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期和越冬定植对洋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境内三个黄皮洋葱品种在南京进行了播期和越冬定植对洋葱生长发育及鳞茎商品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季播种越冬前定植的植株,越冬时生长速率随播期延迟递减;对鳞茎生长期无影响,但与品种特性有关,与越冬前植株大小无关;对洋葱抽薹率、小区产量和平均鳞茎重均有明显影响。据此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产栽培条件下,早熟品种“阳春黄”适宜于9月10日前后播种;中晚熟品种“84.5”和“9866”适宜于9月20日前后播种。9月20日、9月30日播种的“84.5”和“9866”,冬后定植比冬前定植的抽薹率明显升高,小区产量和平均鳞茎重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NaOH溶液抑制洋葱鳞茎萌发的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3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在采前14d对洋葱叶面进行均匀喷施,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0H溶液处理洋葱鳞茎可降低鳞茎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淀粉酶活性,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洋葱鳞茎的萌发;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淀粉酶活性与洋葱鳞茎的发芽率呈正相关关系,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与洋葱鳞茎的发芽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洋葱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就洋葱鳞茎的颈粗、横径、纵径、生物产量、叶数与鳞茎鲜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洋葱鳞茎的横径、纵径、单株生物产量与洋葱鲜重之间的回归关系显,横径的作用大于纵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洋葱鳞茎品质的影响,在室温、5℃、15℃条件下对黄皮洋葱鳞茎进行贮藏,7、30、60、90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SpC)含量、可溶性糖(SS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的贮藏条件下,黄皮洋葱鳞茎内部的生化指标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品质检测的指标;不同温度处理黄皮洋葱鳞茎腐烂数差异极显著(P<0.01);5℃最有利于黄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5.
单成海  潘天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05-15407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洋葱鳞茎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室温以及5、15℃条件下对白皮洋葱鳞茎进行贮藏,7、30、60、90 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可溶性糖含量(SS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白皮洋葱鳞茎在不同温度的贮藏条件下,其内部的生化指标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品质检测的指标;白皮洋葱鳞茎腐烂数在5、15℃和室温的贮藏条件达到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酶的活性稳定,5℃最有利于白皮洋葱鳞茎的贮藏。[结论]该研究可为洋葱鳞茎在栽培育种、贮藏加工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磁场对洋葱鳞茎发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4个强度和时段的恒定磁场对紫皮洋葱鳞茎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以1500Gs、20min处理的发芽率最低(即抑制洋葱鳞茎发芽效果最好),在磁处理后60d时,其发芽率为28.07%,比CK低21.05个百分点。不同磁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洋葱鳞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以1500Gs、20min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从而对洋葱鳞茎的发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1500Gs、20min处理的发芽率最低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扶风县是陕西省洋葱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洋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中,地处渭河川道的揉谷、绛帐和上宋三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534hm^2,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近两三年来,不少农户的洋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鳞茎顶端腐烂,即所谓“烂头”现象,严重影响了洋葱的产量和品质,阻碍了洋葱生产的发展。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洋葱烂头,即鳞茎发生腐烂,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应针对不同的原因及时预防. 1.品种抗病性差.洋葱品种间抗病性具有明显的差异,选用不抗病的品种易引起“烂头”.生产上应优先选用抗病品种. 2.地膜管理不到位.洋葱收获前,地膜拱起,鳞茎被捂在地膜下,遇降雨后在地膜与畦面之间形成了高温多湿的小环境,造成鳞茎在膜下受潮受热而腐烂;为避免地膜下鳞茎腐烂,可采取如下措施:整地要细、耙地要平.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5℃、15℃下贮藏红皮洋葱(Allium cepaL.)鳞茎,在7、30、60、90 d时比较不同贮藏温度对红皮洋葱鳞茎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洋葱鳞茎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性检测的指标;鳞茎腐烂率在5℃、15℃与室温下达到0.01和0.0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酶的活性稳定,5℃的贮藏温度最有利于红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为我国洋葱主产区之一,洋葱生长后期及贮藏期间鳞茎腐烂现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三地采集不同腐烂类型洋葱鳞茎病样,分离病原菌,回接鉴定后,确定导致洋葱鳞茎腐烂的致病菌株2种。经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导致洋葱鳞片夹层腐烂病原菌为罗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hodesiae)洋葱茎盘基部起始腐烂类型致病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研究为栽培措施或药物防治洋葱鳞茎腐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洋葱软腐病在田间和贮藏期均可发生。田间多在洋葱鳞茎膨大期发病,在1~2片外叶的下部产生半透明的灰白色斑,使叶鞘基部软化而倒伏;鳞茎颈部初呈水浸状凹陷,不久鳞茎内部开始腐烂,有汁液溢出,散发出恶臭味。贮藏期多从鳞茎颈部开始发病,手压病部有软化感,鳞片呈水浸状,并流出白色、  相似文献   

12.
莱农五号洋葱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选育的优良洋葱新品种。该品种单球重35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以上,鳞茎高圆形,外皮黄色、光滑,生长势强,抗灰霉病、霜霉病,丰产,品质优良,耐低温,与同类型进口品种相比,先期抽薹率、分球率极低,耐贮藏性优于“莱衣三号”洋葱,经济洼状优良,符合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黄皮洋葱鳞茎在室温、5、15℃条件下进行贮藏,在7、30、60、90 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皮洋葱鳞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可溶性糖含量(SS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性检测的指标;鳞茎腐烂数在5、15℃和室温的贮藏条件达到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酶活性稳定,5℃的贮藏温度最有利于黄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洋葱鳞茎的形成,并分别从外界环境条件温度和光照等方面对洋葱鳞茎形成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洋葱在通风条件下,气温0℃,空气相对湿度70%时,可自然休眠5~6个月。黄色品种较红色品种耐贮。通过休眠期以后,鳞茎的营养物质供鳞芽萌发用,鳞茎松软,失去食用价值。洋葱的贮藏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一、症状特点 多发生在洋葱鳞茎的成熟期或贮藏期。除洋葱以外,也可侵染其他葱蒜类蔬菜。生长期间染病,主要在叶鞘和鳞茎的颈部出现淡褐色病斑,内部组织腐烂,潮湿时有灰色霉层。贮藏期间感病,在鳞茎顶及肩部出现干枯稍凹陷病斑,变软,淡褐色,鳞片间有灰色霉层。后期有黑褐色小菌核。  相似文献   

17.
用 3种不同浓度的HCl溶液在采前 2周对洋葱叶面进行均匀喷施 ,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HCl处理洋葱鳞茎 ,可以降低洋葱鳞茎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淀粉酶活性 ,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从而抑制洋葱鳞茎的萌发。在试验浓度中 ,以 2 1 0 0mg/L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洋葱(AlliumcepaL.O)又叫团葱、圆葱、玉葱、葱头 ,是我省主要外销蔬菜种类之一。洋葱的小鳞茎栽培 ,是人为调整播种育苗时间 ,避开由于提前播种幼苗过大 ,在低温下易通过春化的特性 ,依据洋葱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无论植株大小都易形成鳞茎的特点 ,适当扩大苗床面积 ,使幼苗在苗床上形成小鳞茎 ,并以小鳞茎作当年冬洋葱的早熟栽培定植材料 ,生产早熟洋葱的一项栽培技术措施。在我省的元谋、元江、盘溪、东川的小江等低热河谷地区 ,通过小鳞茎栽培可使洋葱提早至春节前成熟上市 ,是提高菜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播种育苗播…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风沙半干旱区春季洋葱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本地区洋葱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洋葱品种托塔娜定植后的株高、叶片数、鳞茎粗度、地上鲜重、地下鳞茎质量、全株质量等性状进行测量,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洋葱植株高度的增加与叶片数量的增加呈正相关,地上部叶片生长与地下鳞茎的膨大呈正相关,当植株高度下降、地上鲜重下降的时候,鳞茎处于快速膨大期,全株质量仍在增加。洋葱植株高度和叶片数量的增加及鳞茎的膨大对叶鞘粗度的增加并无太大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指导风沙半干旱地区洋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