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北京地区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治专家系统VPRDES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软件工程原理和专家系统技术为基础,采用LUBAN模型和JSP编程语言,通过构建农业病虫害辅助诊治推理机,研制了北京地区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治专家系统VPRDES。VPRDES是一个针对北京地区140余种蔬菜常见病虫害进行远程辅助诊治和信息查询、管理的网络型专家系统。该系统对实时推广北京地区主要蔬菜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技术、促进农户合理用药、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信息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发布和利用等方面。植物病理学和植物保护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3S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可持续农业几项技术问题的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论述了21世纪可持续农业技术所包含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工程,生物多样性,平衡施肥,节水农业和专家系统与信息传播等技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植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考虑全国各地植保系统应用的通用性,利用数据库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开发了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将病虫害监测数据的管理与专家系统测报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系统病虫害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及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各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等,并就未来应用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专家系统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辅助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专家系统属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范畴,能够解决植物检疫工作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辅助鉴定问题。本文在介绍专家系统基本结构和类型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检疫领域专家系统的应用,并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辅助鉴定专家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形态,分类,分布,截获概况,植物检疫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检疫性蚧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针对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加强基础研究、改进蚧虫标本制作技术、在分类鉴定上应用RAPD-PCR技术和多媒体专家系统、筛选经济有效的化学杀虫剂和改进施药方法、建立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甜瓜病害诊断系统的建立为例,概括性地介绍了专家系统的组建,专家系统与计算机程序的区别,以及专家系统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专家系统在植保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  白小玲 《江西植保》2004,27(1):40-41,39
专家系统在植保上主要应用于病虫害诊断、预测预报、决策管理等领域。植保专家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增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应用、有向综合性系统发展的趋势。文中还对植保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旱作农业区化学节水专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作农业区化学节水专家系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主要化学节水制剂在农林生产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知识经验进行技术集成而建立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该系统在结构上由知识库、推理机、数据库和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该系统根据作物种类、生长发育时期及土壤因素来确定化学节水剂的种类,并推荐相应的使用技术,从而为西部旱作农业区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湖北麦田杂草种类、危害规律等的基础上,建立湖北麦田杂划综合治理专家系统HBWWES,专家系统基于麦田主要杂草与小麦竞争的动态机理模型和主要杂草对小麦产量损失的经验模型,并基于这些模型和领域专家经验提出湖北麦田杂草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不断突破与发展,以CRISPR编辑系统为基础的单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已成功应用到各种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中,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回顾了CRISPR/Cas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以及最新开发的先导编辑三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并对未来在昆虫中研究的发展和应用作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以植保无人机低容量施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航空植保产业发展迅速。科研协作研究与大量田间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能够提高靶标作物上药液沉积量并减少农药流失,实现精准减量施药;同时能够解决地面机具无法作业时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航空植保技术实现了人机分离作业,避免了农药中毒,降低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目的。以水稻为对象,综述植保无人机在农药减量、水稻病虫害防效、技术简易性、农药利用率提升、水稻增产以及成本效益提升等发面发挥的作用。航空植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植保无人机智能精准控制系统质量的提升和新技术的研发步伐,且植保无人机的普及性提出了飞防药剂、助剂和施药飘移风险控制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基于此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药减施增效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完善,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CSI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已逐渐受到关注。目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其在农药溯源领域的应用尚待研究开发。文章对CSIA技术在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综述,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农药残留污染物溯源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CSIA技术在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溯源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植物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物理防治作为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及产品创新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灯光诱控、色板诱控、物理阻隔、温度控制、辐照不育等害虫物理防治的理论、技术、设备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对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概况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s)技术是在芯片上对化学或生物样品进行操作和检测的一项新兴技术,具有样品体积小、检测效率高、使用成本低、易于和其他技术设备集成以及兼容性好等特点,有望发展为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上,在农业、食品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微流控芯片相关概念和技术出发,对该技术及其在医学、农业和食品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苏水稻病虫害灾变规律变化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农药减量控害难度加大、稻米品质质量要求提高等社会需求,结合农药残留风险关键控制点和农药施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水稻病虫害"前防、中控、后保"的全程简约化防控新策略.构建了以"种苗处理和穗期病虫绿色用药"为核心、以"生态调控"为配套的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防控技术体系和基...  相似文献   

17.
低影响开发(LID)生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市下垫面改变和降水径流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低影响开发措施之一,生物滞留技术对于消纳、净化降水径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生物滞留技术研究动态的全面分析,重点阐述了生物滞留系统的构成要素、生物滞留技术对径流水质净化效果和水量的调控效果及其水质水量模拟模型研究状况;从生物滞留技术的净化机理、效能、影响因素、模拟模型、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该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如生物滞留系统对N、P去除的提效技术、生物滞留技术本土化应用机理、生物滞留技术的设计方法、生物滞留系统的堵塞机理及防堵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的完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水环境改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有机稻米生产核心技术系统的组成、相关技术和该系统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由环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分子技术,不仅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还能快速、高效地检测病原物,为植物病害的防控提供更精准的防治适期,从而可以减少农药的滥用。本文主要针对LAMP技术的原理、发展、优缺点、在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植物病原物检测及在抗药性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实现了基于Web的融雪洪水预警模型库系统。该模型库系统将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技术与模型库理论集成在一起,提供对模型及其数据的各种操作。并且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模型的表示、管理、组合运行、复用以及模型与参数的相互独立等关键性问题,与传统模型库系统最大的不同是实现了完全基于Web方式的管理和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