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科技》2007,(6):48-48
美国农业部关于大豆种植面积的调整几乎出乎所有市场人士的意外.USDA预计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6 408.1万英亩,相对去年种植面积7 552.2万英亩,减少了1 144.1万英亩,这种极度利多的数字调整激励CBOT大豆暴涨.然而,虽然报告对大豆类品种整体利多,但就大豆类系列的各个品种来看,其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2.
司伟 《大豆科技》2010,(3):42-43
1 国际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世界大豆生产平稳发展,不同主产国丰歉有别 2009年世界大豆收获面积为9627.1万公顷,比上年略有增加,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约为2.33亿吨,但不同主产国丰歉有别.美国大豆生产创历史新高,收获面积为3100.7万公顷,比2008年增加了2.6%;产量达9147.2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3.3%.  相似文献   

3.
《油世界》称世界大豆产量预测值上调 ,全球 2 0 0 1 2 0 0 2年度的大豆产量很可能达到 1 83 1 7亿吨。相比之下 ,上一年度的大豆产量为 1 740 8亿吨。这一增幅主要是因为美国大豆产量的提高。《油世界》预测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 795 5万t,而上一年度的产量为 75 0 6万t;中国的大豆产量则将达到 1 5 45万t,上一年度为 15 3 0万t。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达到 41 3 0万t,而上一年度为 3 85 0万t。美国 美国大豆平均单产估计为每英亩 3 9 5蒲式耳 ,较去年单产低为 3 8 1蒲式耳而呈现恢复性增长 ,收割面积预期 75 60万英亩 ,这样 2 0 0 1…  相似文献   

4.
据NCC在2007年2月2日的年会上宣布的调查结果:2007年春,美国植棉面积约为534.2万公顷(1320万英亩),同比下降13.6%。其中陆地棉面积为519.2万公顷(1283万英亩),同比减少14%,长绒棉为14.6万公顷(36.1万英亩),同比增长10.9%。按平均损失比例推算,2007年美国棉花收获面积约为485.2万公顷(1199万英亩)。按当前单产计算,棉花总产大约为2066万包(按每包480磅计算,约为450万吨),棉子产量为721万吨(2006年为766万吨)。2007年美国植棉面积调查@杨子山…  相似文献   

5.
大豆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它既是粮食作物,还是油料作物,也是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及医药制造和食品轻工业原料。大豆及其加工制品是我国传统出口物资。一、我国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我国曾是种植大豆面积最大、大豆总产最多的国家。在30年代,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以上。之后,由于战争原因大豆生产不景气,到1949年我国大豆面积仅为1.24亿亩,总产510万吨,仅及30年代总产1000余万吨的50%。在“一五”、“二五”期间,大豆生产迅速恢复,1957年面积达1.91亿亩,大豆总产1956年100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大豆生产再度下滑,1958—1964年期间,年种植面积在1.4—1.5亿亩,总产640—875万吨;  相似文献   

6.
王涛 《大豆科技》2011,(2):41+45
自二月初开始国内外期价完成了高位调整,随着种植面积题材进入市场视线,期价从三月中旬开始缓缓上升。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种植意向报告显示,本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660.9万英亩,同时低于去年的7740万英亩和报告前市场普遍预测的7696.9万英亩。  相似文献   

7.
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王连铮  赵荣娟  李强 《大豆科学》2007,26(3):407-411
我国大豆每公顷产量仅为1.83 t,比国外大豆主产国家低0.7~0.9 t.我国近几年每年进口2 500~2 700万吨.显著超过我国大豆总产,我国大豆年总产为1 700万吨左右.因此,提高大豆单产增加大豆总产是大豆产业的主要任务.通过过去15年的工作,利用杂交育种育成了超过4.5 t/hm^2的大豆品种3个:中黄13、中黄19和中黄35,其中中黄13在2003年已成为关内各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05年已推广22.4万公顷,居全国第三.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豆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2,478万亩,亩产41公斤,总产510万吨。5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6,914万亩,亩产54.6公斤,总产923万吨,比1949年面积增加35.6%,单产增加33.2%,总产增加81%。6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3,599.5万亩,亩产53.5公斤,总产728万吨,比50年代面积减少19.6%,单产降低2%,总产减少21.2%。70年代大豆面积下降到10,998.6万亩,亩产69.3公斤,总产762.5万吨,虽然面积比60年代减少2,600.9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大豆生产科研现状与发展对策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王彦丰一、吉林省大豆生产现状吉林省50年代大豆种植面积平均为1336万亩,60年代为1127万亩,70年代为962万亩,80年代为777万亩。近五年来,吉林省大豆面积起伏较大,1993年由于大...  相似文献   

10.
(接续二)适合北方气候的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将推动大豆的北移。事实上,在过去的4年中,北达科他州的大豆面积翻了一番。在北部平原地区,大豆加入轮作体系缓解了小麦连作造成的病害问题。预计2014年,美国大豆面积在2 950万hm2左右。1.8.2单产稳步提高,总产增长趋缓大豆在美国北部  相似文献   

11.
高产、稳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合丰35号的选育三江平原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国营农场多,是省和国家重点开发的大豆商品基地。80年代以来,我省大豆生产用种主要是合丰25号,年种植面积全省在1,100万亩左右。由于该品种应用年限过长,生产中存在着混杂退化等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大豆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伟  张猛 《大豆科技》2011,(6):43-44,50
1大豆生产发展状况1.1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世界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增。2011年度世界大豆种植面积10276万公顷,较上一年增加59万公顷,面积增加主要源于美国和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011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7%)和0.23%。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4%;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06%。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罗英 《大豆科技》1996,(2):19-19
优质高产秋大豆新品种“雁青”的选育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罗英我省种植大豆有悠久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1l0万亩左右,其中秋大豆面积占50%以上。70年代以前,我省秋大豆以地方品种为主,大豆亩产仅36~56.4公斤。为此,我所于1975年开展了优质高产秋大豆...  相似文献   

15.
蔡承智  黄军结  梁颖 《大豆科学》2019,38(2):298-303
为给我国大豆生产及进口提供决策参考信息,运用ARIMA(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预测分析了2021年前世界大豆收获面积、平均单产及总产。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和2021年世界大豆收获面积分别为1.23×10~8,1.27×10~8,1.31×10~8和1.34×10~8 hm^2,平均单产分别为2 767,2 811,2 855和2 900 kg·hm-2,总产分别为3.40×10~8,3.57×10~8,3.74×10~8和3.89×10~8 t;同期中国大豆收获面积分别为6.77×10~6,6.72×10~6,6.68×10~6和6.63×10~6 hm^2,平均单产分别为1 866,1 887,1 908和1 930 kg·hm-2,总产分别为1.26×10~7,1.27×10~7,1.27×10~7和1.28×10~7 t;同期美国大豆收获面积分别为3.49×10~7,3.56×10~7,3.64×10~7和3.71×10~7 hm^2,平均单产分别为3 287,3 329,3 372和3 415 kg·hm-2,总产分别为1.15×10~8,1.18×10~8,1.23×10~8和1.27×10~8 t。该结果意味着:世界大豆的收获面积在扩大、单产在提高、总产在增加,中国大豆收获面积在缓慢缩小、单产在提高、2004年后总产在减少,美国大豆收获面积在扩大、单产在提高、总产在增加。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属秋大豆区北缘,过去不种秋大豆,无定型品种可供生产利用。本省南通地区历史上有玉米、黄、赤豆三夹种的习惯,但春玉米八月初收获,夏大豆要到十一月才成熟,由于作物共生期太长,玉米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大豆容易倒伏,产量不高。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1977年用“以夏代秋”的方法开始探索试种秋大豆的可行性及寻求适宜的品种。1978年以后又发展为改间作为纯作,改6尺的宽行玉米为4尺窄行,夏大豆改为秋大豆的密玉米—秋大豆—三麦/蚕豆的新旱三熟制试验。通过生产示范和秋豆品种区域试验,肯定了秋大豆的增产作用、经济效益和本省淮南地区种植秋大豆的可能性。 本项研究在棉区进行了多年试验与大量示范。据1981—1983年31个点次1060亩统计,年总产平均为1180.5斤/亩。此外还有提高地力保后作物增产的效益。推广面积1982年为1.6万亩,1983年4万亩,1984年4.5万亩,累计约10.l万亩。以每亩平均增加收入17.6元计,迄今增加产值为177.8万元。今后的效益将随着面积的扩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到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9%)和0.09 %。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87%;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1.52%。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黑龙江省2008年全省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和生育表现,对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的品种,主要特性做以介绍,为明年大豆生产用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大豆出口及生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大豆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给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和生产带来了转折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一、大豆进出口情况我国是世界上美国等四个大豆主产国之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黑龙江省年平均出口量为80~100万吨,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95%;但从1995年开始,出口量逐年减少,失去了已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1996年我国开始大量进口大豆、豆油、豆粕,现已从大豆主要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二、大豆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 1 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 ,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 ,在今年达到进口高峰。据海关统计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大豆进口量已达 1 1 1 7万t,价值2 2 5 4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记录。我国每年大豆种植面积在 1 2亿亩以上 ,利用大豆及其它用途年需求高达 2 2 0 0万t左右 ,而国内大豆生产仅维持在 1 40 0万t左右 ,供求缺口较大。我国大豆进口市场高度集中 ,主要依赖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今年 1~ 9月 ,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45 8万t,约占进口总量的 41 % ,从阿根廷和巴西进口大豆分别占 3 6%和 2 3 %。此外 ,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