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淡水渔业》1977,(11):12-16,18
在家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上,多年来使用垂体或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催产。目前已用的这些催产剂除了供不应求的问题之外,尚发现这些大分子量的异种蛋白激素长期使用,使鱼类出现了对垂体或HCG的免疫反应。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新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激素,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1977,(6):10-19,F003
前言 自1958年我国先后用鲤鱼垂体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四大家鱼以来,对淡水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发现催产剂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常见一些催产的亲鱼不产及难产。这除了与亲鱼的培育、生态条件有关外,可能生理上由于亲鱼多年连续注射HCG或垂体后,产生体液性抗体——抗激素。  相似文献   

3.
张锐  周若红  张庆国  丁瑜  秦斌 《畜禽业》2006,(12):30-31
生殖激素是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在生殖过程中具有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产、副性腺分泌等功能。在奶牛繁殖中的运用更是广泛,笔者在临床解决奶牛繁殖障碍病的治疗上运用生殖激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生殖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1.1释放激素1.1.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它可能促进垂体前叶释放促卵泡素(FSH)及促黄体素(LH)。其常用的类似物质主要有促排2号(LRH—A2),促排3号(LRH—A3),促黄体生成素…  相似文献   

4.
自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在我国首创成功以来生产上习惯用鲤鱼脑垂体和人类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HCG)来催产家鱼。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鱼苗生产大幅度增长。逐渐出现垂体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1975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在人工合成了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之后,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其来源较为困难,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仍存在着剂量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用颅腔)的缺点。1975年上海生化所又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的新激素,并寄来我所进行试验,经我所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过程中试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6,(6):32-32,30
宁波市水产养殖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反右击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试制成功了家鱼人工催产用高效催产剂——促黄体生成素泽放激素(LRH)类似物。该场职工以实际行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在设备条件不足情况下,发扬“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革命精神,坚持自力  相似文献   

7.
释放素(LRH)是存在于丘脑下部的一种激素。当它通过丘脑下部和垂体之间的小血管被输送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时,就能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后来从哺乳类动物丘脑下部分离出这种释放素,并测定它的结构,证明它是一个由10个氨基酸组成起来的肽链,称做10肽,其排列顺序是:焦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  相似文献   

8.
催产激素是家鱼人工催产繁殖必需的物质 ,选用合适的催产激素、掌握合适的用量 ,是家鱼人工催产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将生产上常用的激素作简要介绍。1鱼类脑下垂体简称垂体(PG)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鱼的精子、卵子的发育以及排精、排卵和控制性腺分泌激素。在生产上 ,广泛使用鲤鱼和鲫鱼的垂体作为催产剂 ,催产剂效果显著。一般用量为每公斤亲鱼体重用干垂体3~5mg(指雌亲鱼的用量 ,雄亲鱼用量减半 ,以下均同) ,即相当于体重500g鲤鱼的垂体3~5个。草、鲢、鳙鱼的垂体也能用 ,但用量要比鲤、鲫鱼垂体加大1/4左右。…  相似文献   

9.
自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直作为我国人工催产鱼类的主要药物。但该药物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成本高,操作比较麻烦;不易准确掌握注射剂量,而且只对少数几种养殖鱼类有较好的催产效果,此外,这些外源的促性腺激素都是蛋白质大分子,注射到鱼体内容易引起抗药性和副作用,严重的还会使鱼死亡。宁波市激素制品厂和广东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实际应用,联合研制成功了新型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该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李响  柳峰松  刘利平 《水产学报》2015,39(5):609-617
为评估不同激素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的效果并探究促性腺激素在花鳗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后花鳗鲡性体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雌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基因GtHα(促性腺激素亚基),LHβ(促黄体生成素亚基)及FSHβ(卵泡刺激素亚基)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鲤脑垂体萃取液(CPE)与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能够有效促使雌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GSI平均达22.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单独注射雄烯二酮(ADSD)和注射ADSD、CPE、hCG混合制剂诱导效果不明显,GSI仅为1% ~3%.荧光定量发现,经CPE与hCG处理的亲鱼LHβ和GtHα的表达量不断上调,其中发育早期GtHα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而FSHβ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研究表明,CPE与hCG组合注射能够成功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成熟,而ADSD对花鳗鲡卵巢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LH在花鳗鲡卵巢发育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FSH在花鳗鲡性腺发育早期作用显著,可能是诱导鳗鲡性腺早期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6,(3):9-12
从1958年开始,我国用鲤鱼脑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家鱼,先后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逐渐改变了我国一千多年来靠江河捞苗的局面。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家鱼人工繁殖在全国进一步普及,鱼苗产量大幅度增长。伴随生产的需要,逐渐出现了PG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生产上迫切希望寻求一种新的鱼用催情剂,以代替或补充上述两类催情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人工条件下黄颡鱼繁殖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方面有很多报道,但有关人工条件下黄颡鱼繁殖行为的材料较少,笔者通过多年观察,现对黄颡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行为总结如下,以便对黄颡鱼繁殖生物学提供基础材料。一、产卵条件及产卵环境设置1.试验用亲鱼:雌性亲鱼体重为200g~500g,雄性亲鱼体重为50g~150g。2.试验用催产药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2号(LHRH-A2),地欧酮(DOM)。3.产卵环境:水温24℃~29℃,直径为圆形的产卵池或方形的水泥池,水深1.0m,人工设置棕榈鱼巢,并在其周围用砖砌成“窝”。4.产卵密度:1组/m2~2组/m2。5.催产方法:二次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充足的鲤鱼茁种,采用了鲤鱼人工催产的方法。虽然可以采用注射鲤鱼垂体激素诱使鲤鱼排卵,但鲤鱼垂体很难采集,成本也很高,因此企图寻找一种替代物或一种可以诱使鲤鱼排卵的有效药物。Jalabert(1976)证实雌激素(雌酮、雌二醇)稍微提高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睾九激素提高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的2倍,低剂量固醇激素在卵母细胞水平上加强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效果。Epler发现1μg/ml剂量的固醇激素和100μg/ml剂量的垂体激素对鲤鱼的诱熟效应。按此剂量固醇激素和垂体激素一起使用比固醇激素或垂体激素分别单…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7,(3):1-3
一、前言1975年11月份,中国科学院一局和农林部水产局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了“全国合成激素催情家鱼试验总结、推广、应用会议”。根据会议精神,我区于1976年分别在伊犁、奎屯、石河子、乌鲁木齐、博湖、阿克苏、喀什等地进行了试验。新疆位于亚洲内陆,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1,000公尺以上,沙漠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22%。本区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气温变化剧烈,日照充足,降雨稀少。从自然条件方面来讲,新疆同大多数省,尤其是同沿海各省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想初步了解在新疆应用合成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以下简称LRH类似物)催情家鱼的一些基本规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人们对鱼类生殖、生理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人繁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中,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尤其是催产激素借助于生化制药技术的进步,已今非昔比,高效的LRH—A和HCG等已取代鱼脑垂体和HCG粗制品而大量应用干鱼苗生产中。但是,实践中高纯度激素的催产效果却不如鱼脑垂体稳定有效,在亲鱼成熟度较差,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差别就更大,为什么呢?我们认为鱼类的繁殖需要调动和激发多方面的生理机能才能完成,仅仅使用促性腺激素是欠完善的,为此,我们综合了除促性腺激素以外的其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网箱养殖四年的红鳍东方鲀经过颗粒状的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素(LH-RH)的植埋,促使性腺成熟,再通过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大麻哈鱼脑垂体混合液诱导排卵,采卵后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红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后得到红鳍东方鲀仔鱼。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随着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需要量越来越大,因此,其来源较为困难;同时,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  相似文献   

18.
动物繁殖生理活动与多种生殖激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中,一些激素直接参与生殖生理活动,而另一些激素则是间接地通过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来保证正常的繁殖机能。一旦缺乏某种激素或分泌量不足,将会导致繁殖功能障碍。由于生殖激素的种类很多,该实验主要选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4)三种激素,测定其分泌量多少来检测母犬在发情期的排卵情况。排卵检测,诱发超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鲤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丙酮干制的垂体粉用40%乙醇抽提,冷冻干燥,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鲤鱼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年平均含量为56.1微克/毫克。2月份临近产卵期时,雌、雄鲤鱼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都达到最大值(雌鱼为154.0微克/毫克,雄鱼为160.0微克/毫克)。雄鱼9月份含量最低(8.3微克/毫克),雌鱼10月份含量最低(3.8微克/毫克),并分别在10月份和11月份后开始逐渐上升。其周年变化并与其性腺的发育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1.冻冻干型鱼用绒毛膜促性膝激素(HCG)[用途]:促使鱼类卵胞发育成熟和诱导排卵,对雄鱼有促进雄性激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