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红松、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及次生林皆伐迹地上红松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松迹地上更新的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幼林生长缓慢,土壤养分含量低;次生林和油松迹地上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幼林生长快,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迹地上红松也能正常生长。指出营建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皆伐迹地为其最佳宜林地。红松采伐迹地不应继续营造红松,应以改善林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为目的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卢氏县淇河林场于1960年从朝鲜引进一批日本落叶松种子,后又从东北陆续引种,至今营造幼林1,200多亩,最大树龄13年,约300亩,生长旺盛,郁闭成林。日本落叶松在淇河林场突出的表现是速生。它的生长速度,在幼林阶段大大超过了本地的优良树种油松和华山松(见表1)。  相似文献   

3.
沅陵县五强溪镇天子山林场从江华、会同、靖州、资兴杉木双系种子园采摘杉木全同胞家系种子育苗,营造了一片1.33 hm2的正规田间设计子代测定试验林和18.67 hm2块状排列示范林。通过对育苗试验、造林试验的每木调查和抽样调查发现:(1)苗高生长和幼林生长明显均高于当地生产种;(2)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发芽率、苗高生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筛选出适宜沅陵县一带的杉木优良家系,从而指导该地区的杉木造林用种。  相似文献   

4.
秃杉种源试验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3个不同种源的80个家系苗期和5年生幼林调查的基础上,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适应性等规律。  相似文献   

5.
于欣 《防护林科技》2014,(10):86-88
在对以往的关于油松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加以总结和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速油松凋落叶分解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营造微地形,改善小气候;适当间伐,保留适宜的密度;营建混交林,栽植绿肥植物。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方针指引下,我场自1953年以来营造油松幼林2万亩。为促使幼林快速生长,尽快给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木材,20年来,我们在幼林管理方面摸索到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我们对幼林的管理,主要是适时修枝和间伐。从造林后第二年起,我们对油松幼林连续进行2—3年松土除草工作,到幼林接近郁闭时,进行第一次修枝。双株栽植的在修枝前或修枝时进行一次定株。在第二次修枝后,幼林开始郁闭,林木开始分化,高生长加快,粗生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南部的黄土高原和沟壑区营造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当前,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探求人工油松幼林间伐抚育的适宜密度,我们对桥山林区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幼林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一、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1.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期的关系:幼林郁闭的迟早,与初植密度有关。一般是密者早,疏者迟。据调查,不同密度的人工幼林,达到郁闭状态所需要的年限不同(表1),  相似文献   

8.
1984年,林业部和陕西省林业厅决定,在洛南县古城、石坡、书堂山三个国营林场营建油松速生丰产林试点工程6667ha。同年秋季,由省林业设计院承担、县林特局配合完成了总体设计。1985年开始实施,到1989年共造林近1500ha,幼林普遍生长良好,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临汾地区从1953年以来,在东、西山广泛地开展了大面积的油松荒山造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泽、古县、乡宁、吉县、大宁、蒲县、汾西等县早期营造的人工林、有的已郁闭成林或能生产小径材。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搞好油松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林生长,促进林分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抚育间伐,代替自然稀疏,不断地调整单位面积内活立木的数量,保持适宜的密度结构,是成林集约经营的主要内容。我们对油松人工林郁闭前、后的抚育及间伐技术摸索到一些办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连茬更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林保存率均达9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成林的要求;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与一代林分以及土壤肥沃的杂木林迹地上的幼林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与红松、油松迹地相比,日本落叶松迹地仍然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日本落叶松迹地二差连栽日本落叶松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稳定的林分。  相似文献   

11.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遗传增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30株油松优树子代林内829个家系(次)生长疸的测定,初步选出了较为优良的油松家系,并对不同来源的优树家系和单株的树高及地径的遗传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13.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黑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黑松进行了育苗和多点造林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黑松苗期在小陇山林区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油松,苗期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1 cm ,平均苗高16.30 cm.多点造林试验表明,黑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抗鼠害能力比油松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油松高,幼林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8年生黑松林分平均胸径3.20 cm,平均高2.98 m.引种获得成功,丰富了小陇山林区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6.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20.
在小陇山林区引种的刚松,经过10 a试验观测表明:刚松能安全越冬度夏,正常生长;抗鼠害能力、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比乡土优良树种油松高;结实较油松早,结实株率比油松高15%;生长表现与油松一致,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