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为了促进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9年、2020年分别对吉林省全境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表明,在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区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的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未发现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12份,其中有半野生大豆7份、披针叶野生大豆11份。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吉林省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尤其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接壤的半干旱型大陆气候的白城市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吉林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和补充收集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3年9月~10月和2014年9月~10月分别对辽宁省喀左县和盘山县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发现在盘山县的14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而在喀左县的21个乡镇中只有11个乡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到野生大豆资源225个居群,其中有半野生大豆15个居群,披针叶型野生大豆6个居群,于2015年种植于田间并进行表型性状鉴定评价。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对辽宁省这两个地区野生大豆的生长环境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野生大豆的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甚至绝迹,尤其身处辽西北干旱气候的喀左县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以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24份2006年安徽省新收集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6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4对SSR引物扩增出237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4063-0.8835,平均值0.7203;Shannon-weaver指数为0.6191-2.1662,平均值1.4574。聚类分析将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分为两大类群,包括江淮丘陵野生大豆类群以及淮北、沿江、皖西和皖南混合类群。  相似文献   

4.
广西野生大豆的考察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野生大豆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2008年9—10月以野生大豆分布较多的桂林市为重点考察区,辐射到周边,对桂林、柳州、贺州三市的10个县(区)30多个乡(镇)的野生大豆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桂林市的8个县(区)22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00份,其中半野生大豆11份,2009年田间种植观察其表型性状。考察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分布点,但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原因,广西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提出应对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加以发掘利用、加强广西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西省64个县(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48个县(区)有野生大豆存在,共搜集到202份种质资源,其中1份半野生。江西野生大豆分布范围广,类型多,生长的小环境各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近缘祖先种,具有高蛋白、繁殖系数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性,是进行大豆品种改良、拓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资源。黑龙江省地处我国高寒地区,野生大豆资源丰富多样,在新种质创制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自197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首次对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进行全面搜集考察至今已有整整37a。在这期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者对本省寒地野生大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历史和分布现状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加强寒地野生大豆资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以有效利用,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加强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表型性状的基本情况,对已编目入库的11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在粒色、泥膜类型和主茎类型等3个性状方面差异比较明显;野生大豆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平均值、变异范围和变异系数均低于半野生大豆;仅粗脂肪含量在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低于半野生大豆,除生育日数外其他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也均低于半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大豆(Glycine max(L.)Merril)原产地,它的近缘野生种——野生大豆(G.sija Sleb.et Zucc.)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较强,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必然极大地丰富我国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单株英数多等优点.自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大豆种质搜集考察以来,迄今已有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野生大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中简要回顾了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历史,并对最近10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野生大豆(G.soja)直接利用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大豆(G.soja)直接利用技术TheTechniquesforDirectUseofWildSoybean(G.soja)1979年以来,笔者在吉林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基础上,把筛选优异野生大豆基因源与应用于育种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开展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木犀科植物在安徽省的地理分布及其园林应用等情况,对安徽省木犀科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等方法,了解安徽省木犀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和园林应用,最终掌握安徽省木犀科植物资源、地理分布情况、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方式。安徽省木犀科植物种类现存9属,31种,16变种。结论:木犀科在安徽省树种种类分布较多,在园林应用方面的树种较为单一。从地理分布情况中看,木犀科植物在安徽省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13-514,543
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优良种源及栽培技术在安徽省的推广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改进育苗和营林栽培技术 ,苗木和幼林生长量增长明显 ,推广成效显著 ;选用优良种源和采用先进实用的配套栽培技术 ,可有效地提高杉木林分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 ,应注重杉木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 ,进一步提高安徽省杉木的遗传改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大豆蛋白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这个结果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淮流域的论点提供了某些旁证,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但我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可能与蛋白质含量高有关.因此,欲提高安徽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中含硫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的比值,拟需引进新种质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今后更好地指导野生大豆保护与利用工作,总结了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资源收集与异位保存情况以及在饲草和育种方面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系 列问题,如原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等;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分析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影响该省大豆种质资源变动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该省大豆种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是其性状改良及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其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锐减,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野生大豆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此外,山东省内现有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也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就近年来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一年生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优质资源评价与鉴定、种质创新与育种、性状遗传特性、有利基因的克隆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野生大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霍山石斛是安徽省的一种道地药材,被冠有“中华仙草之最”之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但因其生长条件严苛和人类对霍山石斛野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其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目前已经通过组织培养和人工栽培技术对其资源进行了极大的保护。本文对霍山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和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且对霍山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霍山石斛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秃杉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230-231,233
秃杉 (TaiwainiaflousianaGaussen)是我国南方山地营造用材林、风景林、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从 80年代开始 ,安徽省开展了引种、驯化、栽培 ,并对其地理分布、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是喜温暖湿润的浅根性树种 ,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在安徽省的生态环境和营林水平条件下 ,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显示出较高的引种潜力。 13a生林分平均高变幅 7.5~ 10 .7m ,平均胸径变幅 11.2~ 17.5cm。在安徽省造林使用秃杉应提倡采用秃、阔混交林的形式 ;栽培应注重其种质资源的搜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