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Fe在A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室内水培法,运用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研究了在外源不同形态砷[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V)和二甲基砷(DMA)]处理下,通过添加不同浓度Fe3+(0~2.0 mg·L-1)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大薸(Pistia stratiotes)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3种水生植物生物量、总砷吸附量和吸收量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培养液中和植物体内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各形态砷吸附较少,以吸收为主。Fe3+添加后,As(Ⅲ)培养下,大薸和凤眼莲体内的总砷含量显著增加;As(V)培养下,3种植物体内的总砷含量均显著增加;DMA培养下,3种植物体内的总砷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培养液砷形态分析结果显示,As(Ⅲ)培养下,10 d后3种植物培养液中的As(Ⅲ)均转化为As(V);As(V)培养下,高浓度Fe3+显著减少了黑藻和凤眼莲培养液中As(V)的含量;DMA培养下,Fe3+显著减少凤眼莲培养液中DMA的含量。植物不同部位As形态分析结果显示,As(Ⅲ)或As(V)培养下,添加Fe3+后大薸根部As(V)和As(Ⅲ)含量均显著增加,凤眼莲根部仅As(V)含量显著增加;As(Ⅲ)培养下,添加Fe3+后大薸茎叶内As(Ⅲ)含量显著增加,凤眼莲茎叶内As(V)含量显著增加;As(V)培养下,添加Fe3+后黑藻茎叶内As(V)和As(Ⅲ)含量均显著增加,但大薸和凤眼莲茎叶仅As(Ⅲ)含量显著增加;DMA培养下,Fe3+的添加能显著增加凤眼莲根部的DMA含量,高浓度Fe3+(2 mg·L-1)添加能显著增加凤眼莲茎叶内DMA含量。因此,一定浓度的Fe3+能够增加植物对砷的吸收,在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治理砷污染水体时,Fe3+的合理使用能增加植物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砷胁迫下砷在生菜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通过三价砷(As(III))胁迫实验研究了各形态砷和营养元素在生菜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菜根部和叶部都仅检测到了As(III)和五价砷(As(V)),其中As(III)为主要砷形态,分别在根和叶中占75%~85%、83%~87%。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根中As(III)含量逐渐达到饱和,而As(V)含量逐渐升高,叶中的As(III)和As(V)含量都显著升高。在高浓度胁迫下(10mg/L),BCF_(leaf/root)突增3.7倍。与对照组相比,胁迫组根和叶中和Fe和Cu元素的含量并无显著变化,叶中Mn和Zn元素含量并无显著变化,根中Mn元素含量显著降低,根中Zn元素含量随胁迫浓度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在升高的变化趋势。说明根对As(III)的固定能力具有极限,当超过该极限时植物无法控制As(III)向地上部分的迁移。另外,砷胁迫会影响Mn和Zn在根中的分布,生菜可以通过调控Mn和Zn的迁移来控制这些元素在叶中分布。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调节砷酸盐生菜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不同砷酸盐处理条件下生菜中砷的累积规律,以及腐植酸对生菜砷酸盐毒性的调控作用。分析了生菜自身代谢对培养液pH的调节作用,以及腐植酸协同砷酸盐作用下培养液中pH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生菜体内砷酸盐累积变化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采用叶绿素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与最小偏二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生菜生长表现以及相关品质指标变化,进一步研究腐植酸添加对上述各指标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砷酸盐处理组生菜正常生长会引起培养液pH显著升高,随着砷酸盐添加浓度的逐渐升高溶液中的pH逐渐下降,当砷酸盐添加浓度为10 mg·L~(-1)时,pH下降最为显著,降低至3.87,腐植酸添加对砷酸盐的生菜产酸胁迫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生菜各组织中无机砷的含量均随着砷酸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在各生长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增加趋势。在CK(不加砷对照处理)及CKHA(不加砷但添加腐植酸处理)组,生菜根、茎、叶中砷的形态主要以五价砷为主,并且随着腐植酸添加浓度增加,无机砷含量在生菜各生长时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在不同砷酸盐处理组,各生菜植株内主要以亚砷酸盐As(Ⅲ)形式存在。当砷酸盐添加浓度为0.5 mg·L~(-1)时,生物量、株高、根长以及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均高于CK组,说明低浓度的砷酸盐可促进生菜生长,高浓度砷酸盐均不同程度地对生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适量浓度的腐植酸添加则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生菜生长,并对高浓度砷酸盐的生菜毒性作用有所缓解。在生菜叶中砷含量未超标的CK、V-0.5(添加0.5 mg·L~(-1)砷酸盐)、V-1(添加1 mg·L~(-1)砷酸盐)处理组中,V-0.5处理组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说明低浓度砷酸盐提高了生菜的品质。而在砷酸盐处理组,当腐植酸添加浓度为5 mg·L~(-1)时,生菜的维生素C、总酚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相较V-10(添加10 mg·L~(-1)砷酸盐)处理组显著降低,具有提高生菜品质的作用。PLS-DA分析及VIP得分表明,应对砷酸盐胁迫的主要差异表达氨基酸类型为谷氨酸(GLU)和精氨酸(ARG),腐植酸添加使得GLU和ARG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砷酸盐能降低生菜生长环境的pH,腐植酸具有降低生菜产酸胁迫的作用,砷酸盐添加浓度低于3.5 mg·L~(-1)时,在各生长时期,生菜叶中砷含量均不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腐植酸对生菜叶中无机砷含量的调控具有时效性,腐植酸可上调与抗逆相关的GLU和ARG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研究了不同光强的LED白光和红蓝光对营养液水培生菜生长、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白光(WL)和红蓝光(RB)两个光质处理,光周期为16/8 h,分别设定三个光强:150(WL150、RB150)、200(WL200、RB200)和250(WL250、RB250)μmol·m-2·s-1,其中红蓝光光强比为4∶1,光暗周期16/8 h。结果表明,光强增加有促进生菜生长作用,随光强增加生菜地上部干、鲜重明显增加,WL200和WL250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干重比WL150分别提高了24.6%和49.7%。与红蓝光相比,白光显著提高生菜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红蓝光提高了生菜叶片中大中量元素(N、P、Ca、Mg)和微量元素(Mn、Zn)的含量,白光则提高了K的含量,光质对C、Fe和Cu含量无明显影响。白光或红蓝光下不同光强对生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只是红蓝光在200 μmol·m-2·s-1光强下多种营养元素(N、P、Ca、Mg、Mn、Cu和Zn)含量到达最大。在白光200 μmol·m-2·s-1的光强下,P、K、Ca、Mg、Fe、Mn、Cu和Zn的累积量最大,而在红蓝光250 μmol·m-2·s-1的光强下,10种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最大。相同光强下,红蓝光有利于生菜体内N、P、Ca、Mg、Mn和Zn含量的提高,而白光则更有利于C、N、P、K、Mg和Fe等的累积。因此白光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生菜生长,并提高生菜体内N、C、P、K、Mg和Fe的累积量,其累积量的提高主要是由较高的生物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在山崎生菜营养液中添加5个不同浓度(0、20、100、500、1000μg·L-1)的高能植物生长调节剂DA-6,研究其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A-6浓度的增加,生菜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00μg·L-1DA-6处理较其他处理提升了根系活力,并显著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干鲜重和根系干鲜重,增幅分别达到33.58%~742.86%、11.56%~286.79%、18.60%~264.29%和11.12%~267.83%。高浓度1000μg·L-1DA-6处理较对照处理降低了生菜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不同浓度的DA-6对生菜各项品质指标影响不同,随着DA-6浓度的增加,生菜中硝酸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但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100μg·L-1DA-6处理生菜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处理显著降低了23.40%,而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了24.24%、64.29%和22.92%。此外,100μg·L-1DA-6提高了生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叶片SPAD值,提升了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水培生菜营养液中添加浓度100μg·L-1DA-6,既保证了水培生菜的高产又提升了品质。  相似文献   

6.
【背景】 近年来,植物工厂因具有可在垂直立体空间进行周年计划性、省力化和无农药、洁净安全生产等传统农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全球得到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植物工厂内叶菜生长速度较快,而新叶部位的蒸腾较弱等原因,较易发生干烧心,大幅降低叶菜外观和内在品质。【目的】 研究光期不同湿度对水培生菜干烧心、生长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优化预防或减缓生菜干烧心发生的植物工厂湿度环境参数,为防控生菜干烧心发生,提高植物工厂生菜品质和运行效益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方法】 选用在植物工厂环境下较易发生干烧心的‘Tiberius’生菜作为研究对象,在光环境、温度、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使光期(16 h)各处理空气相对湿度分别维持在50%(RH50)、70%(RH70)和90%(RH90),暗期(8 h)各处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一致为70%,湿度控制正负误差在5%以内。调查各处理组生菜干烧心发生情况、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 与RH70和RH90相比:(1)RH50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菜新叶中钙离子含量,降低了采收时干烧心发生率,并且随着相对湿度水平降低,干烧心的初次发生时间得到显著推迟;(2)RH50处理未对试验光强下生菜的净光合速率产生影响,但却显著增加了生菜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促进了茎叶的钙离子运输;(3)RH50处理未显著降低生菜的总叶面积及茎叶鲜重,但却明显改善了生菜营养品质,使淀粉、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植物工厂高湿环境是生菜干烧心频发的原因之一,通过合理降低湿度水平能够在不显著影响生菜光合能力及产量的情况下,有效减缓生菜干烧心的发生,提高生菜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增加其商品价值,保障植物工厂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营养液添加海藻肥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添加稀释1 000倍海藻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菜的设施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4个营养液处理:1/2倍霍格兰营养液(CK)、1/2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1)、3/8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2)、1/4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3)。【结果】相比于不添加海藻肥的1/2倍霍格兰营养液(CK),T1、T2处理在鲜质量上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和光合色素含量。在各浓度营养液添加海藻肥能提高生菜多酚、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尤其是T2、T3处理对生菜的品质提升效果更佳。T2、T3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CK显著提高,分别提高40%和32.06%,硝酸盐含量则分别降低42.9%和42.59%,多酚含量分别增加65.99%和65.06%,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72.49%和75.77%。与CK相比,3/8霍格兰营养液添加海藻肥能够保持生菜生长不受影响,干物质含量增加;而在1/4霍格兰营养液添加海藻肥,生菜鲜质量较CK降低22.34%。【结论】T2、T3处理对生菜产量和品质提升效果较好。综合考虑生物量与施用成本,T2处理为比较适合水培生菜的高效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氮和磷浓度下,东海原甲藻(Prorocen trum dongha ineseLu)对微量Cd(Ⅱ)的吸收及其在细胞亚结构和大分子物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硝酸盐的添加促进了藻细胞对Cd(Ⅱ)的吸收,而磷酸盐的添加在低浓度Cd(Ⅱ)时对藻细胞吸收Cd(Ⅱ)没有影响,但在高浓度Cd(Ⅱ)时则抑制藻细胞对Cd(Ⅱ)的吸收;尿素为氮源时,细胞中Cd(Ⅱ)的含量较硝酸盐为氮源时高.细胞内的Cd(Ⅱ)主要分布在可溶性物质中.硝酸盐的添加主要影响Cd(Ⅱ)在细胞亚结构中的分布,细胞壁中Cd(Ⅱ)的含量随培养液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细胞器中的含量却随培养液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培养液中磷浓度的添加增加了细胞壁内Cd(Ⅱ)的含量.Cd(Ⅱ)在各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以蛋白质中含量最高,可达总Cd(Ⅱ)含量的55.0%~79.6%,脂类中含量最低,仅为总Cd(Ⅱ)含量的5.9%~7.1%,蛋白质内Cd(Ⅱ)的含量随培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内Cd(Ⅱ)的含量与藻细胞内的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外源添加草酸缓解皂苷Rg1对三七根系自毒的缓解效应及作用机理,为缓解三七自毒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源添加的方式,测定了1.0 mg/L皂苷Rg1溶液单独处理及外源添加质量浓度0.1,1.0,5.0 mg/L草酸的混合处理对三七种苗根系萎蔫和鲜质量的影响,同时以体积分数0.1%甲醇为空白对照,分析外源添加草酸对Rg1引起的三七种苗自毒效应的缓解作用。利用硝基四唑蓝氯化物(NBT)活性氧染色法,比较外源添加草酸后三七根尖活性氧的积累情况, 测定抗氧化酶系统中与活性氧清除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坏血酸 谷胱甘肽(ASC 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及抗坏血酸(ASC)和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探讨外源添加草酸对Rg1自毒作用的缓解机制。【结果】1.0 mg/L Rg1单独处理会导致三七植株出现明显萎蔫,萎蔫率达到46.70%,鲜质量减少率达18.10%。外源添加质量浓度为0.1,1.0,5.0 mg/L草酸后,三七的萎蔫率显著降低,仅为0~2.50%,鲜质量减少率降低至3.64%~6.17%,明显缓解了由皂苷Rg1引起的自毒效应。NBT染色结果显示,Rg1能诱导三七根尖活性氧大量积累,外源添加草酸后根尖积累的活性氧显著减少。酶活性分析表明,Rg1能降低抗坏血酸 谷胱甘肽(ASC-GSH)循环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C)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导致细胞内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外源添加草酸能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及增加抗坏血酸(ASC)的含量来提高根系的抗氧化能力。【结论】外源添加草酸能提高ASC-GSH循环中酶APX和DHAR的活性及抗氧化剂ASC含量,进而增强三七根系的抗氧化能力,有效缓解皂苷Rg1对三七生长的自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硒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30-293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硒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含硒0.050、.10、0.50、1.002、.004、.00 mg/L的营养液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硒浓度为0.050、.10、0.50、1.002、.004、.00 mg/L的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2%6、7%、90%、106%、42%、33%,Vc含量分别提高了15%、35%、52%3、4%、21%、7%,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0%、60%9、0%、71%、51%、17%,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4%2、2%、48%、15%、11%、7%。1.00 mg/L硒浓度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最低,0.50 mg/L硒浓度处理的生菜Vc、还原糖、叶绿素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浓度硒(≤0.50 mg/L)提高了生菜的品质,而高浓度硒(≥0.50 mg/L)抑制了生菜的生长并降低了生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花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组织培养对于品种改良、新品种繁殖、遗传转化和种质保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花生苗的再生培养、体细胞胚的诱导培养、花药培养、远缘杂种胚营救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花生组织培养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