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南坡山茱萸立地调查及分类经营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秦岭南坡山茱萸主产区的龙草坪林业局山茱萸基地进行了土壤肥力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划分了立地类型.根据46个样品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pH值、<0.001mm粘粒和质地类型等养分因子的分析,结合88个剖面的坡向、坡度、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和石砾含量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山茱萸生长的主导限制因子,提出了针对龙草坪林业局160 hm2的山茱萸生产基地的分类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2.
天然红松林群落类型与立地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林群落类型与立地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聚类和排序,红松林可明显地划分出6个群落类型;简单判别和其它分析的结果表明,红松林的群落类型与立地条件关系密切。最后指出:红松林不仅可按其伴生树种的组成进行分类,而且各类型也真实地反映了立地条件的差异,可直接用于立地类型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结构特点,利用森林类型、立地条件、湿地面积、河流流程等15个控制因子,对森林生态的脆弱性和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的数量化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山茱萸果肉中20种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值,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中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丰富,其变幅和稳定性主要受制于种质、立地条件和树龄,并且除Zn、Cu 2元素外,其它各元素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吴飞银 《乡村科技》2019,(3):92-93,95
山茱萸是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其产量是发展山区经济进而实现林业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和田间地头调查,从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栽培措施、生产管理等方面对山茱萸生态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关键技术指标,为山茱萸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数量化理论Ⅲ在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对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将数量化理论Ⅲ应用于土地质量分级。与目前使用的系统聚类、动态聚类方法相比,数量化理论Ⅲ更适合于变量类型为定性变量的土地资源调查资料的分类。它弥补了系统聚类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数量化理论Ⅲ是一种可用于土地质量分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辽西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条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气象、土壤、地形因子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对辽西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及其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分类,指出了该区油松人工林造林和营林方向。应用的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方差析分方法和数量化理论Ⅰ—模糊聚类—数量化理论Ⅱ分析方法,是在油松人工林分区及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面的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法能较好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相似文献   

8.
影响茶树生长及产茶品质的立地条件主要是成土岩组、海拔高度、坡度和土层厚度.为合理布局,适地适茶,科学而简便地识别茶树种植地段,将其分类组合成不同的立地类型,同一立地类型代表相似植物效果的地段.按茶树的适生条件,结合黔北地区立地条件,由适宜程度依次选择了适合茶树生长的36种立地类型,并归纳为7个区,简要评价了茶树生长的适宜性和产茶品质.  相似文献   

9.
油茶造林后到植株普遍开花结果这段时间称为幼林.幼林阶段的长短和立地条件优劣、经营强度高低、油茶物种和品种类型的生物学差异有密切的关系.通常立地条件好,水肥条件优越,集约经营的油茶林投产早;立地条件差,土壤干旱瘠薄,经营粗放的油茶林投产迟.因此,油茶造林后及时抚育管理,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是保证造林成活和早实丰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北林区现有林分类经营的类型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分类经营的需要。对现有林进行功能分类,提出功能分类的原则和依据,进而提出划分标准和指标体系。分析了传统的森林抚育采伐和主伐的应用对现有林。特别是天然林适用性较差。对其进行新的分类。并为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给出划分标准和指标体系。实践中依据不同的功能类型,选用15个经营类型中的相应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阔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方法,利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的类型进行数量分类。德兴2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宁冈、信丰4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将生长较为迅速,分布在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栲树林、米槠林、甜槠林、木荷林等划为一个经营类型;将生长较慢,分布在立地较差的石栎林、青冈林、福建青冈林划分为另一个经营类型。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措施,可以更好地经营好次生阔叶林,同时可获得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红锥不同类型苗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立地条件和苗木类型对3年生红锥林分保存率及生长量指标均造成显著差异影响。不同处理中,保存率最高的处理为R1和R2,树高最高的处理为R1,胸径最大的处理为R1和L1,立木材积最大的处理是R1。分别分析立地条件和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可知,立地条件相同时,容器苗造林效果优势明显,但容器苗的这种优势会随着立地条件改善而减弱;立地条件的改善可促进林分各项指标的提高,但立地条件较好时,立地的差异对林分保存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土地资源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安全水平和质 量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质量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而构建一套完整、科 学、合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基于土地质量复杂内涵的界定,系统 总结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选取指标及其特点,阐述不同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分析了我国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现状和进展,并展望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可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基 本农田监测体系构建,以及不同类型土地质量评价提供指标体系导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4年帽儿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及同步获取的遥感影像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土壤类型、高程、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RS的信息获取技术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利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各分类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分析,编制了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并对立地分类结果给予评价。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包括18类,其中低山缓坡暗棕壤占全部林场面积的67%,丘陵急坡暗棕壤占17%,丘陵缓坡暗棕壤占8%,低山急坡暗棕壤占4%,其它各立地类型所占比例均小于2%。实验林场的立地质量以Ⅱ、Ⅲ地位级为主,表明整个林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帽儿山实验林场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西产山茱萸长大红枣、中石磙枣、圆铃枣、小石磙枣和短石磙枣5种果型果实的发育规律及其采收期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山茱萸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定期、定点观察、分析,对采收期果肉中的主要药用成分马钱苷和鞣质含量、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山西产山茱萸果实纵径的增加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横径和单果重的发育进程表现为"双S"型生长曲线。不同果型的山茱萸果实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由此可知,在5种果型的山西产山茱萸果实中,小石磙枣、短石磙枣和圆铃枣3种类型均为药材生产适合的栽培类型,其中小石磙枣是优良的栽培类型;长大红枣是适合于园林观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是根据特定区域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以保持森林最基本的自然结构特征,实现长期稳定的林木生长和林分发育,满足森林经营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服务需求;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拟通过对衰退人工刺槐林进行定向培养,研究江淮地区退化人工林林地的更新复壮和近自然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山西产山茱萸长大红枣、中石磙枣、圆铃枣、小石磙枣和短石磙枣5种果型果实的发育规律及其采收期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山茱萸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定期、定点观察、分析,对采收期果肉中的主要药用成分马钱苷和鞣质含量、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山西产山茱萸果实纵径的增加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横径和单果重的发育进程表现为"双S"型生长曲线。不同果型的山茱萸果实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由此可知,在5种果型的山西产山茱萸果实中,小石磙枣、短石磙枣和圆铃枣3种类型均为药材生产适合的栽培类型,其中小石磙枣是优良的栽培类型;长大红枣是适合于园林观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红利,保障粮食安全,基于山东省2地市6县市区50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探究“一户一田”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施“一户一田”会增加粮食单产,即实施“一户一田”与小麦和玉米单产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2)实施“一户一田”对不同农户群体影响存在差异,即实施“一户一田”后,仅农业劳作和家中非农劳动力少的受访农户其小麦和玉米单产增幅更大。3)农户生产经营培训情况、农民合作社员身份、村组土地质量等因素对粮食单产有促进作用,参加过生产经营培训、合作社成员和土地质量高的受访农户其粮食单产更高。因此,政府应尊重民意,鼓励村组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一户一田”,同时优化村组生产条件,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树干解析,立地条件类型,经营措施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得出了在黄河滩地这类立地条件下,新疆杨在生长量,出楮一等方面的均优于其它树种(如北京杨、青杨放小叶杨)的结论,并分析了不同经营措施以林木生长的影响,探讨了适宜造林密度和主伐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20.
德钦县是滇西北“三江并流”腹地的一个藏族集居县,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立地条件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森林分类经营区划为一个极典型的生态公益林经营县,针对这一特点,分析并指出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分类经营思路和保障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