北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了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和半人工养殖.在养殖林蛙时,蝌蚪的饲养管理极为重要,特别是饲料的营养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营养结构不同的4组饲料,在中国林蛙蝌蚪期进行喂养,研究其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速度、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5 30只 ,分别饲喂 10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和组成的饲料。每 5d将蝌蚪称重并采样 1次 ,测定蝌蚪活体重、变态活体重、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饲料营养对东北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幼蛙的体重有明显影响 :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蛋白源无关 ,而与饲料粗蛋白水平有关。林蛙蝌蚪的最大体重、变态幼蛙的体重与饲料CP水平呈正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0和 0 85 9;蝌蚪期、蝌蚪变态时间均与饲料CP水平呈负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 6和- 0 892 ;林蛙蝌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为 15 %~ 2 2 %。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全人工养殖林蛙使林蛙生产走向高密度、集约化、快速化、科学化的道路,提高了林蛙的回收率,稳定了林蛙的收成;扩大了林蛙饲养区域,在庭院、平原地区都可以用全人工方式养殖中国林蛙。  相似文献   

7.
林蛙养殖业的主要产品为哈士蟆油,而哈士蟆油为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干燥物,所以说雌蛙是养殖的主要对象和目的。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多年来对雌性林蛙的大量捕取以及其他不明的原因,使得林蛙雌、雄比例失调,雌蛙仅占群体中的30%左右。这样,一方面限制了蛙群的扩大速度,另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平衡,降低了养殖效益。1雌性诱变原理在两栖类中,每个胚胎同时具备发育成雌性和雄性的潜能。哈士蟆没有异型的性染色体,动物的表型性别可以由改变个体发育的条件加以控制。因此,在林蛙个体发育前期的适当时间,可利用物理及化学的方法改变林蛙的个体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世界上唯一集药用、滋补保健和食用于一体的名贵经济蛙种。其雌蛙输卵管干燥品是名贵的中药材。林蛙油、田鸡油 ,也称哈士蟆油 ,食用被誉为山珍 ,药用被古今医家视为宝。因而中国林蛙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畅销 ,享有盛誉 ,价格昂贵 ,一直呈供不应求的局面 ,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1 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中国林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俗称哈士蟆、红肚田鸡、黄蛤蟆或油蛤蟆 ,医药界称田鸡。雄蛙体长 43~ 72mm ,雌蛙体长 43~ 81mm ,大的可达 90mm。外形似青蛙 ,头长和头宽约相等 ,吻端钝圆 ,略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试验至镇海林蛙蝌蚪全部完全变态结束。结果表明:1)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镇海林蛙蝌蚪的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324);2)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平均值为94.6%,组间差异不显著(P=0.549),与抗菌肽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434);3)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及体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4)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的跳跃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578);5)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大腿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抗菌肽的添加降低了镇海林蛙的发育速度,延长了变态时间,同时增加了变态个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幼蛙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0.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其幼虫含粗蛋白51%,粗脂肪18.5%,营养价值高,每2~3千克饲料即可生产1千克幼虫,可饲养蝎子、林蛙、鸟类等多种经济动物,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9月2日,吉林省蛟河市个体养蛙户王某饲养的5万只中国林蛙暴发一起以红腿病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先后死亡幼蛙达3000只左右,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中国林蛙红腿病并发肠炎病,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蛙场为2000年5月初建,6月初将变态幼蛙移至圈内饲养,幼蛙生长良好,未见有生病死亡现象。8月20日,王某从附近养蛙户购进当年幼蛙8000只放入圈内饲养,8月30日起,发现圈内有死蛙现象,至9月30日,死亡林蛙数达3000余只,死亡率达6%。2 主要临床症状病蛙有的伏地不动,有的东爬西窜,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不采食,大腿内侧及腹下出现红…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2003,24(4)
中国林蛙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俗称哈士蟆、田鸡、林蛙,其雌性输卵管干制品称为哈士蟆油,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养颜、强身健体的功效。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要的不断提高,哈士蟆和哈士蟆油以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中国林蛙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东北地区又以黑龙江省所产的个体最大。中国林蛙生活在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的环境中。林蛙整个生活周期可分为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冬眠期3个时期,初养者可以每年4月20日~5月10日间引种养殖,雌蛙年产卵800~2500粒,人工养殖可依照林蛙生活、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类,以产蛙油而著称,蛙油含有18种氨基酸、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能润肺益肝,清神明目,滋阳生津,补肾健胃,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滋补品。随着林蛙生产的迅猛发展,生产中发现林蛙在越冬期大量死亡,为确保林蛙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蛙休眠期体内能量物质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中国林蛙的秋季种群结构及生长率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生长率在三地区间差别不明显,蝌蚪期营养状态决定了变态幼蛙的体型,也影响成蛙的体型大小。甘肃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国林蛙种群衰退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中国林蛙的秋季种群结构及生长率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生长率在三地区间差别不明显,蝌蚪期营养状态决定了变态幼蛙体型,也影响成蛙的体型大小,甘肃中西部大部分中国林蛙种群衰退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四、幼蛙、成蛙的饲养 蝌蚪完成变态,四肢长成并除去尾部即成幼蛙;幼蛙一般经1~2年生长,个体达100克以上,性腺发育成熟,即为成蛙。幼蛙、成蛙的饲养方法基本相同。 (一)建造饲养池:蛙池应选择在环境安静、冬暖夏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造。池面积可视生产规模而定,大至5~10亩,小至1亩以  相似文献   

17.
青蛙的生长发育比较迅速,只要能保证充足的饵料并管理有方,在正常情况下,从小蝌蚪变态的幼蛙,经过人工精心饲养70~80天,个体重一般可达100克左右。此时雄蛙已会开始鸣叫求偶,再饲养10~20天,即可捕捉上市出售。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相似文献   

18.
胃肠炎是中国林蛙蝌蚪、幼蛙和成蛙共患的一种常见病,病原为细菌,传染性强,死亡率高。1症状病蛙发病初期活动异常,躁动不安,不分昼夜地围着饲养圈跳,此时是治疗的最好时机。病发3~5天后,出现部分病蛙不进食,发现个别死蛙,病蛙颜色变成青色,此时如及时治疗基本可治愈。发病后期,大量病蛙不进食,病蛙反应迟钝,垂头弓背,机体消瘦,此时治疗难度很大,损失也会加大。解剖病蛙可见腹腔积水,胃肠壁严重充血、发炎。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2防治措施胃肠炎的发生多与环境卫生恶化,水质和饵料不洁有关,因此蝌蚪期要保持水质清新,用生态增氧剂每600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蟆[1],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之一,其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即中药学的哈什蟆油,是一种名贵药材,可食用或药用,具有多种药用功效[2]。由于过量捕捉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中国林蛙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于易危物种[3]。中国林蛙蝌蚪一般生长3个月左右完成形态变化成为蛙。变态过程包括:体部对尾部的吸收,前肢由鳃室伸出,头部形状改变,嘴变扁变长,鳃消失等体形改变[4-5],这一过程受甲状腺和脑下垂体分泌的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是长白山中国林蛙主要产区,所产的林蛙以产油量高、蛙油价值佳而享誉国内外,因而在国内外具广泛的市场。近年来在吉林省及各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及关注下,在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以林蛙养殖、蛙油等产品开发、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