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海南热带果蔬特色农产品品类繁多、生产过程模式多样性、流通环节长等因素,导致以往的靠单一方式串联各环节信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管理模式固化,数据采集难、实际应用效果欠佳等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等国家标准规范,提取影响热带果蔬农产品关键因素的特征,研发了热带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灵活机制及其方法,满足溯源内容、模板、机制的灵活管理与配置,实现农产品溯源平台推广的便利性,并根据海南农业高新区管理的需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入驻、产品检测、溯源信息采集等功能,为入驻农高区的企业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入驻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可信赖与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2.
果蔬是居民的日用副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工企业和超市设立38个检测站、点,购置车载农残速测仪1台和果蔬农残速测仪40台,开展蔬菜农残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出利用C#、.NET开发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RFID技术,二维条码技术和WEB报表技术构建一个基于WEB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对当前国内外对于农产品质量研究状况以及项目所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借助.NET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和RFID技术实现对农产品信息的数据采集;利用WEB报表技术实现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网络监控。系统目前在江阴地区试运行中,主要对蔬菜进行农残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对采集的农产品检测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在市场内贴上溯源码的蔬菜产品进行溯源查询。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农产品安全信息快速获取、农产品安全信息综合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监控和远程检测共享网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93-94
食品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果蔬农残检测是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阐述了果蔬农残检测的意义及民乐镇果蔬农残检测工作开展的情况,介绍了CL-BIII型八通道农残检测仪的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谢红英 《湖南农业》2006,(10):29-29
2006年8月21日,“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了由刘筠院士为组长、刘强教授为副组长的专家组论证评审。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目标,瞄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时监测、溯源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机制,促进国产基础软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的流通特点,设计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溯源查询业务构件库,并将农产品溯源编码与生产流通环节的关键信息有机结合,基于国产基础软件提供的支撑运行环境,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结果]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了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交互和综合管理平台。[结论]通过示范应用,有效可靠地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全程质量监管和信息溯源,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检测的应用目标,提出了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质量控制流程。以种植业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技术设计,将面向服务的分布式体系结构Web service技术应用到系统开发中,为不同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互联网应用之间提供了共享功能和数据的有效方式。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接口开发和农残软件配置操作,能够在系统服务端接收到实时、真实、准确的农残检测数据。该系统可对市场流通的农残仪进行有效集成,实现农残仪与追溯平台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和管理更加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残检测技术越来越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新时代下,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病虫害防治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关注农残检测能够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餐桌上的安全。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丰宁县为例,研究其农残检测技术流程,提出相关提升策略,旨在为基层农残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科学构建,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和实时决策,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黄琦 《广西农学报》2014,29(5):34-37
以本实验室参与的两次果蔬农残能力考核情况为例,通过对实验室两次考核结果的精确度控制的比较,对引起试验误差、导致试验质量失控的原因进行剖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越来越重视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对于基层农产品质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检工作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在质检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有效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农产品并销毁,保障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基层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农残检测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接着分析了基层农产品质检中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存问题;最后探讨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软硬件设备相对薄弱等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条形码)平台,建立了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体系。该体系分为数据采集端、中央数据库端和用户浏览端三部分,由市本级、县(市、区)和基层工作站三级管理,初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相似文献   

14.
慈溪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系统具有农产品生产技术支持、生产记录、上市记录、安全检测、质量查询等功能,并提供了农产品标识的管理功能,可满足生产、管理和消费三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样品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多年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提高农残检测实验室样品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明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63-165
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出农药残留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焦点,并面临新的挑战,提出加强农残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程涛  毛林  毛烨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273-275,282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日益复杂的饮食供给环境,为提高政府部门监管效能,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和追溯进行了流程分析与架构设计,并以广泛使用的Android智能手机为例,深入研究系统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管理、查询更加全面、高效和方便,达到了质量信息可查询、问题产品可溯源、事故隐患可预警的示范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些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问题被发现,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发的关注.通过介绍如何运用RFID技术、网络技术、HACCP系统、农产品安全溯源和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体系,以更好的确保农产品安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农产品安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产品安全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静  薛德乾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27-128
上杭县是福建省农业大县,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2002年以来上杭县政府将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要求将其做到常态化.该文对上杭县2010-2014年果蔬农残快速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对农残超标原因、超标季节、超标蔬菜种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可溯源体系是管控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工具,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有效方法。以果品为溯源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的溯源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农残速测技术、数据采集中间件技术等,选用C#语言,设计并开发了果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果品在各时期的数据信息,并实时上传至系统中心数据库,实现果品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数据统计分析,以提高果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水平,实现果品生产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