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叶片和盆栽草莓植株为材料,研究温室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通过离体接种叶片观察发病时间鉴定草莓灰霉病侵入的方式及特点;采用定期观察草莓叶片,果实等器官的变化来分析草莓灰霉病发病与天气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草莓灰霉病易从伤口侵入植株体内,阴天时间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起关键作用。在适宜温度下,当持续阴天时间超过12h,会发生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前后,受持续雾霭和阴天潮湿天气的影响,滦南县温室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较常年严重,发病植株在10%以上,减产在15%左右。因为正值元旦、春节期间,草莓的价格较高,灰霉病发生后经济损失较大。因此,提醒广大草莓种植户,一定要从苗期管理入手,合理调控好温室内的湿度,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住灰霉病的蔓延与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一、灰霉病1.症状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栽培草莓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感染灰霉病的草莓叶片,初侵染时,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型病斑,病斑逐渐向叶片深度扩展,形成有轮纹状的大型V字型病斑,叶表有浅灰色霉层。病菌从开花后的雌花花瓣侵入,首先感病叶柄感应变色初呈浅褐色,同时感染花萼、病菌侵染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花絮花药变黑,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幼莓呈灰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花朵带菌率、叶片带菌率7个流行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3个因子(果实带菌率x_5、叶片发病率x_2、温度x_3),以草莓果实发病率作因变量(y),因子x_2、x_3、x_5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建立两个大棚中变量x_2、x_3、x_5与草莓果实发病率(y)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未参加建模的另一个大棚的草莓果实发病率预测值,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13—2015年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花、叶、果实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花和果实带菌率相对较高,带菌率分别为0—53.33%和0—86.00%;不同组织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果实从12月上旬开始发病,花从1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叶片从1月上旬或2月上旬开始发病。草莓花和叶发病较轻,发生较为平稳,果实在3月之后发病逐渐加重,发病率可达80.07%。草莓叶片发病率、温度和果实带菌率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1)。草莓果实发病率与不同流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0.55x_5+5.76(R~2=0.645,P0.01)(模型一)、y=8.18x2+9.25(R~2=0.498,P0.01)(模型二)、y=2.49x_3-13.62(R~2=0.446,P0.01)(模型三);并将果实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一中实际果实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在湖北省设施草莓大棚中,果实带菌率、叶片发病率、温度对草莓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降低果实带菌率,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病条件草莓灰霉病是低温高湿病害,最适宜发病的月平均温度为18~25℃,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2%~95%或植株表面有积水。二、防治措施根据草莓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在防治措施上做好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灰霉病是冬春季设施草莓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草莓扣棚以后,导致草莓产区灰霉病发生整体情况偏重。棚室草莓发生灰霉病,病菌可以危害花器、果实、茎、叶柄和叶片,应注意提早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草莓灰霉病为浙江草莓主产区普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综合防控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调查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灰霉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叶片、花序和果实均可发病,发病率分别为4.5%、3.7%和21.1%,以果实侵染危害重,发病高峰期为2月下旬到草莓采收期,也为病害防治关键时期。初步探明设施环境、栽培品种、管理措施等与病害发生关系,制定了草莓灰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方法。集成研究了农业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示范与应用,综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为草莓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我国各草莓种植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严重,特别是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草莓灰霉病的发生造成落花及果实腐烂,易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莓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积极开展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对降低草莓发病,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6,(6)
正灰霉病是指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主要危害植物花、叶片和果实的一类真菌性病害。果蔬类作物经常发生灰霉病的有黄瓜、番茄、葡萄、草莓、豌豆、韭菜等。果蔬低温高湿时尤其容易发病,严重时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灰霉病发生条件灰霉病的病原灰葡萄孢以空气为传播媒介,能  相似文献   

10.
系统调查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由灰霉病菌引起的大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草莓品种章姬、红颜、丰香灰霉病的发病程度依次加重;草莓种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浅沟厢较深沟厢发病重;田间氮肥用量大发病重;不清除病残体地块由于其菌源基数较高发病较重;草莓连作地块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通风较差的地块发病重。  相似文献   

11.
芹菜灰霉病是近年棚(室)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为局部发病,发病初期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处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侵入,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同时可从整株腐烂.此病一般多发生在12月至第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多湿条件下.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草莓灰霉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该病发生普遍,可分别为害叶片、叶柄、花柄、花及果实,尤其在浆果成熟期症状特别明显,危害严重时可减产10%~30%,严重者达50%左右。1病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以花期侵染为主。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连年偏重发生,是保护地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背产生白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白粉状霉层粉斑。发生严重时,多个粉斑可连接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片。  相似文献   

14.
丰硕 《吉林农业》2004,(3):18-18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一、发病症状1.黄瓜灰霉病的识别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引起花腐烂,长出灰  相似文献   

15.
杨莉  王国存 《农村科技》2008,(10):45-45
一、发病特点 草莓白粉病在草莓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主要侵害植株的叶片、花、果实和果柄、叶柄,严重时可导致死苗。  相似文献   

16.
灰霉病是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在温、湿度较高条件下极易发生,尤其在大棚栽培草莓生产中,灰霉病发病率高,流行快,发生面积大。灰霉病危害草莓叶片、花和果实,大大降低了草莓的产量及品质,严重制约草莓的生产发展。因此,笔者于2004年用一熏灵熏蒸剂对大棚草莓灰霉病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一熏灵熏蒸剂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相比,具有防治效果好,节省劳力,成本低,无药害和提高产量及品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灰霉病是草莓设施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设施内的高湿环境是灰霉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本文以绿色生态防控为抓手,研究了通风时长对棚内温湿度变化和灰霉病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春草莓栽培期间,不论晴天、雨天,增加通风换气时间都能降低草莓设施内空气湿度;延长通风时间使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灰霉病为害程度减轻。因此,冬春季草莓设施栽培只要在第二、三花序集中开花时适当提高棚温,以保障花粉萌发,其他时间在保证棚内夜温不低于5 ℃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棚内长期高湿状态,可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保障草莓果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草莓灰霉病是温室栽培极易发生的一种病害,直接危害花器与果实。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草莓面积的逐年扩大,该病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旦果实与花器染病,就会很快腐烂,并迅速传播开来,严重影响了草莓的品质与产量。据调查发现,此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等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与防治,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设施草莓主要病害1.1灰霉病1.1.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花、叶、果实,也侵害叶片及叶柄。花期受害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受害多从基部老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黄褐色斑,形成近圆形坏死斑;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  相似文献   

20.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发生面广,容易传播,较难防治。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比较了5种药剂对建德红颊草莓的安全性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424%唑醚·氟酰胺1 870倍液,间隔7 d喷施两次、每公顷喷750 L,对红颊灰霉病防治效果可达987%,与其他药剂相比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有效控制了灰霉病发生,对产量和品质促进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