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勇 《当代农业》2014,(24):37-37
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现同圈猪群中存在生长缓慢的猪,这些猪一般被称作僵猪。为何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存在这种差异,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一、断奶不合理农户养猪多采取一次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使仔猪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了改变,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应当在断奶前5~6天内,逐渐减少仔猪哺乳的次数。  相似文献   

2.
掌握适时断奶方法,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降低断奶仔猪的不适应激,可培育出优良的保育仔猪,使得猪群整体优化,在生猪养殖中,于抗病、促长、增重等方面皆尽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断奶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7~14天,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群,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PWSD在国内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生情况。作在4个集约化猪场中,采用兽医临床常规方法,对640窝28 ̄35日龄断奶的仔猪6394头,从断奶之日开始至60日龄结束,进行了PWSD发病情况的调查,对患病和病死猪只,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作出诊断。结果表明:(1)在4个养猪场的早期断奶仔猪群中,均有PWSD患猪发生,猪群发病率为100%;群体发病率分别为79.50%,73.17%,76.60%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在淮安市新培育品种苏淮猪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选择母猪胎次和初生重相近的苏淮猪35日龄断奶仔猪100头,采取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两组饲料配方相同,试验组将饲料配方中的10%普通豆粕换成发酵豆粕,试验观察发酵豆粕在苏淮断奶仔猪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本次对比试验证明,添加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苏淮猪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提高7.6%,料重比下降了7.8%,试验组腹泻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大多实行早期断奶,即在仔猪21~28日龄时断奶。但早期断奶不当,或早期断奶饲养管理跟不上,会给仔猪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如腹泻、水肿病等,其中以腹泻最为普通。据调查,规模化猪场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病死率可达10~40%,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猪场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这个阶段不但要保证仔猪安全稳定地完成断奶转群,还要为育成育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猪群的一个易患易感病菌的高发期。实际生产中,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工厂化养猪模式生产,完善防疫监管制度,提高饲养人员业务素质,依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一定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营造无菌干燥环境在断奶仔猪转群之前,对猪舍进行严格的清理消毒,还要保证保育舍干燥。如果猪舍潮湿,宁可推迟几天转群也要设法让猪舍干燥。二、严把转群仔猪质量关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优进全出",即有问题的猪1头也不能进舍,包括体重小的、体质弱的、有病的。无病猪群进入无菌环境才是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仔猪进行了28、21 、14 日龄断奶的对比实验,其结果:在生长性状上,28 日龄断奶猪在前期生长速度快于后者,达100kg 体重日龄小于后者,达到显著水平( P <005) ;在胴体性状上,28 日龄断奶猪胴体较长、后腿发达,但屠宰率较低,达到显著水平( P <005) ;在肉质性状上,21 日龄断奶猪滴水损失较大,28 日龄断奶猪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达到显著水平( P< 005) ;从经济效益上讲,其盈利情况为:21 日龄断奶> 28 日龄断奶> 14 日龄断奶。说明:在目前生产条件下, 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早于21 日龄的超早期断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出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哺乳仔猪。仔猪的哺乳期一般为28~56d,超早期断奶为21d,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代谢最旺盛、对营养物质最敏感的阶段。断奶是仔猪出生后第二次应激,仔猪断奶后完全依赖固体饲料,但是消化饲料的酶液还没有健全,这是很大的营养应激,此外,还有环境变化和心里方面的应激,这些综合因素容易造成仔猪生长停滞或下痢,平稳过渡是饲养断奶仔猪的关键。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因此,打好这一基础,对加速猪群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14,21,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各44头,每一断奶日龄组仔猪按体重、性别、窝别分至4个重复组(栏),每重复11头猪,试验共用试猪132头.分别于断奶当天及断奶后第4天与第7天对屠宰试猪采集1cm空肠中段测定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降低断奶7天前仔猪小肠黏膜隐窝深度(P<0.01),表明降低断奶日龄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负面影响,为早期隔离断奶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合作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5日龄断奶、体重(2.35±0.24)kg的杜×大×长仔猪24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3%、基础日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4%。在仔猪断奶后第7和14天分别称重、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从仔猪断奶后1~14 d来看,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有所提高,而料肉比和腹泻率都有所降低。仔猪断奶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回肠淀粉酶活性和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说明添加不同浓度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合作猪断奶仔猪后段肠道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多种病的致病源,可造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的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猪皮炎综合征、幼龄仔猪的先天性震颤等疾病,猪群抗体阳性率很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主要引起繁殖障碍和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这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在PCV-2阳性猪中占很大比例,并且常常伴随着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造成猪群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很高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14.
王彬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169-170
将90头25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两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1%和0.2%中药复方饲料添加剂,进行28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中药复方有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的趋势,并且添加了0.2%中药复方组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5.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决定着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下为笔者对断奶仔猪饲养管理较成功的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聊城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以山东省聊城周边地区的7个养猪场的222份血清为材料,应用ELISA方法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结果]检测发现7个养猪场的猪群都感染过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3.3%~83.3%。发病猪群都为5~10周龄的保育仔猪。猪群在断奶后1周左右,出现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精神差。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病猪和死亡猪全身淋巴结水肿,发黄,肾脏水肿,肺脏肿大,质地变硬。该疾病初步定为由PCV-2感染所致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结论]该研究为制定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断奶时间和体重的仔猪对简单饲粮和复杂饲粮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72头仔猪研究了断奶时间、断奶体重和饲粮类型对仔猪断奶后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分别在25、35和45日龄断奶,每个日龄组选大、中、小三种体重猪各8头,分成二组。分别饲喂玉米一豆饼简单饲粮和含3%乳清粉、2%全脂奶粉和3%鱼粉的复杂饲粮。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随断奶日龄提高,70日龄体重(FW)和饲料利用率(FCR)提高(P<0.01),但35与25日龄断奶差异不显著(P>0,05);25日龄断奶猪的血清尿素氧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35和45日龄组。随断奶体重增加,FW和采食量增加(P<0.01),但是FCR没有明显改善(P>0.05);大体重猪的血清脲氮明显(P<0.05)低于中、小体重。与复杂饲粮比较,使用简单词粮时,仔猪FW、采食量、FCR均明显下降,而血清尿素氮明显上升(P<0.01)。水平组合比较表明,断奶早或体重小而喂复杂饲粮的猪与断奶晚或/和体重大而喂简单饲粮的猪具有相近的生长成绩。回归分析表明,断奶体重比断奶日龄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更大;采食量是影响断奶后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试验在3所大学进行,选用1320头杂交仔猪,旨在评价饲粮中不同乳糖水平对保育期阶段3(保育期共4个阶段)即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在15~20d断奶(初始体重6.2kg),并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有24个重复(每所大学饲喂8个重复),其中两所大学的16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5头试猪,另外1所大学的8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23头试猪。断奶后第1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1饲粮(含乳糖20%);断奶后第2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2饲粮(含乳糖15%)。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采食阶段3饲粮,乳糖含量分别为0,2.5%,5.0%,7.5%或10.0%,然后所有仔猪采食1~2周(阶段4)相同的玉米豆粕饲粮。乳糖来源为乳宝80,含乳糖80%。阶段1,2和3饲粮在相同场所配制。隔周称量仔猪体重,并计算饲粮采食量。研究表明,在最初2周内,采食相同饲粮的所有试猪间平均日增重、日饲料采食量和增重饲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10)。在3和4周(阶段3)饲喂5种不同乳糖水平饲粮,随着乳糖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饲料采食量线性增加(P〈0.01),但是增重饲料比不受影响(P=0.10)。阶段3中乳糖水平为7.5%时,虽然二次指标(增重饲料比)差异不显著,但是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饲料采食量最高。与饲喂不添加乳糖饲粮的试猪相比,饲喂乳糖水平为7.5%的饲粮的试猪体增重多增长350g·只^-1,同时多消耗饲粮420g·只^-1,且多增长的体重(294g·只^-1)大部分维持到断奶后5~6周即试验结束时。结论:仔猪对保育期中后段饲粮中乳糖含量做出相应应答,且这些应答在不同的管理和设施条件下获得。  相似文献   

19.
在建湖县地区流行着两种严重影响保育阶段仔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很高的新疾病,多发生于4~18周龄的猪,以8~12周龄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受感染的猪群发病率约为296~5嘶,死亡率达蹋~100%。存活的病猪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种新病是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另—种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或称猪断奶后全身消耗性消瘦综合症(PMWS)。  相似文献   

20.
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通常指仔猪出生至断奶阶段。香猪仔猪一般开食比普通猪迟1—2周.故断奶时间通常6—8周为宜,体重约5—6千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