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育肥猪皮下脂肪厚,阻碍育肥猪热量的散发,再加之育肥猪汗腺退化,所以育肥猪非常怕热,对热应激极为敏感.育肥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23℃,当气温超过25℃时,育肥猪的食欲和采食量就会降低,需水量增加,生长速度也随之变缓;当气温继续升高时,育肥猪的体温和呼吸频率也随之增高,导致采食量下降,甚至中暑死亡.因此,养猪户夏季必须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确保育肥猪安全过夏.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营养调控缓解猪热应激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生 《饲料广角》2004,(14):21-23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当猪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猪除了加强呼吸等途径增加散热外,还通过降低采食量以减少体内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于采食量降低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是造成猪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日粮组成水平,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以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摄入量的不足,可以缓解猪热应激反…  相似文献   

3.
<正>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能通过皮肤汗腺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所以育肥猪非常怕热,对热应激比较敏感。育肥猪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当气温高于25~30℃时,肉猪为了抵抗热应激,活动量及采食量明显减少,导致肉猪极易掉膘并且生长缓慢,甚至中暑死亡。因此,为实现育肥猪安全渡夏,可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1猪舍的防暑降温在炎热的夏季,为防止日光直接照在猪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畜中,猪的体温调节能力最差,当气温上升到30~32℃时,猪体温开始升高;当气温上升到35℃时,相对湿度超过65%,持续时间延长,猪不能耐受。高温导致体内代谢过程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首先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使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食欲不振,采食量锐减,因而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种猪体质急剧衰退,增重停止或减重。  相似文献   

5.
生长猪对环境气温的反应猪是温血动物 ,它们能适应其所处的气候环境而维持自身的体温。幼猪 (<3 0千克 )的最适气温为 2 2~2 4℃ ,其后大部分生长育肥阶段中的最适气温为 2 0~2 2℃ (Noblet等 ,2 0 0 0 )。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 ,生长猪会在气温低于最适温度时增加采食量 ,而在气温高于最适温度时降低其采食量。低温下的高采食量能使猪保持体重增长 ,而在高温下则猪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 (见表 6和表 7)。饲料报酬在低温下会降低 ,而在高温下并不明显下降。 表 6 环境温度对体重 1 3~ 3 0千克自由采食猪采食量、生长、蛋白质沉积、…  相似文献   

6.
猪是恒温动物,其汗腺不发达,体温主要靠体内产热散热来调节。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制约猪的增重速度,尤其是高温应激对猪的危害最大。高温会使猪的采食量减少,增重减缓或停滞,严重者还将导致猪中暑、死亡。在一般情况下,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当外界气温上升到30℃以上时,肥育猪将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迫促、喘气、采食量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  相似文献   

7.
夏季,高温是影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鸡由于体温高,代谢旺盛,皮肤无汗腺,最不耐热。对产蛋鸡而言,其最适宜温度为10~25℃,当气温超过25℃时,鸡群出现热应激,表现体温升高,强呼吸,翅膀张开,伏卧少动,饮水剧增,采食量减少,排水样稀薄粪便,并不同程度导致产蛋下降,蛋重减轻,蛋壳较薄,如何减轻夏季对产蛋鸡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浅谈意见如下,以供参考。1夏季高温对产蛋鸡的影响1.1采食量减少据有关资料报道,舍温超过23℃,产蛋鸡的采食量开始减少,并随温度升高采食量降低幅度增大,如在25~30℃之间,每升高1℃,耗料量减少1.6%,而在30~38℃…  相似文献   

8.
<正>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当猪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1猪热应激对生猪生长发育的影响1.1对育肥猪生长的影响实践证明,育肥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当气温在21℃时,育肥猪采食相等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北方寒冷地区猪舍环境温湿度对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生猪养殖场的30头育肥猪,按不同体重分3组连续测定96 d,分析环境温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舍内温度在10~3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体重猪的日均采食量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最后减小。猪舍温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猪舍相对湿度在45%~90%范围内变化时,不同体重的育肥猪日均采食量随着湿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猪舍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实际生产中,育肥猪舍温度控制在17~24℃,湿度应控制在45%~75%为宜。  相似文献   

10.
1热应激 奶牛生产最适宜的温度为10-16℃,这时产奶量最高,饲料利用率也最高。当气温在20℃以上时,奶牛的能量消耗增多,开始出现热应激现象。当气温超过27℃时,奶牛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呼吸加快,脉搏增加,体温上升,产奶量明显下降。当气温上升到30℃以上时,奶牛就会出汗流涎,张口喘息,体温上升1.0-1.5℃,采食量明显减少,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率降低,如对钙、磷的吸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鸡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6℃~23℃,当环境温度高于28℃时,就会发生热应激综合征,丘脑下部采食中枢部分受到抑制,新陈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减慢,产蛋率下降,蛋重变轻,蛋壳变薄;当外界气温高达32℃以上时,会引起鸡体内血液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加,从而进一步促使鸡体温的再度升高,出现晕眩、虚脱、惊厥死亡。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的炎热期持续3~4个月,而白羽肉鸡属于没有汗腺的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为40.6℃~43℃,体表又覆盖羽毛,体内产生的热量散发困难只能靠呼吸来散发。当外界温度达到或超过27℃时,即可引起肉鸡热应激;当温度达28℃以上时,开始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当温度达32℃以上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冠髯潮红、发绀,肌肉震颤,口吐白沫,极易发生急性支气管肺炎甚至死亡,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接第10期) 抗热应激营养工程技术 乳牛本身对环境条件有较大的适应能力,不过,如果乳牛长时间处于高温条件,就会影响其代谢,降低其干物质采食量和产乳量,并影响其繁殖性能.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超过24~27℃时,乳牛的饲料采食量即开始下降,当气温达到29℃以上时,乳牛饲料采食量进一步大幅度下降.随着乳牛饲料采食量下降,其产乳量也随之下降.当气温高达35℃时,乳牛的维持需要比气温31℃时要增加20%.当乳牛处于高温条件下时,其体温会上升,呼吸加快,电解质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虽已立秋,但目前气候依然十分炎热,很容易导致蛋鸡热应激综合征的发生,鸡无汗腺,体内热量的散发几乎完全靠增加呼吸次数来进行,当环境温度高于28℃时,鸡体温升高,食量减少,饮水增加,当环境温度长时间超过37℃鸡会呼吸加快,  相似文献   

15.
夏季热应激对泌乳奶牛造成的危害极大,发生热应激时,奶牛为了减少体热会减少采食量。据测定,气温在22~25℃时,采食量开始下降;超过30℃,采食量下降10%以上;40℃以上时采食量下降50%以上,个别奶牛将停止采食。采食量的下降造成奶牛营养不良。研究表明,在21℃以上时,气温升高会引起体温上升,体温每升高0.6℃,采食量下降1.4kg,产奶量下降1.8kg,  相似文献   

16.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若不采取防范措施,会使妊娠母猪出现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增加等现象,并由此引发妊娠母猪机体营养不良、产奶量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死胎。因此,搞好夏季饲养管理,可有效提高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增加饲养户的经济效益。1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猪舍要搞好温、湿度调节。如果温、湿度过高,会导致猪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温度过低,则热能消耗大,采食量多,而饲料报酬低。因此猪舍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5~20℃,湿度以控制在50%~55%为宜。对过夏的怀孕母猪,猪舍应配有遮荫、通风等设备,在气温达30℃以上时,…  相似文献   

17.
夏季,高温是影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鸡由于体温高,代谢旺盛,皮肤无汗腺,最不耐热。对产蛋鸡而言,其最适宜温度为10~25℃,当气温超过25℃时,鸡群出现热应激,表现体温升高,强呼吸,翅膀张开,伏卧少动,饮水剧增,采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奶牛耐寒而不耐热,气温在0℃以下时,奶牛的体热散失量明显大于体热产生量,导致部分饲料或体内贮存的能量转化为体热,所以寒冷季节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但奶牛的采食量不受影响,有时还可能增加。但气温高于20℃时,奶牛即表现出体温增高,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多,采食量下降和肠道充塞等热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19.
在家禽生产中,气温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能够直接影响禽只的食欲。当气温低于110℃时,家禽的摄食量增加,以获取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随着气温的上升,采食量便逐渐减少,散发热量,保持正常体温;气温超过80℃时,家禽变得越发不能忍受。当气温高、采食量下降时,必然会出现鸡产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的炎热期持续3~4个月,而白羽肉鸡属于没有汗腺的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为40.6℃~43℃,体表又覆盖羽毛,体内产生的热量散发困难只能靠呼吸来散发。当外界温度达到或超过27℃时,即可引起肉鸡热应激;当温度达28℃以上时,开始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当温度达32℃以上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冠髯潮红、发绀,肌肉震颤,口吐白沫,极易发生急性支气管肺炎甚至死亡;对增重、成活率造成严重影响。对于鸡舍条件较差的、采用自然通风的鸡舍来说,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200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