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维管束系统病害,常见于设施栽培,世界各地番茄产区均有发生。番茄开花坐果期易发病,发病时间短,蔓延速度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该文主要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提出了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番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据大冶市植保站2005年在陈贵镇杨庚村蔬菜地调查,5月中下旬是春播番茄的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为3%~8%,重病田块达38%,露地重于保护地;8月下旬、9月下旬是秋番茄的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为3%~9%,重病田病株率达32%,以保护地发病重.由于番茄青枯病在田间表现的症状与番茄枯萎病等其他病害较难区分,因此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正确诊断番茄青枯病,指导菜农对口使用农药,科学防治青枯病,现将番茄青枯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番茄是福州市主栽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价格上涨,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番茄青枯病是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由于维管束受害,影响了水分的正常吸收,最初只白天或中午萎蔫,夜  相似文献   

4.
利用拮抗菌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江、浙一带为害逐年加重。1983年苏州市番茄青枯病发生面积3~4hm2,一般田块发病率6 %~10%,重病四块发病率70%,到1988l年青枯病发生面积超过13hm2,一般田块发病率10%~15%,重病田块8.0 %~9 8.5 %,严重地威胁了番茄的生产。 多年来,人们曾试图通过抗病育种、化学药剂、轮作、间作等多种措施来防治青枯病。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方法。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从168个产细菌素的青枯菌中,筛选出两个拮抗力强的无致病力产细菌素的抬抗菌。1988年,笔者在任欣正教授指导下,进行了番茄…  相似文献   

5.
番茄青枯病,又叫番茄细菌性枯萎病,是番茄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据平和县番茄主产区的山格镇和南胜镇调查,一般园区发病率在20%~30%,个别园区高达80%以上,有的甚至连片绝收。番茄青枯病的致病菌主要随植株在土壤中越冬,能存活数年之久,以土壤传病为主,高温高湿最利于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而2~3天后不再恢复,但仍保持绿色;切断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并可挤出白色菌液。防治番茄青枯病,在选用抗病高产良种的基础上再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轮作:番茄青枯病除了为害番茄外,还为害茄子、…  相似文献   

6.
<正>番茄细菌性病害很多,除了危害维管束部分引起萎蔫的番茄青枯病外,还有主要危害地上部的番茄溃疡病,番茄叶斑病。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番茄茎、叶片和果实。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细菌性病害很多,除了危害维管束部分引起萎蔫的番茄青枯病外,还有主要危害地上部的番茄溃疡病、番茄叶斑病。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番茄茎、叶片和果实。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亦称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侵染番  相似文献   

8.
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是浙江省番茄种植区域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近年来随着蔬菜设施栽培的不断完善和高山蔬菜的迅速发展,番茄栽培由季节性向全年性发展,造成青枯病菌源累积,病害暴发流行趋重,危害逐年加大,导致产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为探索番茄青枯病的有效防治途径,笔者通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提出了抗病品种的选择和利用,结合石  相似文献   

9.
福州地区番茄青枯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福州市主栽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价格上涨,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番茄青枯病是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10.
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是番茄的2种重要病害,在蔬菜生产中常同时发生。这2种病害发病症状虽相似,但病原菌有着本质的不同。生产上常因分辨不清带来防治困难,影响防治效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了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选择抗耐病品种、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嫁接防病、轮作倒茬、土壤改良、田间管理、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番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本文对近年来番茄青枯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国内番茄青枯病防治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应用,并展望了青枯病防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番茄青枯病是我地目前番茄为害最大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传播快,用药剂防治不能控制病害的发生,老菜区发病更严重,减产高达60%以上,甚至失收。为此,我们1989年用番茄套种洋葱——生态种植法防治番茄青枯病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早魁番茄、本地洋葱。供试材料:地膜、竹棍。2、试验方法试验在本所进行,前作为大白菜,  相似文献   

13.
1番茄筋腐病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或带腐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保护地栽培中发生重,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可达60%以上,降低产量和品质。1.1症状:多在第1、2穗果上发生。果实外形尚好,但维管束部位不转红;发病重的果肉维管束变褐坏死,大大降低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郝志军 《蔬菜》2012,(5):32-33
番茄溃疡病和青枯病是辽西露地番茄杂交制种过程中常见病害,最易混淆,经常造成番茄减产和绝收。通过实验、示范表明,正确区分番茄溃疡病和青枯病的相似与不同,对症下药,采用物理与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就能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番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主要包括青枯病、溃疡病和髓部坏死病。3种病害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在总结其共同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温棚栽培辣椒,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其中有几种病虫害发病初期或阶段性部分症状很相似,容易造成误诊,给正确防治带来困难,现将其鉴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辣椒青枯病与根结线虫病1.1鉴别相同点:两者均会使地上部植株萎蔫,提早枯死。不同点:辣椒青枯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扩展至整株。纵剖基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辣椒根结线虫病,干旱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病株根部膨大呈芝麻粒、小米粒大的瘤状结,解剖根结有很小的乳白色虫埋于其中。1.2防治防治辣椒青枯病应选…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选择嫁接、化学药剂、复合微生物肥3种处理方式开展棚室番茄青枯病防治试验,比较各处理方式的田间防效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茄砧11号"为砧木嫁接番茄的方式防治青枯病,定植74 d 后,防效达94.32%,每667 m2利润较CK增加28 246.28元,是3种处理中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番茄青枯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系统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的病原与侵染、发病规律、症状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该病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为番茄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茄科蔬菜青枯病〔Ralstonia(Pseudomonas)solonacearum〕又名细菌性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重大细菌病害。分布范围极广,其中以温暖、潮湿、雨水充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尤为严重。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和西南部分地区。近年来,北方保护地面积明显扩大,在部分地区青枯病有所发生和发展,受害较重的是番茄,其次是马铃薯和辣椒,在茄子上也有发生。该病在广东每年以6~9月份发生最烈,产量损失达15%~100%。青枯病是维管束病害,以开花结果期发生最严重。典型症状为叶片、分枝…  相似文献   

20.
<正>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特别是华南地区或多雨年份发生尤为严重。该病对番茄产量影响很大,损失程度因发病时期不同而异。植株在开花期发病的,会造成植株整株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结果后发病的,损失达60%70%以上;收获前发病的,损失较轻。番茄青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茄科、豆科、锦葵科等30科植物,如番茄、花生、烟草、马铃薯、红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