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土保持区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为指导,以乡(镇)为基本信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原则、指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林草覆盖率、≥10℃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垦殖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人口密度等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的指标。在GIS软件中通过对乡(镇)分区指标的叠置分类、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对比分析,将甘肃省划分为4个一级、6个二级、8个三级、23个四级水土保持功能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土地利用方向,为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区域开展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在湖南省省级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将耒阳市划分为耒阳西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区、耒阳西北部丘陵岗地土壤保持区、耒阳中部丘陵岗地人居环境维护区、耒阳东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区、耒阳东北部山地丘陵农田防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基于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分区防治措施布局,为耒阳市水土保持规划成功编制奠定了基础,是今后一段时期耒阳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模糊聚类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水土保持区划的合理分区是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也是评价治理效益的重要依据因水保区划涉及到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土地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和农林牧业的发展等方面。用一般的经验方法来定性分析不够准确,特别是当分区指标和样本数较多时,很容易出现错分或漏分现象,造成不合理的分区。为使分区更科学合理,本文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进行了水土保持分区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水土保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分区的产业布局和水土流失特点,立足各三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三级分区的详细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5.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9月30日,松辽委组织召开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进度汇报会。水土保持处、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松辽委副主任王福庆、巡视员武龙甫出席会议,并对下阶段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要求。规划组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区划方案,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分区成果和三级区划方法,着重介绍了松辽流域东北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进行了探讨。作者根据全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 影响土壤侵蚀的诸因子, 及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因素, 提出了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原则, 并依据分区原则, 在水利部统一划分一级区、二级区的前提下, 将全省共划分3个三级区、12个三级亚区。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全面系统开展的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主要任务包括:根据区域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水土保持区划方案;统筹兼顾整体与局部、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规划成果,结合区划方案拟定总体防治目标及分区防治方略;确定分区水土保持工作与生产发展方向,完成区域布局与规划,提出各区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的复核与划定工作;分析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防治模式,提出重点项目规划和布局;完成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9.
层次聚类分析法在贵州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贵州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试验,探讨层次聚类分析法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为贵州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及其他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参考。根据划分结果,将国家水土保持三级分区中的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划分为黔西北山地河谷农田保护与水质维护区和黔西南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并依据行政区划连续性原则进行人工调整得到最终分区结果。最后,对比数学模型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验证了层次聚类分析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区域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将九江市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和幕阜山九岭山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2个三级区,又将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水质维护区、鄱阳湖丘岗平原土壤保持区2个四级区,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防治布局,为江西省首部设区市水土保持规划《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优质高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九江市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2014—2015年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通过对西安市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明确该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在一定区划原则基础上,进行指标的选择和分析。[结果]将西安市划分为6个水土保持区,提出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向,为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结论]西安市开展水土保持应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依据水土保持分区,以城区为核心,以河流和道路为廊道,对各斑块实施水土流失与环境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基础工作,而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关键步骤。新水土保持法颁布之后,新一轮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选取区划指标,又选取哪些区划指标来综合反映影响江苏省水土保持的因素至关重要。从确立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出发,并结合了江苏省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等要素的情况及其特征,从中选取了22个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22个区划指标中提取了15个主成分,并计算出各主成分的权重,最终建立了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弥智娟    朱艳艳    姜宏雷    赵成  黄俊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64-69
为了增强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和指导性,更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预防治理工作。针对云南省开展水土保持四级区划,选取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保持4类要素的86个指标构建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GIS软件将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成自然要素分布图、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土地利用要素分布图、水土保持要素分布图,并对这4个要素分布图进行空间叠置,初步完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四级分区工作。该方法大大提高水土保持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期为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区划及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三级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确定的22个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区,利用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获取的水力侵蚀数据,分析这些区域的水力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超过80%,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分布较少,与全国基本状况相似;2)与第2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相比,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整体上有所好转,水力侵蚀总面积减少3.75%,轻中度侵蚀面积大幅减少,减幅超过20%;3)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局部地区水力侵蚀形势严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与第2次遥感调查成果相比,面积均有所增加,相对增幅较大,说明局部地区存在水力侵蚀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分析水土保持区划的定位、发展历史和现状,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区划原则、指标设置原则和区划方法,初步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ARCGIS软件支持下 ,基于不同比例尺的DEM提取坡度信息 ,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强度等专题信息叠置 ,提取水土保持专题信息 ,并对提取结果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1万比例尺的DEM可在小流域规划设计、水土流失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中应用 ,1∶5万比例尺的DEM可用在重点支流、重点治理区 (片 )等尺度上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水土保持规划等 ,1∶2 5万比例尺的DEM只能在较大区域中进行宏观信息提取时使用。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为科学编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在继承江西省原"三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按照统筹考虑水土流失现状防治需求,与已有规划成果相协调,集中连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以及等级从高等原则的要求,采用"2+1"和"双达标"的模式,进行了复核划分。[结果]复核划分确定了10个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地总面积66 562.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9%,并提出了江西省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方略及不同重点防治分区的防治途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