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志平 《长江蔬菜》2007,(11):44-45
随着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氮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相对减少,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限制因素之一[1].钾对马铃薯同化物的合成、转运和分配及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每生产1 t鲜薯吸收N、P、K分别为4.38 kg,0.79 kg,6.55 kg,其中以钾吸收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钾量和种植密度对保护地马铃薯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薯三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露地冬种马铃薯不同施钾量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A3B1处理(钾0.540kg/小区、株行距20cm×50cm)马铃薯产量最高、商品薯个数最多、商品薯最重、商品薯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的栽培密度和施钾量与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呈正相关,与马铃薯的物候期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形态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钾肥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植株生育性状、氨基酸、钾含量等品质和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态钾肥对植株株高和主茎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生育性状基本无影响;对块茎中蛋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其他类型氨基酸、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显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茎数;二者配施提高了块茎中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 m2产量达3691.4 kg,且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单施氯化钾较单施硫酸钾处理更易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氨基酸合成;而单独施用硫酸钾更易促进钾的吸收,使马铃薯块茎表皮更光滑、有光泽,外观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马铃薯在不同土壤中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在河曲县13个乡镇的16个村安排进行了16个“3414”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明显,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的施用量对马铃薯的增产作用是氮肥>磷肥>钾肥.N、P、K 667 m2施用量分别为12 kg、8 kg、5 kg时,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表现较好.通过田间试验,基本摸清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掌握了马铃薯在不同肥力水平地块的优化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和商品薯数量比率分别可达82.95 mm、1.62、0.153 kg、20528 kg·hm-2和42.0%,黑膜下覆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分别可达82.91 mm、1.62、0.157 kg、19369 kg·hm-2和41.5%,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则分别为82.36 mm、1.60、0.146 kg、15102 kg·hm-2和32.5%。与膜下覆土栽培处理相比,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无显著差异,仅商品薯数量比率显著降低,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数量比率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显著降低。可见,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表现与常规覆土栽培无明显差异,通过机械化进行膜下覆盖3~6 cm厚新鲜粉碎玉米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可实现冬种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合理配方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获得了马铃薯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建立了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料的三元二次方程,提出了取得马铃薯最高产量和最大效益的施肥量,为建立马铃薯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平华  沈明红 《蔬菜》2015,(4):43-44
为指导蔬菜型马铃薯的田间栽培管理,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施肥、病害防治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马铃薯高产栽培需注意的问题,特别提出要注意切块薯与小整薯作种时要分开播种、要严格避免连作等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以期对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以紫花苜蓿品种“三得利”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磷钾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比氮肥对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综合分析,在山东青岛地区紫花苜蓿的建议施肥用量为:氮肥可不施用,磷肥100~150 kg/hm2,钾肥100 kg/ hm2.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合理配方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获得了马铃薯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建立了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料的三元二次方程,提出了取得马铃薯最高产量和最大效益的施肥量,为建立马铃薯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瞿翔  黄燕 《蔬菜》2014,(7):34-35
对采集的土样进行分析化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等肥力试验地,实施玉米、马铃薯"3414+1"肥料效应试验,探索2种作物产量与氮、磷、钾用量的关系。通过在盘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了土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科学施肥的素质;通过测产验收得出,配方施肥区的玉米平均667 m2增产43.4 kg,增效86.8元,马铃薯平均667 m2增产242.4 kg,增效242.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