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索异源益生菌株抗病原体作用差异性,对猪源益生菌、鸡源益生菌和狐貉源益生菌进行抗TGEV病毒活性和抑制大肠杆菌O78及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益生菌株抗病原体作用存在来源差异性和种属差异性,当益生菌株来源与病原体来源相同时,益生菌表现更强抗病原体活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内分离筛选具有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coronavirus,TGEV)活性的益生菌。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内分离获得69株乳酸菌,通过致细胞病变(CPE)作用初步筛选出18株具有影响TGEV致细胞病变的乳酸菌,在体外试管平台上,将获得的18株乳杆菌分别与定量的TGEV感作后取上清,将病毒上清感染ST细胞,运用MTT比色法测定候选菌株对TGEV感染ST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8株中的2株益生菌对TGEV感染ST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16株对TGEV感染ST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2株具有显著作用的益生菌进行生化鉴定及16SrRNA鉴定,最终确定为罗伊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种基于96孔板的快速筛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美蓝—酶标仪检测法对从广西山口、防城、北海三个地点红树林分离的498株细菌,299株真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57株细菌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总分离细菌数的31.5%,88株真菌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总分离真菌数的29.4%。且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与样品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两株植物乳杆菌作为潜在益生菌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评价两株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KLDS1.0706作为益生菌的潜在能力,包括对酸和胆盐的抗性、免疫活性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活菌计数法测量其在低酸和胆盐条件下耐受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活性和热致死乳杆菌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采用哥伦比亚血平板测定两株植物乳杆菌溶血性,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抗生素抗性。结果表明,两株植物乳杆菌均对酸和胆盐有较好耐受性;活性、热致死植物乳杆菌均能促进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活性植物乳杆菌作用效果较热致死乳杆菌更为明显;两株植物乳杆菌均无溶血性,对万古霉素与链霉素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6.
筛选优质鸡源益生菌菌种,为畜禽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质的菌株来源,为开发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安全高效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撑。试验以健康鸡肠道为分离材料,使用MRS培养基(乳酸菌细菌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研究发现在鸡盲肠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鉴定为发酵乳杆菌,编号为J4。分离获得的菌株具有耐热、耐酸、耐胆盐等特点,同时对动物机体安全无毒,可作为鸡源发酵乳杆菌益生菌的优良候选株。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制备益生菌制剂的优良菌株,满足不同阶段饲用益生菌的需求,采用简便有效的饲用益生菌益生特性的指标评价体系,对20株不同来源的益生菌菌种的产酸能力、抑菌效果、溶血性、抗生素敏感性、胆盐耐受性、耐高温能力,以及模拟胃液中的存活能力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7种益生菌的体外益生特性与饲用益生菌的益生作用相一致,其中,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89产酸和抑菌效果均较好,ZWRB和干酪-P具有强抑菌能力,SL和ZW具有较弱产酸能力,ZP和NG2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综上,本试验研究了饲用益生菌的评价方法,建立了饲用益生菌评价指标,可为后续饲用益生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光度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在体外对2株益生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和3株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2株益生菌对3株致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10 mg/L,20 mg/L和40 mg/L的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3株致病菌,除10 mg/L浓度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抑制了致病菌生长(P<0.05),且以20 mg/L效果最佳;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3株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和2株有益菌在体外均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且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禽生产中,在抑制病原体感染、提高免疫力、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毒性和改善肠道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丁酸梭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几种常见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家禽生产中合理使用益生菌添加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流感病毒能够在猪体内重组并跨越物种屏障进行传播,这给预防流感带来巨大挑战。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快,流行的病毒株和疫苗株之间的差异会降低疫苗的效力,因此增强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显得尤为重要。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对动物机体抵抗流感病毒是有益的。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在动物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阐明了益生菌可以通过平衡动物肠道菌群组成、调节机体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或抑制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干扰病毒的侵袭,为了解不同菌种发挥抗流感的相应机制及开发更有效的抗流感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源肠道益生菌Z-16菌株的分离及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健康仔猪的粪便,筛选对病原指示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益生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3株,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Z-16.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Z-16能耐受0.3%的猪胆盐,对pH值3.0的酸度有较强的抵抗力.用该菌株饲喂小鼠10 d后,小鼠生长正常、健活,解剖未见任何消化道病变,表明Z-16菌株对小鼠安全无毒,有望成为优良的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用于畜牧养殖的无抗替代品种繁多,发酵中药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产业,在鱼类养殖中应用极少,但其综合了益生菌和中药的优点,在具有二者协调作用的同时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和代谢物,具有新的疗效作用。现就益生菌、中药以及植物提取物在鱼类养殖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发酵中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为绿色环保新型鱼药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V108、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 grx08和干酪乳杆菌(L.casei) grx123株人源乳酸菌及其混合菌株(菌株LV108、grx08和grx12的混合比例为2∶1∶1)为研究对象,利用胆固醇降解率、同化量、沉淀量等指标考察益生菌降胆固醇特性,并研究乳酸菌活性、pH值及葡萄糖、胆固醇、胆盐浓度等因素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V108同化胆固醇作用较强,优于菌株grx12、grx08及混合菌株,且降解优势于发酵20 h后逐渐显现。热灭活菌株主要通过共沉淀作用,而未处理的休眠菌株则主要通过同化作用降解胆固醇。此外, pH值、葡萄糖、胆固醇及胆盐对益生菌降胆固醇作用具有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益生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安全无污染,在临床上具备治疗、预防细菌性肠道疾病的功效。为研究牦牛源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是否具有益生作用,试验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敏试验、大肠埃希氏菌攻毒和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肠道组织变化的方法,探究其益生作用。结果表明,在4株牦牛源枯草芽孢杆菌中,Yak-KC7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直径达到(25±1) mm;其次是Yak-KC1、Yak-KC5、Yak-KC6,抑菌直径分别达到(17±1)、(22±2)、(20±2) mm。从病理切片得出,试验组肠道组织较对照组大幅改善。因此,该菌具有治疗大肠埃希氏菌疾病的作用,有作为益生菌株的潜能,为西藏地区益生菌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在保障人畜健康或防治某些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择不同来源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益生菌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笔者从益生菌种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技术及常用的益生菌种方面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在益生菌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健康犊牛粪便中分离益生菌,并分析其益生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其抗菌活性和抑菌物质分析,建立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探究其黏附能力和耐受性,通过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评判其安全性。结果显示,4株益生菌为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和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johnsonii),且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11:K58(B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K99(Escherichia coliK99)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12和30号菌株的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过氧化氢,26号菌株还包括细菌素,14号菌株为有机酸和细菌素,其生长特性和产酸能力良好,具有较强的细胞黏附能力,对胆盐溶液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较强,对抗生素敏感性较强,无溶血性。本研究分离得到的4株益生菌符合寻找替抗物质的需求,为防治细菌性犊牛腹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具有拮抗常见病原菌活性、消化酶活性且具有安全性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内源性益生菌。[方法]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经过初步分离与纯化得到1 220株细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对筛选的13株细菌进行了溶血试验和药敏试验,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共筛选出13株抑菌活性强、产酶能力强且产酶种类多的菌株,最终确定了2株候选益生菌。菌株的16 S rDNA分子鉴定及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细菌3号与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strain WW2,JN993998.1)相似性达到98%,细菌6号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um ZJGS0109,KC748440.1)相似性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今后益生菌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添加于含肉桂醛饲料的水产益生菌,从饲喂肉桂醛的半滑舌鳎肠道中筛选5株芽孢杆菌,同时选用笔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35株潜在益生菌,以定性定量法筛选具有高水解酶活性且抗肉桂醛的菌株并鉴定。通过福林-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定量测定各菌株的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进一步以生长抑制法确定各菌株耐受肉桂醛的能力,以16S rDNA序列鉴定优势菌株。结果表明,9种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益生特性,其中菌株1-D的蛋白酶活性最强,为(10.137±0.046) U/mL,菌株8-D的淀粉酶活性最强,为(5.739±0.018) U/mL,菌株9-D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强,为(63.436±0.006) U/mL,且这9株菌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最高能够耐受浓度为2.5μmol/mL的肉桂醛。研究筛选的菌株,有作为益生菌应用于含肉桂醛饲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豆粕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优质饲用蛋白源,但是豆粕中含有的抗原蛋白、寡糖、植酸、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高效应用,采用益生菌发酵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可提升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对益生菌发酵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发酵机理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对菌种和工艺参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